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2009-08-21樊有平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方向,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落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方面,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高校是思想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不仅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和建设,而且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教师,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一、引领大学生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最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当前,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并存。随着我国经济成分、组织方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大学生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其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社会思想空前活跃,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有所滋长,资本主义腐朽思想观念也乘机而入。今天的在校大学生,多为“80后”和“90后”, 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在市场经济之中,没有太多的传统文化的记忆,没有刻骨铭心的政治、历史负累,他们自懂事起,就生活在一个一切靠自己奋斗的社会:自费上学、自主择业、自我设计、自我调整、自由发展。这也成就了他们的特质:视野更广阔、思维更活跃、信息更丰富、生活更多彩。他们不迷信权威,却有着对真理的执著寻求,对知识与价值的尊重,对历史的冷静审视,对权威的大胆挑战,对世界的合理质疑。可以说,今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新挑战,这就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共同的价值理念凝聚人心,形成大学生普遍认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要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势、任务和工作对象思想行为特征的变化,把铸造灵魂、突出主题、把握精髓、打牢基础的基本要求,体现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去。
(一)充分发挥高校“两课”的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进”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总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和形势政策课的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积极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坚持开展形势与政策报告,改变简单说教,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做到围绕中心、抓住关键、选准手段、注重实效,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切实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化教学效果,把大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进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成为合格的“四有”新人。
(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着力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高校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教育,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组织学生深入街道、企业、农村、乡镇进行参观调查,通过“三下乡”、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英烈纪念馆参观,让大学生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激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大学生亲身感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我院在30多年来的办学实践中,一直秉承长期军工办学形成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把军工精神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军工精神,培养具有“忠”、“毅”品性的人;牢固树立军工标准意识,培养具有“严”、“细”作风的人;高度重视军工质量文化建设,培养具有“精”、“优”质量观念的人。从新生一入学就开始强化军工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新生参观校展室、听老教师讲学校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学院创业者和一批老革命、老军工以及毕业于著名军工院校的热血青年们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学院的创业历程。坚持举办军工英模事迹报告会、“两弹元勋”事迹图片展览、观看“神州”飞船和“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实况录像等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军工的光荣革命传统和祖国国防科技工业的辉煌成就,学习军工人热爱祖国、忠于党和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和吴运铎、马祖光等献身国防科技工业的感人事迹,进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敬业奉献的思想,铸就了国家利益至上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三)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大学生知荣明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试金石,为大学生树立了知荣明耻的道德新坐标。高校要积极主动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使之入脑入心。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和谐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讲文明、知荣辱、促和谐”和“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争做文明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进一步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特别是要注重大学生身边典型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可亲、可信、可学的优势,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使大学生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推动形成良好校风学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养成文明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从自我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引导大学生坚持知行统一,引导学生明荣辱之分、知荣而勇为之、知耻而力避之,形成推动奋发向上、文明正义的强大内在动力,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四)大力开展行之有效的主题实践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观念向实践转化。只有理论的灌输没有自我的实践,理论的力量也不会得到稳固和升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扎根大学生思想深处,就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接触了解社会,从感性上增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识。我院很早就组建了“大学生军工文化艺术团”,经常深入到军工企业和驻地部队进行“军工情”慰问演出。还参加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纪念建军80周年“军工情”文艺演出和南阳市迎接十七大广场“红歌会”,均受到高度评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通过实施“六个一工程”(读一本好书、看一场红色经典影片、听一次专题报告、写一篇好征文、做一件好人好事、提一条好建议),举办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演讲比赛、建军80周年歌咏比赛、定期组织学生观看革命战争和现代化建设题材的红色经典影片,开展“红色教育”。坚持开展军工特色鲜明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三下乡”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到军工企业参观和顶岗实习,了解军工企业,了解武器装备生产的现场,学习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接受军工企业文化熏陶。组织学生到彭雪枫纪念馆、编外雷锋团纪念馆等校外德育基地参观,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每年组织学生到驻地部队开展“军营一日”活动,体验部队生活,以有效地载体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三、切实创新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切实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效性。
(一)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征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我们的工作手段和载体也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要善于运用现代传播工具与手段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和视听技术,通过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应重点加强对信息化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创新和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占领网络文化主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载体。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贴近”原则,加强“主阵地”、“主渠道”的正确导向作用。对于高校课堂、讲坛、学术研讨、校园网络等这些主阵地,要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贯彻于学科建设、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学术研究、第二课堂等各个环节之中,发挥对青年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正确导向作用,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意把握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并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注重借鉴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大学生群体整体心理素质。总之,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有效结合起来,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利于大大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高校政工队伍建设,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人,建设一支高素质、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当前高校应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培养敬业爱岗、富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通过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严谨勤勉的治学精神和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影响和感染青年学生,使之成为他们自觉学习的榜样。要重点加强高校政工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因此,要加强高校政工队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起到模范带动作用,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环境。
(四)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建立健全既能立足当前、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又能着眼长远、保证工作不断推进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长效机制,突出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建立健全课堂教学主导、校园文化引导、社会实践向导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进社团、进网络,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长效机制;抓好责任、人员、资金、考核四项制度的的落实,完善责任机制、队伍建设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构建好相应的政策体系,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有力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贵在体现到实际行动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涉及高校的方方面面,是大家的共同责任。高校各部门都应该充分行动起来,把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都充分发挥出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到高校各项工作中,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李长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讲话》,2006.12.1
[2] 刘云山,《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学习出版社,2007.10
作者简介:
樊有平,男,河南新野县人。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党委组织部长,主要从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