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雁行模式的产业集群的跨链条升级模式研究

2009-08-20尤振来刘应宗

现代管理科学 2009年7期
关键词:链条价值链集群

尤振来 刘应宗

摘要:地方产业集群沿着全球价值链向上攀升是其升级的有效途径。文章详细分析了学者们提出的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基本模式,指出了跨链条升级是一种升级的轨迹而非具体的升级模式,在剖析了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地方产业集群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雁行模式的产业集群跨链条升级模式。

关键词:雁行模式:全球价值链;地方产业集群;跨链条;升级

一、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地方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在20世纪末M.E.Poter教授提出后风靡一时,具体是指由一群处于同一价值链上的在特定地理位置上聚集并根植于该区域的存在着横向和纵向联系的中小企业及其相关支持机构组成的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中间性组织。全球价值链理论是在众多学者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是指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从概念设计到使用直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所创造价值的活动范围,包括对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营销、分销及对最终用户的支持与服务等等。组成价值链的各种活动可以聚集在一个企业之内,也可以分散于各个企业之间:可以聚集于某个特定的地理范围之内。也可以散布于全球各地。

全球价值链中各个价值环节在形式上可以看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过完整连续的价值链条在空间上一般离散性地分布于各地,分离出去的各个价值片段一般都具有高度的地理集聚特征,而不是天女散花似地散落一地,毫无头绪可言,换句话说,全球价值链的地理分布特征就是“大区域离散小地域集聚”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全球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并非创造等量的价值,同时各个地方集群的比较优势也存在着一种严格的等级体系,全球价值链的价值等级体系与全球各地比较等级体系相匹配的过程就是全球价值链各个价值环节在全球垂直分离和空间再构的过程,并且地方集群的比较优势决定了地方应该在价值链条上的哪个环节以便确保竞争优势。

由上可知,不同地方产业集群按照所处全球价值链所在价值环节的附加值高低形成了空间等级体系,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是沿着全球价值链价值环节由低到高不断攀登的过程。同时要强调的是,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并不一定是由下而上的一个升级过程,也有可能是由上而下的一个降级过程。

二、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基本模式的提出

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主要是指集群沿着全球价值链中的获取价值能力不同的价值环节不断上升的过程。西方学者Humphrey和Sclunitz提出了四种不同的升级模式,即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跨链条升级。

1工艺流程升级(Process Upgrading)。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产业集群通常是以较低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与规模经济作为竞争优势。在这个阶段的产业集群可以通过增进传输体系,引进工艺流程的新组织方式,提升价值链某个环节的生产效率。实现集群的升级与发展。

2产品升级(Produet Uprading)。产业集群的产品升级是指集群引进、研发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比竞争对手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向市场提供产品:还可以通过新产品、新品牌及其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加。带动产业集群的产品不断升级,进而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3功能升级(Funetlonal Upgrading)。产业集群的功能升级是指集群在实现产品升级后,逐步重新组合价值链的优势环节或战略环节,调整嵌入价值链的位置与组织方式,专注于产业价值链某个或某几个优势环节,放弃或外包原有的低价值环节,弱化或转移非核心业务,通过占领该产业价值链的“战略性环节”,最终获得该产业价值链的统治权。

4价值链的升级(Inter-sector Upgrading)。价值链的升级是指在原有价值链的基础上延伸至价值创造能力更高的相关产业价值链。在相关产业领域获得较高的收益率;或者移向新的、更有利可图的价值链,从而促使企业和地方产业集群提升到一个新层次,达到一个新水平,提高区域产业整体的竞争力,

价值链治理研究的先驱(Greffl)始终乐观地认为,以半层级关系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地方产业网络会持续地表现出一种类似阶梯式的升级路径: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跨链条的升级。这一规律可以通过东亚众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进程加以佐证。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台湾PC地方产业网络利用广泛的外部联系,在国际领先公司的推动下。快速实现了“产品升级”和“过程升级”。同时,随着中国台湾PC地方产业集群内公司对国际市场的把握能力增强,他们便开始独立设计产品并

笔者认为,跨链条升级并非同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并列的升级模式,一方面,跨链条升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包含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等三个方面。即在新的价值链上集群依然可以前三种模式下寻找升级的具体方式;另一方面,对集群内的企业而言。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可以看作不同的升级模式,跨链条升级则更像一种升级的轨迹而不是一种升级模式。所以,找出同跨链条升级相对应的升级模式,对完善集群升级理论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雁行模式的基本理论概述

