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中学生课外阅读

2009-08-21尹新平

学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课外阅读语文

尹新平

摘要:中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问题,语文教师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的习惯,指导学生读先秦散文、唐诗宋词、经典名著、现当代著名文人的作品等等,并在书籍空白处写自己的见解、体会、建议以及评价。在开主题班会时进行读书经验的交流。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平时语文教师谈起学生,往往对学生语文能力太差、作文水平不高大伤脑筋,而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探讨较少。诚然,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问题,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的影响,这里的重要问题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呢?

想到了鲁迅和以他为代表的一批名垂青史的现代学者,他们不但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让人钦佩不已,文章也无可争议地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关注他们的成长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鲁迅七岁到私塾学习,对四书五经之类深感枯燥无味,而对课程以外的野史、笔记、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方面内容的大量阅读,对他文学基础的形成大有裨益。

冰心被我们成为世纪老人,她在晚年回顾自己的创作经验时,特别强调中国古典文学对她产生的影响。

当然,还有无数类似的国内外作家和文学家,他们的语文能力、文学素养可谓高矣。但在学堂里的正规学习连本人也不大提及,却对大量的自由阅读津津乐道。这不是说学堂里的东西完全没有用处,而是在强调大量课外读物对他们的成长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有一本书的名字叫《低下头来数星星》,编者名叫曹文轩。他专门研究历届全国各省市进入清华和北大的状元,探究他们之所以成为状元的奥秘。结果发现,状元们的生活背景不同、性格爱好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在中学时都有课外阅读的习惯,而且数量可观。

人们参加工作走上社会以后,回忆起中学时代的生活,很难说对某一堂语文课留有深刻的印象,但对自己心爱的一本书、书中一个情节、情节中的一个人物却记忆犹新。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这本书的熏陶。这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证明自由阅读的价值的同时,也对我国的教育体制的某些环节提出了质疑,至少说明语文课本的内容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要。

现代初级中学语文课本每册有230篇左右的文章,约一百五十多万字,其中有近三分之一是附录内容。32开170页的书要半年的时间才能学完,算下来每天只学一页,这怎么能满足精力充沛、思想单纯、思维活跃的青少年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啊!他们亟需从其它渠道获得足够的营养。

可是长期以来,大量的学生家长视孩子们的课外阅读为不务正业,把他们手头那得到世界认可的著书称为“闲书”。诚然,学生如果在课堂上读小说,那势必会影响考试课程的学习,我们是反对的,因读小说而影响甚至放弃其他课程的学习更是不可取的。在完成课业以后,捧起自己喜欢的书籍,以欣赏的心态在真善美的世界里与哲人对对话,有什么不好呢?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不少人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质,正是在这个美妙的世界里逐渐提高的。

如果说《红楼梦》是闲书的话,那么中学课本里为什么有“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如果说《水浒传》是闲书的话,那么中学课本里为什么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如果说《三国演义》是闲书的话,那么中学课本里为什么有“杨修之死”。这一切都该怎么解决呢?难道那些德高望重、造诣颇深的编者错了吗?不是,这只能说明那些经过历代考验的作品里,有值得我们吸取的精华。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只要人家愿意读,就让人家读好了。正像人的骨骼成长一样,那是需要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的。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根据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结合语文教学的现状,教育部于2001年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令人欣喜的是这个《标准》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了明确的肯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且在“附录”中列出了一至六年级需要背诵的70篇古诗和7—9年级需要背诵的50篇优秀古今诗文,明确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还向大家推荐了童话、故事、寓言、散文、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以及科普科幻等读物的篇目。

历史上《语文教学大纲》修订过多次,任何一个版本都不如这次《标准》对课外阅读的重视。自由阅读的春天到来了,有了这把尚方宝剑,教师们再也不用有什么顾虑,可以大胆的鼓励、指导学生读名著了。学生再也不用惧怕家长的指责,可以把地下活动转为公开活动了。

面对书市上琳琅满目、浩如烟海的读物,家长们感到困惑,有的教师也不知如何选择。这时,应该记起《标准》中的一句话:“鼓励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材料。”这就是说,要尊重学生的兴趣,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对哪类读物有兴趣,就买哪类读物,甚至包括武侠题材的书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陶行之语)人只有对某项工作产生了兴趣,才会自觉的坚持下去;也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才会有所提高、有所创造。这样说来,《标准》上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的界定实在是意义重大,家长大可不必杞人忧天了。

同时,并不是说家长们可以撒手放羊了,我们教师还有推荐建议和指导的任务。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在阅读哪些书籍上他们也存在着盲目性,自主选择买来的东西未必就真的十分理想,而师长毕竟经历较多,哪些东西的教育意义更大有过切身的体验。因此,可以用建议(而不是硬性的指定)的态度予以指导。

充斥市场的各类中学生作文,一般说来不宜推荐,小作者毕竟阅历有限,其作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也就大打折扣了。常见作文课上个别同学捧着一本类似的书寻寻觅觅,这是不足取的,有临时抱佛脚和大孩教小孩之嫌。

建议学生读先秦散文、唐诗宋词以及各朝代的优秀诗文,那是经历史考验得到公认的经典之作,它们曾陶冶过历代无数先人的思想,最该精读乃致背诵;以鲁迅的著作为代表的现代文学作品是我们文化宝库中的一大笔财富,不继承无以对先人;当代活跃在文坛上的季羡林、余秋雨、毕叔敏等人的作品也有必要涉猎;而获“茅盾”文学奖的中长篇小说更是不该放过的。

各类书籍的边沿空白处算起来要占全部页面的三分之一,这些地方是为了美观,更是让读者在上面写字用的。师长应该建议学生随手写心得体会,生疏的字词、对书中高明见解的赞叹、自己对作者观点的不同意见等等,都可随手写在书页的空白处。每页书上有作家的原文,又有自己的评价,这才是实际意义上的与哲人对话。

语文教师可过一段时间开个主题班会就读书的经验交流一番,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谈出新意来,与此同时,也已经收获了课外阅读的成果。

请大家都来关注课外阅读,放开手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吧。从某种意义上说,状元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课外阅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