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角色定位看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

2009-08-19任新红

关键词:角色定位职业化

任新红 夏 夏

关键词:中美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职业化

摘要:从基本定义、工作理念、工作范畴、组织结构、工作职能等五个方面比较中美两国高校辅导员角色之差异,可重新定义现阶段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即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事务管理服务的指导者和政策制定者、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引者、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因此。在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应做到:优化辅导员结构,重视梯队建设;加强辅导员准入、培训、考核和奖惩制度建设;开设辅导员工作论坛,帮助辅导员在专业上成长;界定辅导员工作职责,探索书院制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09)04-0088-05

随着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壮大,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开始成为热门话题,且已成为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之大趋势。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也是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的新举措。事实上,在美国的高校也拥有一支类似辅导员的专家队伍,即学生事务(student affairs)管理者,他们从一开始就按照职业化发展的要求来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学习辅导、就业辅导等各项工作,并已取得显著成效。本文通过对比中美两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不同和各自优势,重新定义了我国辅导员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中美高校辅导员角色对比

中美高校辅导员角色异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定义

美国高校辅导员,准确地说是学生事务管理者(school counselor),是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人员。而学生事务是指“高等学校通过非学术性事务和课外活动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以规范、指导和服务学生,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组织活动”。我国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直接维护者,是大学精神的直接营造者和传播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从基本定义看,我国辅导员工作比较突出思想政治教育。

(二)工作理念

美国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以“个人本位”为价值取向,重视学生自我管理和个体发展,对学生事务的服务按专业分门别类来进行,工作针对性强,表现为一对一的工作形式。我国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同样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工作重心偏重于宏观方面,强调大学生德育教育,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重中之重。工作通常以年级为面,以班级为点,以培养学生骨干为手段,由学生骨干带动全体学生,呈一对多的工作形式。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到目前为止,不少学校仍然在沿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与美国高校相比,我国高校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和个体指导方面需要改进。

(三)工作范畴

美国高校辅导员是高等教育不断科学化、系统化的产物。当“教学、课程、硬件、管理等环节处于高度发展阶段”时,学生事务管理也呈发展状态,相应产生了心理辅导员、职业规划和咨询辅导员、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等。辅导员的工作范畴按照功能和专业划分得非常明确,“按照行业协会规定,这一类辅导员均要求具有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并且必须通过辅导员协会的职业考试”。美国辅导员工作范畴虽大,但是分工细致,一般都是某个具体方向的辅导员,专门对学生进行某一个方向的辅导。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范畴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日益扩大。由于事务性工作的增多,辅导员已经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了,也是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就业工作的指导者、校园文化活动的召集者以及所有与学生有关的事务工作的处理者。与美国高校相比,我国高校还应强调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划分,并完善职业考试,实现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家化。

(四)组织结构

“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部门通常分为学生办公室、学生服务中心、招生、就业、住宿、体育运动、咨询和健康服务等机构,直接由分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负责”。美国高校以辅导员协会为平台,通过回应诉求意愿达到服务学生的目的。美国已经基本形成了由高校牵头,学校、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辅导网络,在学校内部已经形成专门的辅导咨询服务体系。我国高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关于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的精神,将学生工作机构纳入管理部门来设置,把学生工作者列入党政管理队伍中来管理,组织结构表现为管理型与职能型结合的模式。管理型(纵向)是指学校层面由一位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分管,院系党委(总支)副书记负责院系学生工作组工作安排,各年级辅导员具体负责学生工作。这种组织结构适应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显了党对学生工作的统一领导,也体现了学生工作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的特点。职能型(横向)是指根据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三大学生工作职能设置的学生工作处、团委、心理咨询中心、招生就业处等部门,这些部门根据职能要求各施其职。与美国相比,我国高校应强化学生的咨询服务体系。

(五)工作职能

美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强调解决学生实际困难,通过有针对性的一对一的辅导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如就业辅导员教授学生就业技巧,心理辅导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他们的社会职能是服务性的,类似于我国现行的咨询机构,即在预约的情况下,学生可与辅导员互动,从而达到服务学生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美国高校辅导员的服务功能是从学生诉求出发的”,是被动产生的。由于美国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高,服务涉及医疗卫生(类似于医疗机构)、营养健康、求职创业、管理经商等,所以学生的各种问题都能得到较为专业的答复和较为有效的解决。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引导性,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党教育。辅导员的社会职能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维护高校安全稳定、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以及组织学生开展有益活动等;辅导员的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上,如行为规范、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离校、奖学金评定、贫困生资助、生活园区建设、学生干部培养等。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政治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使我国高校相对安全稳定,犯罪率低,学风好,学生班级意识较强。与美国高校相比,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对学生个性化服务还显得不足。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对比可知中美高校辅导员工作理念基本一致,都是以人为本,都有服务管理职能。不同之处是美国高校更注重为学生服务,针对性较强,提倡为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服务;我国高校更注重学生管理,广泛性较强,提倡为学生进行“一对多”的管理服务。就组织结构而言,美国高

