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管齐下加强中小学生

2009-08-21

甘肃教育 2009年14期
关键词:意志品质创新精神教学过程

陈 伟

〔关键词〕 创新精神;意志品质;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7(B)—0017—01

创新精神是指人遵循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敏锐地把握机会,勇于探索、锐意进取的意识和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笔者认为应根据创新精神的构成要素,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入手。

一、丰富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的动机与意志品质

创新精神是人类具有的一种对未知领域充满兴趣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源于人类探索未知,寻求真理的强烈兴趣和不懈追求,源于对社会、国家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通过丰富教育内容,用科学文化知识创新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典型材料,教育引导学生从科教兴国的高度认识创新的重要性,理解、领会“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等科学论断的深刻含义,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创新信念,唤起学生推崇创新和追求创新的意识,形成强烈的创新动机。同时,学校要充分运用各种教育设施及各种教育手段、方法,帮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欲望和兴趣,升华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在学生自觉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同时,教师绝不能忽视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宣传介绍一些科学家苦战攻关进行发明创造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懂得,创新是艰苦的奋斗,顽强的进取,它比常规性解决问题有更多的艰难险阻,科学家的每一项伟大发明都是他们长期艰辛努力的结果,再结合平时教师激趣、激疑的情境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和乐于吃苦、勇于创新的意志、品质。

二、创造自主发展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的信心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其主体潜能和形成个性化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建立师生之间相互合作的教学机制,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师要努力创设师生间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情感氛围,并使学生互动多向有序,信息交流广泛活跃,实践训练机会充足,个性发展空间自由,善于质疑,敢于摆脱旧观念的束缚,敢于用批判性思维,怀疑的目光审视教学过程。与此同时,也要积极发挥教育的成功导向和正面激励作用: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观点,爱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护、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善待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出格”现象,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以自由的心态积极主动地从事创新学习与活动;另一方面还要允许学生在探索创新过程中出现错误,并加以积极帮助、引导,使其树立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学生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通过创设认知冲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自学活动,开展学习争先创优竞赛等方式,为学生在形成自学能力的同时奠定创新思维的基础。并主动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有利于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知识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模拟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营造创新情境,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拘泥于某些权威的既定论断,不墨守成规,要大胆突破习惯性思维方式,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发现、提出、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思维的锻炼。特别是在问题探究中,要努力创造条件,灵活运用教学媒体,树立“假设”,引导学生讨论争辩,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多向思维,从而获得新见解、新方法,并形成新方案。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时刻以自己独立创新的教学意识、行为,去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和带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全面的发展,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得以很好地培养和提高。

猜你喜欢

意志品质创新精神教学过程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探究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不同运动水平男子冰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
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