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语文教师的提问艺术

2009-08-18李冠华殷凤英

教学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提问技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李冠华 殷凤英

[摘要]研究语文教师的提问艺术,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提高提问的艺术,不仅要深刻领会“六要”、“五忌”,同时又要灵活,恰当地把握各种提问的技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4-0087-04

非凡的课堂教学艺术,诞生于由浅入深的启发式教学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往往能够使学生孜孜以求的答案得以催生。而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手段,是检验启发式教学成败的关键。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随着对发展智能的日益重视,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成了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必须在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上着实下一番功夫。如何使课堂提问成为联系师生的纽带,成为启发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呢?结合笔者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参照听评课所得,谈一点个人看法。

1语文教师要在提问上做到“六要”

1.1提问要紧扣作者思路

问题是为理解课文服务的,所提问题一定要紧扣作者思路,使学生从问题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有的教师这样问:“作者是怎样浏览金华的双龙洞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样的问题很容易错乱作者的文脉,也易打搅学生的思路。若问:“能把作者游双龙洞的地点按顺序说出来吗?”学生定会跃跃欲试,接着问:“每到一处,作者有什么见闻?从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教师再把学生所答问题简明扼要地板书出来。这样学生不但能清楚地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更重要的是体会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1.2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所提问题要目标明确,言简意赅。只有提的准,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定向性思维,若无的放矢,任学生的思维如野马脱缰,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如何把握住这个“度”呢?教师首先一定要找准教材的重难点,再精心设计出问题,使学生回答后对文章的重难点豁然开朗。如《赤壁之战》一文,重难点是周瑜为什么只用三万人马击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若直接以此发问显得很笼统,学生不易掌握,若问:“为什么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并引导学生认识曹军把船连接起来行动不便,这样一问一答,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1.3提问要有思考性

“伸而不获,跃而得之”,所提问题要紧扣教材。使学生在问题启发下获得教师的教学目的。如《别了,我爱的中国》,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真挚的爱,若问:“本文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就显得一掠而过,或问:“本文里为什么三次出现了‘别了,我爱的中国?”学生又难以一时答出。换一个问法:“‘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学生很快会找出。接着再问:“三次情感有什么不同?”学生结合刚才所答就会说出,作者的情感海涛澎湃,一次比一次猛烈,一次比一次激昂。这样,学生在启发思考下就会理解作者就要离开生他养他的热土,离开伤痕累累而又可亲可爱的母亲,心中那刻骨铭心的爱,浓烈眷恋之情就会呼之欲出。

1.4提问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学好每个问题的触发点,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而一个问题提出时呆板平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就不可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相反,如果变换一下角度,使学生有新奇之感,他们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如《跳水》一文,服从“事物的联系”这个重点训练项目,如何让学生认识联系的发生与发展,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且较为抽象,若问:“人与猴子有什么联系?”就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若这样设计:①哪些地方介绍了大人逗孩子?②哪些地方描写了猴子逗孩子?③人与猴子相互联系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易答也乐于答,再加上教师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事物的联系”这个训练重点

1.5提问要适时

提问最好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行:①在学生有一定的想法、有疑问而苦于不知怎样表达时提问;②在学习到重点、难点或需要追根求源的地方提问。通过提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找出事物的本质与根源;③在学生找不到突破口、思路无头绪时提问。通过提问引起思维。

特级教师霍懋征在《谈课堂提问》中说:“教《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学生对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不很清楚。根据这一难点,让学生通过表情朗读、复述,了解阿妈妮、大嫂、小金花三个人物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对志愿军战士的关心、爱护;然后提问:那你们说说志愿军为了抗美援朝又做了什么呢?通过对中朝军民双方舍身取义、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的理解,来体会中朝人民的友谊。这样不仅解决了教学难点,也推动了教学过程的进展。”

