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编辑和作者互助关系的形成
2009-08-17方月婵
方月婵
编辑工作首先是与人交际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与作者的交际。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十分重要,足以影响编辑工作的进程。能不能正确地看待和处理这些关系,决定着编辑工作的成果和质量①。
一件优秀作品的诞生,既离不开呕心沥血的著作者,又离不开为之画龙点睛的编辑;但是,由于分工的不同,劳动对象的差异,便形成了编辑与作者之间彼此不同的本质力量,这种相异的本质力量决定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发挥其独特的创造水平②。编辑与作者二者具有目的同一性和工作协同性。无论是作者撰写论文,还是编辑修改和加工论文,目的都是为了让作品更加完美,能够让读者乐于接受。而要做到这一点,编辑与作者必须相互依赖、协调一致、共同努力,在编辑与作者之间建立一种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③。
同志式互助关系的定义
作者是精神生产的主体,是精神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没有作者不断提供各种精神产品,编辑劳动就会成为“无米之炊”。一个编辑部能够提供多少出版物、这些出版物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劳动。因此,作者劳动是编辑劳动的前提,编辑是离不开作者的,必须认真依靠作者。当然,作者也离不开编辑。作者个人劳动的产品要经过编辑的劳动,才能变成社会产品;没有编辑劳动的投入,作者的劳动产品就只能是个人的精神成果,无法通过社会传播实现成果的社会价值。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出版工作,是出版工作者和著译者共同的工作,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我们是中国编辑》一文说:“我们是作者的知音。了解作者才能帮助作者,懂得作品才能加工作品。作者是作品的创造者,我们是作品的组织者、发现者、加工者。在把作品转化为优秀出版物的过程中,我们是作者最亲密、最忠实的伙伴。”④这实际上是对“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的具体解释。
同志式互助关系的形成
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不是自然形成的,而要通过编辑与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建立。作者撰写稿件,是为了读者的需要;编辑向作者组织稿件并把稿件制作成出版物传播,也是为了读者的需要。二者完全可以就这一个共同目标而互助合作。编辑与作者在合作过程中常常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相异的主张。譬如,对作品的看法或评价不同,对利益分配的要求不同,对工作风格、交际方式不相适应,等等。如果双方都能从“一切为了读者”这个共同目标出发,同志式互助合作关系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解决分歧容易找到共同语言,互助合作也容易通过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而获得双方满意的结果。
为了维护编辑与作者之间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编辑人员和作者要做到:
编辑要寻求与作者目标的契合点。期刊编辑与作者这两个期刊出版系统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子系统要实现良性协调互动,就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追求,并要依据这一共同目标建立起有效的保证体系。期刊编辑与作者共同的目标追求对于作者、编辑自我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定向和控制作用,因而在期刊出版实践中,编辑应该尽力寻求与作者的目标“契合”点,这是两者互动发展的前提。为实现编辑与作者终极目标的契合,首先,期刊编辑要正确认识其与作者在科学共同体中的依存关系:编辑代表社会要求,经过优选、优化等编辑手段,使作者的科研成果得以及时有效地传播,产生作者、编辑及社会共同要求的效果,编辑与作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向社会提供所需要的创新产物。其次,期刊编辑要合理协调自身发展目标与作者发展目标。一个理想的科学有效的期刊出版机制,最终将促成作者水平和编辑水平的共同提高⑤。
