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控铣实训教学方法浅说
2009-08-17杨轶峰
摘要:对于以应用性、职业性为主要特点的中等职业教育而言,学科型教育体系已明显不适应人才培养需要,不利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从数控铣实训角度,探讨怎样在数控铣实训教学中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法,真正实现中职教育的本质功能。
关键词:中职;数控铣实训;教学方法;职业活动
当前,职业教育正处在改革过程中,社会需求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定位必须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从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适用性角度看,这个定位至少包括三层涵义:一是学生通过学习后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必须完全适应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二是学生必须最快速度地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而不需要企业再次组织基本技能补课;三是作为一个职业人,学生必须具备职业发展所必需的一些关健能力。这些关键能力的培养必须引入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是建立在“工作过程”理论基础上的。所谓工作过程,是指企业为完成一件工作并获得工作成果(既包括具体的产品,也包括提供服务。)而进行的完整的工作程序。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导向教学法。就此意义而言,课堂教学的任务不仅限定于传道授业,重要的是借助针对“产品”拟定的“工作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针对性地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并最终实现能力提高的目的。现结合本人的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能力培养的几点体会。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传统的数控铣实训教学模式是指导学生练习数控铣床的操作,围绕操作讲解相关机床的功能,最后再讲一些实例。但这样下去,学生靠记忆与大量实践学习之后很难触类旁通,原因是,目前的教材和教学过程都不大符合中职学生的接受能力。现有专业教材的理论性、原理性较强。一个刚从初中或高中毕业的学生,对机械原理与切削知识几乎一窍不通,要求这些学生只经过一年半载的理论学习,依靠背诵教师灌输的切削理论与基础知识,再通过半年到一年的实习就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并满足企业的需求,有很大难度。
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教学应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把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学生)”为主、以“导(引导)”为主,为“导”而备课,为“学”而上课。要准备好在实践教学中落实这些内容,在教学中把职业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把工作过程转换为“学习过程”,并通过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零距离”。数控专业教学实践性非常强,教师必须严格考虑好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细节,对每一节课都要设置充实的内容,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为培养数控专业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做好准备。
学生掌握实践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必须根据课题或模块所针对的知识范围引导学生读书和思考。在数控铣实训教学中,应推行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法,这种方法最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数控专业课程教学最终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独立操作、独立分析工艺过程。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不要把知识简单地告诉学生。首先,在课前要在发给学生的教学任务书中设定鲜明而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从已知中悟得未知,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在授课过程中,若能做到对有些问题一环扣一环地提问,使学生始终处在兴奋状态,就更能够促进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例如,我在讲授数控铣床外轮廓加工时,就采用了在课题任务书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后上讲台讲评的教学形式。在这种形式下,学生和教师互换角色,由学生当“老师”,教师和其他同学当听众。“老师”上课时,“教师”听众给予关键的提问和指示,其他听众给予必要的补充,引导“老师”理清思路,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种角色互换、学生互补可以起到教师与学生互相沟通并培养学生团队配合能力的作用,学生也可体会到教师备课的思路,掌握自学的方法。学生上讲台讲课的做法可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自由探索的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具体的教学引导过程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教学阶段(参见图1)。
第一阶段:发放任务书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课前任务书的设定。任务书中的任务和问题需符合以下要求:(1)模拟工作过程、符合作业流程;(2)依据实际流程的重点与难点设定问题;(3)依据实际流程的重点与难点设定时间;(4)任务书的语言要符合实际要求,避免使用模糊字眼如“了解、掌握”等。(5)讨论问题的设定要依据学生实际理论与实践技能基础;(6)讨论问题的设定必须根据学生的能力预留一定的思考空间,同时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难度递进关系。以下为数控铣实训外轮廓加工任务书范例:
第二阶段:学生分组讨论根据任务书的内容,考虑学生的基础与个性,将学生划分为小组。划分小组时要按成绩的优、良、差搭配学生,同时安排具有一定协调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经历遇到困难、查找资料、共同讨论、在组长的协调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得出本组的最优方案的过程,要求组内做详细记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提供必要的指导。
第三阶段:学生展示本组的最优方案各个小组的学生上台展示本组的最优方案,接受全班同学的质疑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点评,在某个小组的问题讨论结束后示意下一组展示,指导教师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协调展示流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指导教师切忌喧宾夺主,取代学生主体,而使课堂成为“一言堂”。
第四阶段:教师点评这个过程与学生展示阶段环环相扣。教师点评的作用,一是控制课堂节奏,二是避免讨论偏离主题,同时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最优答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多运用激励手段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五阶段:学生总结在这个阶段,学生借助讨论过程中出现的补充和修订信息进行方案的优化,锻炼自身的文字组织能力。
第六阶段:确定最优方案本阶段在整个教学流程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指导教师在本阶段将学生总结出的内容“托出”,进行综合评估。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通过适当的语言让学生感到问题的答案是自己通过查找资料和讨论得出的,在褒奖某个小组优秀方案的同时,要避免使用“差、不好”等字眼挫伤方案不理想小组的积极性,可以使用“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有特点”等鼓励性语言,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强化学生的职业成就感。
第七阶段:实践操作学生把知识、技能或行动方式运用到本课题的实训中去,通过实践检验、强化教学内容,并在实践中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心理调节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
第八阶段:完善与反馈一轮教学过程过后,指导教师应该根据教学情况修订任务书与教学环节,为下一轮教学积累经验。
重视学生心理需求
在数控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适时了解学生的心理:
在学习注意力方面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对事物有新奇感。他们大脑神经活动机能的主要特点是兴奋性高,特别喜欢探讨争议问题,爱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对此,教师要有改革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决定着课堂气氛。教师有了主导意识,教学过程中就会重视学生的态度和信息反馈,就会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只注重教学内容,而忽视学生的反应。学生有疑惑或烦躁情绪,都能通过表情表现出来。这时,教师就需要马上调节课堂气氛。
在心理素质方面数控实践教学的实践性是相当强的。机床本身的运行是高速高频率的,机床设备本身的造价也是高昂的,对于机床操作者有极高的要求,心理不稳定以及心理准备不充分都非常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调整学生的状态,强化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还能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在数控实训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方法有多种。充分的教学准备是各种方法的前提,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的和“教”与“学”的双边关系,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生动的教学语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把“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合理运用评价这根杠杆,对学生的评价尽量做到客观实际,使学生能够清楚看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能够对自己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并能切实感受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数控专业教学质量。每个教学项目完成以后还必须注重教学反馈,不断完善任务环节,使数控专业课程教学实践贴近中职学生的特点,贴近职业实际,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按需学习、个性化学习,通过自我管理,不断贴近社会、企业需求。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宁广庆,戴明宏.数控铣-立式加工中心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4).
[3]叶昌元.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培训,2005,(5).
作者简介:
杨轶峰(1979—),男,江西德兴人,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助讲,研究方向为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法、数控多轴加工、CADCAM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