发挥情感优势 提高教学质量
2009-08-21刘广印
刘广印
认知是情感的基础,并能激发情感;情感是认知的体验,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又反过来影响人的认知活动,激发、推动人的认知过程向纵深发展、丰富充实人的认知内容。笔者通过学习、思考与实践,仅就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谈谈以情感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俗话说:“触景生情”,以情感创设数学教学的情境,主要有表演、设问、举例、实验等手段,具体的情境可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心理学研究认为,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容易抑制智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构成一个个教学的最佳心理状态的情境。比如在映射的教学中,可设计“半圆与其所对直径上哪个点多”这一悬念。学生凭借直观并不能得出一致的判断,于是带着这悬念,从直观猜想转向研讨。在函数奇偶性教学中,当学生会判断出函数奇偶性后,可设计疑问“一函数能既是偶函数又是奇函数吗?”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会既感到意外,一时难以回答,又感到在情理之中而迫使考虑。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中公式很多,掌握势在必行,复习课上可设计“十分钟变式比赛”来调动青少年“好胜”的心理。利用椭圆定义作椭圆时,仅仅看现成的椭圆学生是不易理解的,只要教师取一根细绳、两枚图钉在小黑板像表演魔术似的作出椭圆,学生便一目了然。总之在教学中可设计悬念,设计惊诧,设计幽默,设计欣喜,设计竞争,设计实验等等。这些情境的设置都使得数学概念的引入,展开得合情合理,定理、公式的推证情趣盎然。知识的教学伴随着情境展开,知识与情感互相促进,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乃至进行数学创造。在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与刻意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解题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的巨大推动力,它对造就合格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追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用数学教材本身的魅力,去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探究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可以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出示三个三位数——123、240和157,让学生通过计算说出哪三个数能被3整除。学生回答后立即宣布:“同学们可以任意说出一个多位数,我不用计算,就能判断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不信?当堂试验。”这时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喊出一连串数字,教师马上准确地做出判断,同学们经过自己的验证,对老师正确判断惊奇极了,心里疑惑不解,老师没计算怎么会知道得这样快呢?到底怎么回事?疑问产生好奇,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兴趣使之乐于学,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善于学,这是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起点,也是情感教学不可缺少的措施。
情绪是感情的外在表现。俗话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喜怒哀乐。”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绪活动是互相影响的,互相感染的。学生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而不喜欢“老严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首先注意自己的情感。达尔文有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作为教师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掌握知识。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情感教学需要一个和睦友爱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在饱满振奋的精神状态中。当学生情绪冲动时,才能闪出智慧的火花,教师要时时激发学生的认识动机和兴趣,通过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去诱发学生兴奋的情绪,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既有知识的,又有情感的相互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看教学过程中是否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否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要随时调整讲课的深度、速度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学习。
总之,教育一刻也离不开情感,教学中要加强情感的教育。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