1.6提问要有适度性

问题的设计要深浅适度,否则也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有的教师在授课时,明明是一语道破的问题,偏偏让学生费尽口舌,绕着圈子找答案,这样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兴趣索然。如《跳水》,文中几次出现孩子表情变化,曾有教师这样问:“水手们都笑起来,那个孩子怎样?”“水手的笑声更大了,那个孩子又怎样?”如此提问,答案业已明朗,学生们又怎么有兴趣去答呢?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总而言之,教师提问要经过缜密思考,精心设计,使问题不提不行,学生不答不行。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使用,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教学效果良好。但是,使用不当,学生情绪受抑,思维受阻,出力无收效。

2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在实施中应做到“五忌”

2.1忌集体式

随声附和。更何况集体问答,打断他人思维,影响旁人思考,这是逻辑思维学中最忌讳之事。何不待提出问题后,让同学们静心熟虑、待到弦紧弓张,即将“愤”“徘”时,指名问答,便可使学生的思维推向更高一层、更深一步。

2.2忌单纯式

有人害怕课堂提问出现冷场,耽误课堂时间,总是单纯提问学生,希望课堂提问顺利进行。岂不知,这样做,热了少数,冷了多数。长此以往,多数学生发现了奥妙,知道提问与己无关,积极性受挫,主动性淡漠,人为地造成两极分化。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要有层次;入选要不拘一格。引路性提问,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穿插点问差等生。总之,课堂提问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启迪,要使人人主动进取,使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相互竞争的场所。

2.3忌盲目式

课堂提问要做好充分准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从收听反馈信息到讲评,都要心中有数。课堂提问是师生双边活动,既要考虑问题选择最直接为讲授内容服务,还要考虑问题的难易适当,具有启发思考价值,让学生按照一定逻辑连贯性把知识和思维推进到更高的认识,更新的结论,同时还要注重提问的技巧和艺术,对不同类型的提问,什么时候发问?问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够”的火候时;怎样发问?设问、自问、反问交错进行;问谁?优、中、差面面俱到;学生答错或回答离题太远如何往回引导等等,都需要精心策划,认真考虑。特别是课堂应变提问,更应该有的放矢,绝不能随意发问,仓促上阵。

2.4忌惩罚式

有的教师见个别同学在堂上睡觉,做小动作或偷看其它书籍,不是采取提醒暗示的方法来制止他们的不良行为,而是借提问来进行惩治。这样做效果恰恰相反,明明上课做其它事,心无二用,原本就没把知识听进去,甚至连提问什么也不会知道,肯定出现冷场,造成僵局。如果这时教师再热嘲冷讽几句,势必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好事变成坏事。笔者曾多次接触过这些同学,他们如是说:老师借提问挖苦制人,想出我们的洋相。此法实在不可取,人人都有一颗上进心,容不得别人半点歧视,尽管我们有错,这样惩人,心里总觉得不服气,有怨气。

2.5忌有头无尾式

课堂提问是落实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即时反馈的一种方式。如果只管提问记分,不管效果如何,这就失去了课堂提问的意义。既要勤勤恳恳搞耕耘,还要扎扎实实管收获。笔者认为完整的课堂提问至少包含三层:①精心设计、提出问题;②物色对象,收听信息;③讲析正误,落实知识。特别是第三点,常常被人疏忽。对学生的回答,首先耐心听完,并从思维的敏捷性、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学生学习态度、动机、方法、能力等诸方面给以简要贴切的评价,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激发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学习中参与,主导和主体在这里能获得高度的统一,课堂提问就会取得好效果。

3课堂提问力求灵活多样

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必须讲究方法,使之成为艺术。因此课堂提问还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在方法上力求灵活多样,现就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提问技巧举隅说明。

3.1纵向提问与横向提问

1)纵向提问。①顺问。思维的出发点与问题之间是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由因到果的叫顺向提问。例如,初读课文,有哪些词语你不理解?(扫清理解的障碍)——再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能表现……?(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整体理解、概括课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指导学生观察、描述人物外貌,并以自己为例写《于老师印象记》时,由于是借班上课,他针对学生对他充满好奇的心理提问:“你们想了解什么?想问老师什么?”顺应学生思维发展,引向观察、描述人物外貌的学习目标。②反问。思维的出发点与问题之间是由果到因的叫反问。针对学生的回答或思维现状反问。例如,你怎么知道……?请你说说为什么这样认为?特级教师李吉林在教学《麻雀》时,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他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老麻雀站的是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上,既然是没有危险,又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树上?”通过这样一问,学生就把之所以得出这样结果的原因连结起来,搞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正话反问。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逆向思维。例如,“猫的表现这样古怪,作者好像不太喜欢这只猫吧?”这种提问易引起学生讨论,教师从中发现问题,导向目标。

