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大学排行榜”还需多管齐下等
2009-08-21子敏
子 敏
治理“大学排行榜”还需多管齐下
近日,《人民日报》以《大学排行榜真有潜规则?》为题,报道了成都理工大学曾于2004年和2006年两次邀请“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负责人武书连来校讲座,随后两次给武书连方面汇款数万元,此后该校排行名次上升的经过。随后,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向媒体表态,教育部不赞成、不支持大学排行榜,坚决反对借此向高校拉赞助。(《新京报》2009年5月7日)
时下的一些“大学排行榜”已成为学生、家长选择学校,教师指导学生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成为某些高校吸引生源、获得资金、项目的“金字招牌”,更成为了一些排行机构下蛋的“金鸡”。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已有近20家机构以不同的指标体系做出了约100个大学排行榜。如果再算上网友诸如“中国最委屈的某某所大学”、“中国最不受教育部重视的某某所大学”等榜单,那么,这一数量就相当可观了。虽然每年的“大学排行榜”一出炉就会引起一片争议,有人质疑评价数据的真实性,有人质疑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对评价机构是否保持客观、中立,是否存在潜规则,更是寻根究底。但这并没有妨碍“大学排行榜”如火如荼的发展。对于泥沙俱下的“大学排行榜”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追逐呢?这主要还是源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监管的缺失,以及某些学校和排行机构的逐利行为。完全取消“大学排行榜”和任其自由发展、竞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笔者以为,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学要加大教育信息公开与教育信息服务力度,把更加真实、全面的信息传递给公众。学生、家长、教师则应不盲从于“大学排行榜”,要学会分析和调查。这样不但能极大地压缩“大学排行榜”中潜规则的空间,也能促使相关排行机构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其次,有关部门应当制定出“大学排行榜”行业规范,对排行机构的资质,排行榜制作、发布的渠道及相关商业行为进行严格规范,通过加强和完善“行规”,促进行业自律,以改变目前排行榜标准不一、各自为政、让人无所适从的混乱局面。再次,要加强舆论监督和法律监督。对于存在问题的一些排行机构,有关部门不应置之不理,可通过告诫、处罚、取缔加以规范。最后,大学和排行机构应各归其位,各司其政,练好内功。作为高校的管理者,要勇于拒绝“潜规则”, 大学毕竟是教书、育人和研究学问的地方,应坚守学术精神和学术传统。如果追着排名跑,就会丢了“魂”。 大学排名机构要自尊自律,坚守良知和责任,制作出更加符合实际,客观、公正的“排行榜”,而不应是靠“赞助”生存。唯有如此,也才会产生能让公众信服的大学和“大学排行榜”。
网络游戏能否进教材?
2009年4月,一款网络游戏(编者注:摩尔庄园)获得了湖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肯定,被纳入了武汉小学教材范围,走进了部分小学课堂。有网友认为这是网络时代的教育进步;也有人认为小学生自制力不强,推荐游戏给孩子们可能有负面影响。(《光明日报》2009年5月11日)
“网游进教材”事件,之所以引发人们的关注,其关键还在于大家对网络的认识。网络是把双刃剑,这是不争的事实,利用得好,则可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手脑衔接能力的养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利用不好则会遗患无穷。虽然网络、网游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却不能“讳疾忌医”,堵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网游进教材”作为一种尝试未尝不可,但关键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其是否科学、合理。相关职能部门应在完善教材编写机制,反复论证,严格内容的筛选过滤,保证教材科学健康的基础上,让学校通过实践检验其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如此“惯例”要不得
4月14日上午,福建省龙海市东园镇凤鸣小学校长的岳母出殡时,学生提前放学,老师集体参加葬礼,约10名高年级学生前去抬花圈。对此,校长解释说学生抬花圈已成为惯例。(《新民晚报》2009年4月16日 )
姑且不论相关部门如何处置此事,但校长的解释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学校本应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校长更应是为人师表的典范。可如此闹剧,让我们看到的却是校长的“振振有词”,以及“惯例”在某些地方的强大影响力。虽然说,人死事大,但为了一己之私,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让学生停课、抬花圈,总是让人觉得心里沉甸甸的。如此“惯例”让学生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呢?是有权力真好,还是抬花圈是学生的“义务”呢?“惯例”不是遮羞布,有些惯例早该进入“坟墓”。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这种不成文的“惯例”应尽早予以废除,以还学生一个清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