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研究性学习案例

2009-08-18吴红英赵玉洁

老区建设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性学习案例

吴红英 赵玉洁

[提 要] 按课题的内容和性质,研究性学习可以分为以社会调查为主的研究性学习、以文献研讨为主的研究性学习、以项目活动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和以历史本体探讨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本文以此四种模式为目标分别设计了四种不同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案例。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性学习;案例

[作者简介]吴红英(1970—),女,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赵玉洁(1970—),女,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江西南昌 330022)

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性学习模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应用研究”(08YB328)阶段性成果。

如拙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探讨》(《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教学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所述,按课题的内容和性质,研究性学习可以分为以社会调查为主的研究性学习、以文献研讨为主的研究性学习、以项目活动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和以历史本体探讨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本文以此四种模式为目标分别设计了四种不同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案例。

案例一:江西红色资源调研

本案例属于以社会调查为主的课题研究。

1.课题的背景:江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创建有井冈山、中央、赣东北、湘赣、湘鄂赣等全国最早、最大、最多的革命根据地,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曾为苏维埃区域,被人们称为人民军队的摇篮、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摇篮,打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中国革命前进的伟大基地”。中国共产党在江西苏区的革命斗争为江西留下了十分丰富的红色物质资源和丰厚的精神资源。它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坚苦卓绝斗争的历史,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调研的目的:江西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通过对其调研,获取整合全省红色教育资源的第一手调研资料;同时通过调研,更好地对青年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增强学校德育现实感;有利于进一步弘扬井冈山精神,塑造江西人新形象。

3.调研过程:调研分三组进行,第一组20人分赴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瑞金市等相关的江西师范大学教学实践基地实地考察。通过调查访问了解一些革命遗址、革命故事以及走访当地居民,以取得分析该课题的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第二组10人分赴省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学院资料中心以及省党史研究室收集、整理一批相关的图书和文献资料,如《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1931)、《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上、下)、《中央苏区全史》、《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等。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历史资料参考;第三组2人,利用现代传媒和网络技术,收集与该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

4.调研成果:第一组根据到各博物馆和老区的实地考察所获得的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进行整合,完成《江西红色资源调研报告》;第二组和第三组根据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整理完成《江西红色资源资料汇编》;最后,根据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的结果,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撰写研究论文《江西红色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以供地方决策参考。

案例二:是是非非林则徐

本案例属于以文献研讨为主的课题研究。

1.研究背景:林则徐是近代历史名人。有人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而有人却说他刚愎自用,认为正是他的卤莽草率、对英外交处理不当导致了鸦片战争;甚至还说他镇压西北、西南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是个反动的历史人物。究竟历史的真相如何,怎样评价林则徐的历史地位,是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研究方法:以借鉴、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为主,以查阅、研读第一手资料为辅。

3.研究步骤:(1)前往图书馆,以“林则徐”或“鸦片战争”为关键词,通过图书分类卡片或电脑查询有关研究论著,做到“心中有数”。(2)选择其中两三种论著为主要参考资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并用卡片进行摘录。(3)整理摘录的资料,弄清林则徐的主要事迹,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遇到疑点时重新研读参考资料,逐步形成自己的看法。(4)准备论文提纲。(5)撰写论文。

4.研究成果:《是是非非林则徐》(从兴修水利、禁烟运动、反侵略斗争、处理西北和西南少数民族的反清起事、学习西方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5.参考文献:

(1)杨国桢:《林则徐书简》,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杨国桢:《林则徐传》,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蒋世弟:《林则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萧致治:《鸦片战争与林则徐研究备览》,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案例三:纪念八一南昌起义

本案例属于以项目活动为主的课题探究。

1.活动背景: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继续革命的坚强决心,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活动方法——图片收集与专题展览。(1)搜集文献资料。(2)查找图片资料:包括图书馆的图片资料、报刊上的图片资料、电脑网络上的图片资料、八一南昌起义风光照片或明信片等。

3.活动过程。(1)全班同学分4个小组选择有关八一南昌起义图片展览的参展主题。(2)各小组同学根据所定专题内容,通过书报刊物剪辑、图书资料查询、电脑网上下载等方式,收集课本外的与八一起义有关的图片信息资料。(3)各小组将所收集的图片信息资料汇总,进行整理、筛选和编辑,制作成专题壁报(或板报)。

4.成果展示:

(1)召开专题图片交流与评选会:①进行八一南昌起义专题图片展览活动,各小组派一名同学作解说;②评选“最佳设计”和“最佳制作”。③各小组派代表交流“纪念八一南昌起义八十周年”的体会与收获。(2)老师对“八一南昌起义”专题图片展览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

5.参考文献:

(1)《南昌起义》,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

(2)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案例四:如何看待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

本案例属于以历史本体探讨为主的课题探究。

1.研究背景:研究中国近代史,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殖民侵略。按照传统观点,我们对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是采取否定态度的。对此,一些同志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殖民侵略虽然给中国等落后国家和地区带来了苦难,但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打破了这些国家长期停滞落后的状况,把它们拉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甚至有的同志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毕竟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中国由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乃是历史的进步,而这个进步应归功于外国殖民侵略。

2.研究目标: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力求使学生成为历史的主动认知者,意识到历史证据、历史事实、历史理解、历史评价的作用与力量,并培养区分事实与观点的能力,区分共时性思维(同时代人对历史的记载)、昔时性思维(后来人对历史的记载)和即时性思维(现代人对历史的记载)的能力。

3.研究步骤:第一步,学生探究。老师给出阅读书目,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查阅有关资料,对该课题进行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并撰写讨论发言提纲。第二步,课堂讨论。或由学生主持、或由教师主持、或由师生共同主持,就“如何看待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展开课堂讨论。第三步,撰写论文。学生根据讨论结果,结合自己的观点,完成小论文。

4.研究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发言、小论文的质量等进行等级评定,一共分为五个等级:优秀、良好、较好、及格和不及格。小论文的具体指标涉及三个方面:观点和论证的清晰性;表现出来的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内容的新颖性。

5.参考文献:

(1)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蒋廷黼:中国近代史,岳麓书社,1987年版。

(3)李时岳:近代史新论,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林国华:近代历史纵横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责任编辑:卢林仁]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性学习案例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