雁行发展模式(FMng Geese Model)的概念最早由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Akamatsu,Kanallle)分别于1935年和1937年的在两篇日文论文中提出,但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是在1961年和1962年其英文论文的发表之后。20世纪60年代,在赤松要和其他日本经济学家的努力下,雁行发展理论逐渐成为了一个成熟的理论模式。

雁行模式从比较优势的角度解释了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发展顺序,指出了开放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赶超过程。赤松要的早期理论中包含了一个产业发展模型和产业多样化的变异模型。基本模型只涉及后起国家的某一产业由进口发展到本国生产(进口替代)再到出口的全过程:变异模型是对基本模型的进一步完善,指出了进口——生产——出口的动态变化不仅发生在由消费品向资本品的过渡中。还发生在简单、粗陋产品向复杂、精细产品的过渡中。

赤松要在分析了纺织工业在日本动态发展的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发展四阶段模型用以描述一国从出口原材料过渡到出口资本品的经济发展过程,并指出了随着一国由供应原材料和农产品的最初分工到生产资本、知识密集型产品,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经济水平也逐渐发展到更高级的阶段。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经历了进口、进口替代、出口、和重新进口的四个阶段。从雁行模式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雁行模式描述了某一产业在一国从兴起到衰退的升级过程(见图1左半图)。

图1左半图表示了不同产业在同一国家及同一产业在不同国家的雁行模式,从左半图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一国国内从纺织工业、化学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电子工业之间的变迁。由于一国的某一产业的生命周期可以通

过该国不同时期竞争力的强弱显示出来,它通常采取倒“v”字形体现出来(由于V字像大雁飞行时的队列)。在一个国家内不断涌现的资本密集型越来越高的新型产业的竞争力可以用一系列倒“v”字来描述,这也是该理论被称为雁行发展模式的原因。

如果考虑到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我们还可以看出同一产业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转移(见图1右半图)。从图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纺织产品从日本向四小龙国家、东南亚联盟国家继而向中国、越南、印度等国转移的规律。

从雁行模式理论我们可知:根据各自增长的不同阶段,发展中国家按照雁行模式成功地列队跟着发达工业国。发达的大雁国家飞在雁阵的最前列,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并努力与欠发达的大雁国家保持一定的距离,后者追随前者,或快或慢的以雁行模式完成整个工业发展过程。

对雁行模式理论进行完善的日本经济学家中贡献最大的是小岛清教授(Kojima,Kiyoshi),他结合比较优势理论在赤松要雁行模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扩展,主要体现为他将对外投资因素纳入到雁行模式理论中,从领头雁国家的视角,将整个经济发展过程描述为由本国生产——出口衰退——海外生产——从不发达国家进口等四个阶段,并提出了产品多元化、顺向贸易导向型和对外直接投资及协议分工三个基本的理论内核。

四、基于雁行模式的产业集群跨链条升级模式的提出

1基于雁行模式的产业集群跨链条升级现实条件。

(1)同一全球价值链母链条下不同子链条价值创造能力的差异性。全球价值链的价值环节可以分成两种,除了根据波特教授提出的价值链基础上所分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价值创造能力不同的环节外。还可以将全球价值链按照产品零部件不同分为价值创造能力不同的各个环节,也可以看作同一全球价值链母链条下价值创造能力各异的不同价值子链条。

全球价值链条按照产品零部件的不同可以划分成多个层次,例如,在个人电脑产业中可以将该价值链条划分成主板、硬盘、内存、声卡、显卡、电源、显示器、键盘、鼠标等诸多价值环节。在该层面中,又以CPU为核心环节。如果研究对象改为电脑中的硬盘,那么根据分工原则该产品又会分成许多环节:进一步细分还可以把硬盘中的马达,作为一条单独的价值链。即使这个小小的马达,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十多个分工环节。例如硬盘中小马达的这些环节散见于日本本土、中国的平湖、宁波、大连、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区。

一般来说,任何一条全球产业链条不但都可以继续向下划分出诸多子链条以至孙链条以及更低层级的产品链条,而且任何层级的价值链条也基本都存在着明显的价值等级体系。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各个产业集群之间的差距,这种同一全球价值链母链条下价值创造能力各异的链条的存在是产业集群可以实现跨链条升级的现实条件之一。