2)横向提问。就知识的横向联系或能力的迁移、应用提问。其功能是连结、扩展知识和思维,巩固和运用知识、能力,让能力形成系统。一位老师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问学生:“从乌鸦喝水这个故事看,乌鸦是很聪明的,可是,你们看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乌鸦是不是很聪明呢?”

3.2单个提问和连环提问

1)单个提问是就思维活动的一个环节进行提问。提问的面窄,难度小,适合具体的问题。有位老师教学《春晓》时提问:“春天的早晨你在睡觉,哪个字告诉我你在睡觉?你睡觉时不知不觉天亮了,哪个字告诉我天亮了?”提问直截了当,简洁具体,学生容易回答。这类提问是最常用的,效果也明显,学生的学习是否达标,一目了然。

2)连环提问是就思维活动的几个环节进行提问。提问的面宽,难度大。适合宽泛的、宏观的问题,能引起思维向纵深发展,适合学生学习的中后期阶段或思维敏捷的学生。如《亡羊补牢》,第二次丢羊后,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通过这样提问引导学生自学,从而理解亡羊补牢的含义,掌握内容。

3.3直线提问和曲线提问

1)直线提问就是直接提出“为什么”“怎么样”这类问题。思维的出发点与问题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其功能在于训练思维的敏捷度。例如,学习《趵突泉》:“文中‘不知疲倦是什么意思?这个词的含义是什么?”提问直截了当,毫不含糊。

2)曲线提问就是从与问题相关的其他问题入手,从而解决问题。提问的方式灵活,能开拓思维。其功能在于训练思维的严密性、想象的丰富性。如,学习《趵突泉》的“不知疲倦”:“你整晚不睡觉会感觉怎样?”“趵突泉水‘不知疲倦说明了什么?”通过理解人,再理解泉,拐了一个弯,由易到难,容易理解。

3.4跳跃性提问与发散性提问

1)跳跃性提问就是提出意料之外的问题,或提问的思维出发点与问题之间思路的断裂。这种提问能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培养创造性或灵感。例如,教学《燕子》时,引导学生理解“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个句子,提问:“这句话什么意思?”在展示一段五线谱后,再提问:“这会是怎样一支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由于燕子与音乐中间有一定的跳跃性,这样的提问也有跳跃性,而文字引起的联想就是架在其间的桥梁。所以,跳跃性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2)发散性提问就是思维的出发点与问题之间呈多点、多方向联接,由一点向多点、多面扩散。其功能在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和想象的丰富性。例如,特级教师丁有宽为了教学生学会作文抓特点的方法,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对学生说:“你们想一想,这个东西像什么?”学生立刻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像太阳”、“像弥勒佛的大肚子”、“像运动场上的铁环”、“像小莉妹妹的脸”……“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你们的根据是什么呢?”说像太阳的同学说:“给圆圈添几条射线,这是太阳的光芒。”说像弥勒佛大肚子的同学补充说:“在圆圈偏下加一点,这是弥勒佛的肚脐。”说像小莉同学的妹妹那一位同学说:“我观察过小莉的妹妹,她的脸是圆的,眼睛是圆的,小嘴巴也是圆的。”

研究语文教师的提问艺术,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提高提问的艺术,不仅要深刻领会“六要”、“五忌”,同时又要灵活,恰当地把握各种提问的技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一堂成功的设疑解疑课,不仅给教师带来无穷的教学乐趣,而且也给学生带来思考的欢乐。古有“引而不发,跃如也。”今天,更要追求“投石冲破水中天”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冯晓林.教师教学基本书[M].宜昌:中国三峡出版社,1996.

3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王明.课堂提问的技巧[J].新语文,1996,(7):25-26.

猜你喜欢

提问技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