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促进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开发战略

2009-08-21

唯实 2009年7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策略

王 喆

摘要:加强苏北人才开发问题研究,提出符合人才开发规律、具有苏北地区特点的人才开发策略,对于解决苏北发展中的人才制约“瓶颈”问题,实现苏北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才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09)07-0091-03

一、苏北地区人才开发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苏北五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才总量逐年增长,人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人才素质明显提高,人才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为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强劲动力。以2007年为例,苏北五市人才引进数量、高校毕业生接收数量都比2006年大幅度上升,其中徐州市增幅为33.3%和32.6%,淮安市增幅为14.8%和14.5%,盐城市增幅为15.9%和19.7%,连云港市增幅为10.8%和20%,宿迁市增幅为23.4%和25%,越来越多的人才正向苏北建设一线流动,也表明随着苏北振兴步伐的加快,苏北地区人才集聚效应逐步增强。但是随着苏北地区社会转型的加快,特别是在加速苏北振兴的过程中,面临的人才问题是比较严重的。这主要表现在:

(一)人才资源总量偏少,素质偏低

2007年底,苏北户籍人口为3298.49万人,而同期技术人员数量仅为89.96万人,每万人中有技术人员273人;经济较发达的苏南地区年末户籍人口2329.50万人,每万人中有技术人员878人,是苏北五市的3.2倍。高级人才方面,2007年苏北五市普通高校毕业人数5.84万人,同期苏南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3.16万,苏北仅为苏南的1/4。高等级人才的匮乏严重影响了苏北的人力开发水平。

(二)人才资源分布不均,结构失衡

苏北地区人才分布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占人才总量的58.6%,企业经营人才占人才总量的20.17%。同时,人才尤其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省辖市和市区,县城乡镇十分短缺。从结构上分析,高技能人才占人才总量的12.52%,存在整体学历偏低、职称偏低的问题。2007年,苏北地区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人口为29.23万人,仅为全省的24.2%,人才资源分布不均现象明显。

(三)创新型人才匮乏

苏北地区从事教育和基础研究的人才多,具有开发性的复合人才少,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存在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技能老化,后续教育跟不上等问题,难以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首的面向经济主战场进行技术开发和科研攻关的人才群落和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集合。

(四)流失严重与引进困难并存

在引进人才方面,2004年苏北地区共引进人才(含引进的大学毕业生)3.62万人,虽然比往年有了明显增加,但是总量还只占全省引进人才总数的14.7%,与苏南16.5万人的引才总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人才流出方面,苏北却比苏南多得多,大量“孔雀东南飞”,每年考出去的本、专科生和毕业回来就业的比例超过10:1,学成回归的研究生寥寥无几,个别市、县甚至为零,陷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和人才外流的恶性循环。

二、苏北地区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总量不高,发展步伐滞后,就业机会少是造成苏北地区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的表丽原因,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

(一)人才引进观念落后

在人才开发方面还没有真正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引进人才也往往停留在“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这些表面工作上。官本位仍是居主导的人事观念,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封闭保守思想依然存在。有的地区不重视人才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人才引进观念落后,只关心项目的引进,忽视人才的引进;有的部门只注重表面文章,拿少数人装点门面;还有的部门在人才开发中过于强调立竿见影的效果,忽视了人才队伍的长远培育。

(二)人才流动机制不顺畅

没有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流动市场。人才资源市场化程度低,不论是行政事业单位还是企事业单位都存在人才流动困难的情况,造成大量的人力资源闲置、浪费和某些部门、地区的人力资源奇缺。对党政机关的人才资源的关注度相对较高,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也比较健全,但是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关注度明显不够,配套的规章制度还不规范。

(三)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经济发展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人才队伍、产业基础、人才培训体系。但在苏北的一些地区,缺乏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规划,引进和培养人才以项目为导向,缺乏对经济长期发展所需人才的宏观把握。虽然有些地区也制定了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如教育规划、下岗职工培训计划等),然而由于投入不足,这些规划往往只能得到部分执行,有些规划甚至根本得不到执行。

(四)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

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激励措施不公平,二是激励措施单一,缺乏适应个体需求差异的激励方式,三是考核不严格,缺乏客观公正的量化标准。对人才成长和工作特点缺乏针对性,没有从制度上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缺乏尊重特点、鼓励创新、信任理解的良好环境。