(2)全球价值链不同链条之间价值创造能力的差异性。不同的全球价值链链条的价值创造能力显然也是不同的。由于技术进步、产品需求收入弹性、对外贸易、劳动力供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产业都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处于产业生命周期衰退期的产业价值链的价值创造能力显然低于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全球价值链,从这个角度讲,对应于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不同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就呈现出竞争力不同,价值创造能力各异的特性。

根据制造业产业演进理论,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从轻工业到重工业,从一般加工工业到深加工工业。从低技术工业到技术集约化工业,再从技术集约化工业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逐渐进步,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的过程。对应于不同产业阶段的各产业的全球价值链竞争能力也是不同的,也就呈现出了价值创造能力不等的特征。

2基于雁行模式的产业集群跨链条升级路径的提出。对于处于价值链高端或者高端价值链的不同地区而言。由于同一条全球价值链的不同价值环节和不同的全球价值链的价值创造能力的变化,就使得布局于该区域全球价值链的某一环节会因为该环节价值创造能力的减弱逐渐失去竞争优势。该地区要么接受丧失竞争优势的窘境,要么转而参与到价值创造能力更高的价值链环节或者新的价值链的生产中去,而将已经在这个地区失去竞争优势全球价值链的价值环节进行转移,由于这个转移过程是根据不同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层级进行的,因此这个产业转移的过程也就是产业升级的过程。

从全球价值链进行雁行模式转移现实条件来看,基于雁行模式进行产业集群跨链条升级具体表现为两种方式,在这两种方式下有可以具体表现为三种形态。一种方式是同一全球价值链母链条下价值创造能力较高的子链条所在地区向低层级子链条所在地区之间的转移,具体有两种表现形态,一种形态是同一母链条下不同子价值链所在地区按照所处层级高低的不同依次转移的升级过程,如果将信息产业中的电脑整机作为一个母链条,其各种零部件作为子链条的话,价值创造能力不同的各个零部件子链条的所在地区间转移就是这种形态的典型代表(见图2左半图)。另一种形态是同一母链条下某一子链条依次在价值链层级不同的地区之间转移的过程。同样将电脑整机作为母链条,以其子链条之一的硬盘链条为例。其在美国、我国台湾、东莞、苏州产业园区之间的跨链条转移就体现了这种转移模式(见图2右半图)。

另一种产业集群升级的跨链条雁行转移模式体现为价值创造能力各异的不同全球价值链之间的转移,表现为价值创造能力较高的价值链条所在地区向价值创造能力较低全球价值链所在地区的转移。考虑到产业集群是全球价值链片段化的结果,即一条全球价值链很少全部布局于某一地区,所以,这种跨链条转移方式只能表现出一种形态,即高价值创造能力的全球价值链中的某一环节所在地区向低价值创造能力全球价值链某一环节所在地区之间转移的过程,并且所转移环节一定是价值创造能力较高的全球价值链的最为松脚型环节,也就是高附加值价值链中价值创造能力的环节。价值创造能力较强的全球价值链的不同价值创造环节向另一相异价值链环节所在地区转移的很难发生。因为这些环节的雁行转移可以在上述同一母链条下价值创造能力不同的各子链条所在地区之间的转移中实现,因为后者可以利用技术上的相似性节省大量转移成本,并可以降低转移的风险。仍以电子产业集群中电脑整机为例,如果该价值链向另外相异价值链所在地区转移,只能是另一种形态。即将价值创造能力最低的鼠标链条转移到其他链条所在地区;而其它的环节如主板、内存等价值链条的转移会在电脑整机这一大的母链条下转移完成。

参考文献:

1Michael E. Peter. Location, Competition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ocal cluster andGlobal Economy.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0,14(1): 15-34.

2Gercffi G. & M. Korzen. Commodity Chainsand Global Capitalism. Westport: praeger

publis-hers,1994.

3Humphery. J&Schmitz.; H. How does inser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in industrial clusters?. Regional Studies, 2002,36(9):1017-1027.

猜你喜欢

链条价值链集群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个性链条
价值链会计研究的现状和管理理论
链条养护好帮手: 5款链条油推荐
Dancing Party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集群品牌是集群整体的品牌还是集群产品的品牌?
《价值链重构》
成本价值链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分析
大象“林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