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旅程
2009-08-19肖东坡
肖东坡
本期《旅伴》杂志,有乘坐动车旅行“快出来的慢生活”与商旅人群时尚话题“假如,你有一块地”这两个专题,于是,由我这样一个“农村工作者”采写卷首语似乎很“合适”,接到“任务”时,我正因节目等事宜呆在大山里,这里无网络无传真,生活很“慢”,心情很“静”,而这里也有的是“地”,我跟它们是如此地亲近。
《乡约》是央视唯一一档大型户外访谈节目,节目现场总是远离都市,贴近我们的乡村,贴近我们的乡民。我跟我的同事常常说我们是“高自然很近,离红尘不远”,处处是我们的“别野”。
眨眼间,做记者跑“三农”已是小二十年了。在终日无昏晓忘哀乐疲于奔命中,偶尔得以喘息回想一下,觉得这些年还行,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林语堂解为:“真难为他们。”十分传神,的确,闲着什么事不作,才是最苦的。即便是为了生存苦斗,也会给我们一段充实的旅程。
后来做主持人至今,依旧走村串户四处采访。如何让语言巧发微中、速喻明理,经常会运思谋作、处处体味,但是引弓未满的遗憾总是难免。不停地在各地乡村寻找那些符合时代特征的鲜活素材,深感“市场把握之艰难”。今天的农民,价值取向、行为规范、获取信息的途径正变得多元,更使我们感受到“有效传播之艰难”。但乐趣和收获自然是特别的。真正和土地贴近的,仍然是他们。
记得2003年11月8日《乡约》栏目开播第一期,我们采访了全国植树模范殷玉珍,这位18岁便嫁到内蒙古乌审旗毛乌素沙漠腹地的姑娘,20多年里,她和丈夫老白是渺无人烟的大沙漠中唯一的一户人家,让人无法想象的是,他们在睡觉都不敢仰着睡怕沙子落满鼻孔的沙漠中,不仅生存下来,还生了三个娃,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位执着的女性竟然在寸草不生的沙漠中造了6万亩林子。那根用来在沙中打眼儿栽苗比大拇指还粗的钢钎20年磨去了一尺半,到这里你会知道什么是滴水如油、什么叫孤独与寂寞,那份坚守非亲身经历不能体会。
《管子》一书中说:“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农业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农民更是根本中的根本,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需要更多农民的参与和振作。行走乡村,品味农民,我越来越懂得,我们需要传播比农业项目、致富规律更重要的东西。中国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环境,贴近土地的农村生活或许简单,但各种因素纵横交错构成了具有普遍性的农民观念。中国农民喜欢以经验为蓝本,过一种趋稳守常的生活。正如费孝通所说,他们“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地里讨生活的传统”。中国农村的政治经济发展,似乎鲜见具有辉煌成就的农民个体,然而你却可以看到一批拥有朴素的哲理,执简驭繁、敢为天下先的农民群体。当记者以个体之眼传递世界眼光时,一切的表现均围绕着对人的把握而组织。他们的观念与认识,是注解乡村面貌改变的最积极、最生动的素材。
跟土地的博大比起来,也许我们谁也不能说真正了解过土地,我们是它上面的过客。市场经济或许会把农村大变样,土地上的故事还会有我们想象不到的绚灿多姿。“我下乡,我主持”是我亲近土地的一种方式。终日下乡采访成了一趟不错的旅程。忙碌中,我个人也懂得了更多的道理,人这一生干好一两件事情已属不易,日复一日的目睹、耳闻、手订、笔削、惨淡经营,有时你会感到真理就在眼前,但却把握不住;也许你再走一步,便能登堂窥奥,却又身不由己……既是旅程,过程而已,我们只需明了未曾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