尊重作者的劳动,论稿不论人。编辑在面对读者之前,首先要面对作者,面对作者的劳动。对于作者的劳动,应予以足够的尊重。通常有一些情况容易使编辑偏离这个“尊重作者的劳动”的大方向,一是名人、名作家或有人推荐来的稿件受到重视,一般作者和无名人士的来稿常被轻视,其劳动不受到尊重:二是与编辑观点见解相同的稿件受到重视,所持见解与编辑不同的被轻视乃至歧视,自然就不会受到编辑的尊重;三是与通行的“时尚”相吻合的稿件受到重视,对“时尚”持异见的稿件被轻视而不问其是否有独特见解。要克服上述易犯的错误,编辑就要强化作者意识,对作者要论稿不论人,作者的身份高低、作者见解的异同、作者的稿件是否与“时尚”趋同等不应成为对作者的劳动或尊重或轻视的借口,否则就是一种对作者的不公正。
在编辑活动中发现和培养作者。一般来说,作者向期刊编辑部投稿不是一次就画句号,有些作者可能是第一次投稿,格式还达不到编辑部的要求,面对这样的作者,编辑要以人文关怀的理念处理好与作者的关系。特别要以人文关怀的理念做好退稿工作。科技期刊应该成为培养人才的沃土,在退稿工作中为作者提供学科研究发展动态,指导作者进行新的科研选题,以避免平庸之作。初次从事科研工作、初次投稿的年轻作者更多更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选题不当、不熟悉论文写作规范、图表设计不科学,等等。退他们的稿件时更要慎重,不能伤害他们的积极性和创作欲。他们之中很多是在读研究生,是期刊用心培养的作者,充满鼓励和关爱的退稿函可以使他们树立信心,继续努力,使之成为稳定的作者群。⑥
尽力维护作者的正当权益。编辑的作者意识还体现在切实地维护作者的正当权益方面。维护作者的正当权益主要是编辑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办事,不仅自己不侵犯作者的权益,而且要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严禁别人对作者权益的侵犯。
作者的正当权益,在精神方面指作者享有作品的署名权和作品完整性的保护权。对于作者的署名,要充分尊重作者的意见,署本名或署笔名;多作者的排列顺序等都应该由作者决定(为避免日后发生纠纷,应请作者签字),编辑不能随意予以更改。对于稿件的编辑加工,编辑一般限于文字修饰和技术规格的统一等方面,如果属于观点、大的结构等方面的改变,应由作者自己进行,或征求作者书面同意后由编辑人员进行。
作者的正当权益,在物质方面是指出版物必须取得作者授予的出版权,并按照合同确定的标准向作者支付稿酬。编辑人员应督促有关部门按照合同标准支付作者稿酬并寄赠样书。决不能压低稿费标准,瞒报印数,侵犯作者权益。
牢固树立作者观念,尊重作者的人格、学术观点和创作风格。对作者投来的稿件,字词句的修改是必要的,如订正错别字、标点符号、非标准名词术语、不规范的数字用法和计量单位符号,删除冗词或换上更合适的词语,删去病句或把句子改得更简洁生动等。在进行修改时必须高度重视作者的语言风格。不可磨平原稿的语言特色,以自己的语言风格代之⑦。编辑在加工整理书稿时要把握以下三个原则:1.尊重作者,忌强加于人;2.多就少改,忌滥施“刀斧”;3.改必有据,忌无知妄改。
作者应尊重编辑及其劳动成果。如果分析编辑在精神生产中的劳动成果,便会发现编辑劳动对象、劳动方式、劳动成果都是紧紧围绕着作者的劳动成果来进行的。这种劳动的最终成果,虽然不是以独立的物质形态呈现,但其中的确融入了编辑的思想观念、价值评判、艺术倾向、审美情趣等,就编辑劳动的全过程来说,编辑的创造性劳动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体现在选题策划、组织审理、加工编排等整个编辑过程中。这种劳动具有隐含性和无私性,作者应尊重编辑的意见,虚心向编辑请教,相互学习,从而达到编辑与作者关系的和谐。无论是编辑的约稿还是自由投稿,作者一定要尊重出版单位的要求,包括选题计划、栏目设置、版式要求、标准化等,使作品力臻完美。若是编辑约稿,则是编辑对作者的期望和信任,作者更应本着认真、负责、谦虚的态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与编辑达成默契⑧。
结语
由此可见,编辑部应从完善与作者同志式互助合作的方式入手,多了解作者信息,建立作者库,支持和培养作者,和作者保持经常联系,维护作者权益。编辑部与作者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后,作者就愿意参与期刊的发展,才能使期刊社的资源日益丰富,才能为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有利于不断提高期刊质量。
注释:
①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2003年版,第36页~第37页。
②李燕文、郑琰焱、王国栋等:《编辑劳动与作者劳动的辩证关系》,《编辑学报》,2004(16)。
③⑧林丽芳:《试论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
④刘杲:《我们是中国编辑》,《中国编辑》,2002(1)。
⑤宫福满:《科技编辑与作者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编辑学报》,2005(17)。
⑥岳建华、李小萍、尤伟杰等:《科技期刊退稿工作中的人文关怀》,《编辑学报》,2007(19)。
⑦曾志红:《期刊编辑侵犯著作人身权的行为研究》,《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理工学院学报编辑部)
编校:施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