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综合实践教学质量分析

2009-08-17朱正浩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顶岗实习高职院校

摘要:高职院校毕业综合实践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关键环节要与培养应岗应职专业能力相呼应,而最终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则有赖于是否以岗位技能为中心开展课题任务选取、顶岗实习以及毕业设计(应用论文)等各个环节的教学。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综合实践; 顶岗实习; 岗位技能

高职院校毕业综合实践的目的是以就业为导向,提高毕业生的应岗应职能力。高职院校的毕业综合实践,就是在导师指导下,以岗位技能为中心,毕业生根据某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的要求,进行顶岗实习,运用所学知识、技术等解决岗位实际问题,并从中提升、扩展、丰富原有的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最终形成应岗应职专业能力的一系列实践过程。

课题任务的选择必须围绕岗位技能要求

选取正确的合适的毕业综合实践课题是开展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的前提。要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具体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毕业综合实践课题就必须紧密结合企业现实岗位或者岗位群的实际要求,紧密结合企业或者行业的行规要求等,因而毕业综合实践的课题就必须从用人单位或者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中筛选。在课题任务选择上,笔者认为,关键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双师型”的校内指导教师是课题选取的人才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毕业综合实践的质量取决于专业师资的水平。作为指导高职院校毕业综合实践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了解企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对做从业人员应职应岗能力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岗位来组织和筛选课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相应的专业教育背景,还要有相关企业的职业经历。总之,只有指导教师自己掌握了相应的应岗应职能力,并胜任企业的技术应用性工作,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甚至成为对口企业某方面的技术专家,才有可能指导学生获得相应的应岗应职能力,选取适合的毕业综合实践课题。

二是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和专家作为毕业综合实践的校外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紧密配合,共同完成课题确定。在我校毕业综合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毕业生实施“双导师”制,即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一般聘请学生实习所在单位的技术或业务专家担任),而选题最终由两位导师共同确认,有效地避免了以往学生毕业实践选题“假、大、空”的现象。

三是面向具体的职业岗位,体现职业岗位的最新要求,这是毕业综合实践选题的根本要求。作为毕业综合实践工作的指导教师,应该明确以下问题:一是所在专业毕业生适合的岗位群;二是这些岗位群的一般任务要求;三是相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最后还要了解岗位群对于任务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的最新变化。在此基础上,才能提炼出适合于高职毕业生的面向岗位的毕业综合实践选题。

顶岗实习是毕业综合实践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

高职院校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的目标是根据职业岗位或者岗位群的应岗应职能力要求来确定的,因此,毕业综合实践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也是由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决定的。总体而言,学生顶岗实习应该达到两个目标:一是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的实践操作能力,即具备顶岗操作的能力;二是通过顶岗实习,获得技术应用设计与技术应用论文撰写的第一手资料,较好的顶岗实习效果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是多途径拓展顶岗实习基地,拓展校外顶岗实习岗位。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岗位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顶岗实习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效果。拓展顶岗实习的途径,一是“走出去”,即学校和单个企业合作,以及学校与地方商会、协会等合作,形成了“成片开发”实习基地群的良好局面。二是“请进来”,即以场地引资源,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顶岗实训基地。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实现学生顶岗实习的途径之一,是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不足的重要补充。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人员,共同组建了多个生产与实训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在校内学生真正实现顶岗实习。这种“以场地引资源” 的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做法,打破了部门、行业的界限,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可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生产和实训一体化的作用。

二是重视顶岗实习前的教育和学习。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必须尽快适应岗位,做好从单一学生角色向“学生+员工”双重身份的转变。为了尽快缩短顶岗实习的不适应期,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结合实习生的工作岗位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细致的顶岗实习前教育和培训学习,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认识。我校在加强顶岗实习前教育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实习目的教育;二是实习内容教育;三是实习方法指导;四是安全和自我约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学校特别强调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所具有的双重身份,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或称实习员工。为此,必须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并要求学生学习相关企业管理制度及劳动法等有关知识,对实习企业和自己的工作岗位有较清醒的认识,缩短不适应期。

三是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作为毕业综合实践课程的核心内容,顶岗实习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保证高职生顶岗实习顺利、有序地进行,保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富有成效,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为此,必须构建规范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改进顶岗实习管理方法。只有从顶岗实习指导到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都由校企共同组织实施,才能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有序、有效地完成。

四是严格顶岗实习阶段的评价与考核,这种考核的评价主体应该是校企双方,只有双方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实施,才能保证评价与考核的科学性,达到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技能及综合素质的目的。我校将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相应学分和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规定顶岗实习成绩考核由校企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各分院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毕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阶段由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给出的实习成绩评价表,考核成绩最后取决于学生工作表现、技能考核和实习报告三部分。同时,在各分院自查的基础上,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及相关实习基地进行调查,对考核评价进行了完善。最后,各分院毕业综合实践小组还要负责对每一位校内指导教师进行打分,评价其在毕业实习指导过程中的表现。

毕业设计(应用论文)必须体现岗位操作的现实问题

高职生的毕业设计(应用论文),是高职生在校完成所规定课程学习后必须进行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训练,不仅是一次专业技能的实践,更是一次对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的综合性检验。毕业设计(应用论文)是高职生毕业前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与本科生、研究生不同的,高职生的毕业设计(应用论文)要体现以下特征:

一是毕业设计(应用论文)的内容要以解决职业岗位的现实应用问题为主,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不是以反映学术水平为主要目的。

二是毕业设计(应用论文)的写作应该与毕业综合实践课题,与顶岗实习的岗位操作紧密相联,应该围绕着顶岗实习操作中所遇到问题的最优化解决来展开,以体现设计(论文)的岗位针对性和贴近度。指导教师应该结合工作岗位的操作要求,从毕业论文写作的主题、思路、资料来源和对策等各个环节把握,论文不再是东拼西凑做出来的,而是立足于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在根本上杜绝以往毕业论文写作中“假、大、空”的现象,较好地体现毕业综合实践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谭辉平,等.做实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推进工学结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8,(1).

[2]陈丽能,徐挺,孙慧平,楼土明.毕业综合实践导引[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

[3]万平.提高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作者简介:

朱正浩(1972—),男,浙江余姚人,工商管理硕士,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市场营销学。

猜你喜欢

顶岗实习高职院校
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教学实效性探究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