校呈自上而下“直线型”的结构特点,这种特点表明了美国高校辅导员只服从主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副校长的管理;我国高校辅导员既受主管学生管理部门的领导,也受其他职能部门的领导,既受学校层面的领导也要服从学院层面的领导。就工作职能而言,美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将思想教育融入到学生服务之中,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则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首位,其他教育活动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这条主线当中。从职业化角度讲,美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较强,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具有明显的专业特点;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较弱,是一支相对流动和不太稳定的队伍,需要加强职业化和专家化方面的建设。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通过对比可知,中美高校辅导员工作各有长处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取长补短,准确定义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走职业化发展之路。

(一)辅导员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辅导员通常是应国家和学校号召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序的组织和管理,这点目前做得较好。而作为教育者,辅导员真正参与教学不够,作用不明显。其实辅导员首先应该是教育者,因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更直接、关系更密切,他们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两课”教师影响更大;而作为教育者参与教学实践,也打破了学生心中辅导员仅仅是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后勤人员和行政人员的尴尬,在学生心中树立了辅导员的教师形象。因此,辅导员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应承担部分相关教学工作,从而使部分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专家和学者。

(二)辅导员是学生事务管理的指导者

辅导员应是学生事务管理的指导者,而不是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在这一点上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可借鉴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经验,即学生具体事务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目前,高校辅导员事务缠身,工作激情不高,工作效率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影响,这就背离了学生工作的主旨。因此,学校或院系应成立学生事务管理服务中心,仿照政府部门政务大厅的办法,对学生提供集中的服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可以由学生志愿者和勤工助学的学生组成,适当配以职工,而主要管理者还应为具有事务管理专长的辅导员。学生生活园区管理、学生贷款还贷服务、勤工助学管理、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学生入学报到及毕业离校工作等均可纳入服务中心的管理服务范围,中心一切事务应受学校党委领导或院(系)党组织指导。一旦学生管理事务中心形成,辅导员就能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分离出来,而且部分辅导员还可能成为学生事务管理和政策制定的专家。

(三)辅导员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引者,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

辅导员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不应是一句口号,而应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建立在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的基础上。辅导员应在学习上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习惯、寻求学习方法、解决学习难题等;在生活上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文化活动,以培养其生存能力,并指导他们拟定职业规划等。辅导员只有通过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才能真正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对此可以借鉴美国高校辅导员咨询服务的理念,大力提倡和推进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使多数辅导员都有一技之长,让辅导员工作可以成为长久从事并为之终生努力的职业。

三、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职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一)职业化发展是辅导员工作政治属性的需要

我国高校辅导员从产生之初就带有政治使命。辅导员工作的政治属性要求其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有科学的管理能力,有专业的服务技能。要具备上述特质仅仅靠辅导员岗前培训、学生工作经验积累、片面借鉴他国经验是不够的。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师队伍由专业教师(特指“两课教师”)、党政管理人员和辅导员构成,而在这三者当中,唯有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教育方式上都有条件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所以辅导员队伍不应当是临时的和快速流动的,而应该是向职业化方向发展的,只有全力以赴才能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二)职业化发展是适应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

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改革的深入,特别是高校的扩招和规模的扩大,使学生群体的特点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思想教育、品德引导、心理咨询、职业规划、贷款还款、帮贫扶困、党团建设、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恋爱婚姻等与学生有关的事情越来越多。目前工作范围的扩大和工作职能的多样性,使辅导员样样懂却样样都不精,成了万金油。“辅导员扮演的多重角色造成成就事业的需要与工作客观效果的矛盾,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观念与辅导员坚守高尚的价值观造成成就人格的需要与价值观选择困惑的矛盾,考核、培训、奖励机制的不健全造成自身发展需要与缺乏角色认同的矛盾,导致高校辅导员产生的心理困惑已经严重影响着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发展”。因此,只有走职业化发展道路,才能提高辅导员专业水平,应对工作职能的多样性,体现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并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三)职业化发展是辅导员个人发展的需要

当前,辅导员的自身发展引起了许多高校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辅导员现在大多都走上了学校、学院和学校部处领导岗位,也有部分成为了专职教师或调离了学校。这主要得益于当时辅导员人数相对较少以及90年代后期高校的扩招,使得他们有较多的岗位选择,有较多的升迁机会。但进入21世纪后,高校辅导员人数因学生人数的增加而递增较快,而高校管理岗位却较少增加,而且这些岗位大多已有人,所以他们不再可能较多地分流到管理岗位,不再可能顺利地走向“仕途”,这就需要思考他们将来的出路,而辅导员工作职业化并作为终生都可以从事、努力和研究的工作,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建议

(一)优化辅导员结构,重视梯队建设

目前担任高校辅导员的多是年轻人,人生阅历较浅,且多数没有职业规划和心理咨询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对工作缺乏深入研究,而且其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也亟待调整。为此,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在职称和职位上关心辅导员的成长,稳定辅导员队伍,使辅导员成为高校的主流职业;另一方面要鼓励辅导员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使他们长期向该方向努力,形成一个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互补的梯队。可以由学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或资深辅导员引导和帮助年轻的辅导员选择一到二个专业方向,如心理咨询、职业规划、事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策划、学业指导等,加强科学研究,逐步形成学科梯队;而且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规模和特点综合考虑辅导员从事专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职业化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浅析《南方周末》网络版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