三、促进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开发策略

(一)创新人才开发思路,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苏北人才开发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把培养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立新的人才标准,就是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把科学的人才观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标准和关键,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努力建立一个科学的、充满活力的人才观。

(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要推进苏北的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因此,苏北地区必须大力发展科教事业,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普及义务教育和加速发展高中、职高教育。苏北地区要坚持贯彻科教优先的方针不动摇,切实加大地方财政对教育事业投入的力度。继续认真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多种机制,大力发展高中教育、职业高中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以满足苏北经济发展对各类中等技术人才和实用人才的需求。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苏北地区要在继续推进高等教育的同时,在深化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调整苏北地区教育结构,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另外,还要根据地方实际需求,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规模,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建立并

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优化人才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大力开展各种岗位教育和业务培训。苏北地区要普遍开展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培训工作。对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要建立有关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的制度规范;在企事业单位,要普遍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对农村富余劳动力,除引导他们有序向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流动外,还应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开发力度,大力培养科技实用型人才,采取有效措施,多形式、多渠道为苏北培训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农民技术员、农民经纪人等农村急需人才,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加大引进紧缺和急需人才的力度。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建设项目需要,加强对紧缺人才的预测和规划,定期发布人才需求目录,提高紧缺人才引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力引进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学士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各类人才,特别是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急需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懂得国际通行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的各类国际化人才。

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苏北人才的扩张引进、培养虽都是长远之计,但一些拔尖人才如果没有相当的吸引力是引不来的,没有良好的教育基础也是培养不出来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没有雄厚物资基础的情况下,引智是一种花钱少、效益好的用才方略。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多管齐下,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和对引智的需求,积极为他们引进国内外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帮助解决在生产、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在引智成果推广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苏北地区应该放眼未来,积极开发各种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区的创建活动,为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提供资源丰富、开放共享的学习平台,不断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基本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

(三)加大扶持力度,完善长效保障机制

加强政策扶持。以产业转移带动人才智力转移和人才交流,促进全省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对承担苏北地区重点任务、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研究课题的人才,提供特殊岗位津贴。对苏北地区申报博士后流动站和科研站,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省有关部门在同等条件下,应适当倾斜。省科研项目立项优先考虑苏北地区。鼓励苏南一些适合苏北特点的产业加快转移,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人才的吸纳能力。全省各类高校和教育培训机构根据自己的职能和特点,支持苏北地区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师资水平较高、设施配套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抓紧培养苏北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

继续加大投入力度。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苏北发展急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快苏北地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设立苏北地区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加强对苏北地区急需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资金扶持;通过落实引智项目、科技项目对接、人才资源共享等措施,加强对苏北地区高层次人才的项目扶持;通过改善苏北地区人文环境,增强苏北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加大干部队伍的交流力度。有计划地从省级机关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苏北挂职或任职。积极推进苏南、苏北地区党政干部任职交流,从苏南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加强对苏北挂钩地区的支持;苏北选派一批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苏南挂钩市学习锻炼。

(四)深化体制改革,推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合理流动

积极制定有利于吸引人才的政策,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苏北地区可以借鉴苏南地区引进人才的方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各级人才运作市场,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医疗保障和人事关系上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努力创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环境,让他们更好地为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完善苏北地区人才市场体系。人才资源合理的市场化配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人才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状况,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和使用效能。建立全省人才市场联网互动机制,提升苏北人才市场辐射能力。加强省级人才市场、苏南发达市县人才市场与苏北人才市场的联合,促进苏南、苏北人才智力的交流。加强苏北各人才市场与区域性市场、专业性市场的交流与合作。在苏北若干地区设立区域性、专业性人才市场,形成苏北人才交流的密集区。积极建立人才服务机构、社会人才中介组织,促使市场的服务功能逐步完善。

鼓励人才“柔性流动”。出台专门的政策,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的管理和科技人才到苏北兼职,鼓励到苏北兼职的各类人才与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依法保护到苏北兼职人才的合法收入。鼓励省内外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多种形式在苏北领办、创办企业,并享受现有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

加强苏北地区人才载体建设。鼓励和支持苏北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创办更多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探索和建立高校、科研单位与苏北地区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苏北设立专业工作室、科研开发基地、实验基地及科技示范区;苏北地区的政府、企事业单位也可在高校设立技术开发中心,就地聘用专业技术人才集中攻关,解决苏北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

责任编辑黄杰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策略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的应用与发展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我的手机在哪?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Passage Four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
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