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与《钳工制作》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2009-08-17卢培文温盛红
卢培文 温盛红
摘要:根据《钳工制作》课程中具体的工作任务阐述行动导向教学的设计方案,从设计思路,计划的制定、执行、评价等环节说明了行动导向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旨在体现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能力为本位、以职业行动为主线的教学理念,以期提高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行动导向;钳工制作;学习领域;教学方案
行动导向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的过程可使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获得职业行动能力。赣州技师学院在2008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钳工制作》学习领域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将实际情况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相结合,采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重视案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习过程与职业行动结合在一起,科学地进行了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过程具体分为六个步骤:信息咨询、制定计划、决策、执行、检查、评价(如图1所示)。
设计工作任务
《钳工制作》要用手工工具并经常在台虎钳上进行手工操作,学生要为加工典型零件做准备。整体设计思路是:充分利用结构图和简单的技术图纸;能够编制和修订零件图并绘制功能单元及简单组件的零件图,借助应用程序编制并补充零件表及工作计划;根据应用工艺理论基础,使用所需要的工具、材料、半成品和辅助手段制定工作进度计划,确定必需的工艺数据并进行相关计算;选择并使用适合的测试工具,编制相应的测试记录;通过试验对选定的工作步骤进行检查,评价工作结果并概算加工成本;整理和演示工作结果;关注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规定。本工作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零件的制作,使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全面学习钳工技术知识,以提高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职业行动能力,使用手动工具完成图2所示的楔撞杆制作。
方案实施
信息咨询在该阶段,学生应广泛地了解工作任务,收集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各种信息,需要明确以下三点:应完成哪些工作任务,应注意哪些条件要求,应事先具备哪些知识。由于该课程的教学对象为新生,在讲授相关基础理论时,教师应考虑到来自不同学校且学历不高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新生还不了解材料、工具、技术图纸和工作过程。教师讲授的内容应服务于项目任务,包括楔撞杆的任务(见图3)、功能分析(见表1)和基本原理计算(见表2)。该阶段学生可以咨询教师,也可以自己寻找答案。
制定计划在第二阶段,制定出具体的加工计划。学生需做到以下两点:应考虑完成已有的,已标明必需的工具和加工参数的工作;制定工作计划,要有明确的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该计划为学生在信息咨询阶段后制定,学生可以咨询教师或自己寻找答案。如材料(见表3)和相关工具的选用,加工参数的确定(见图4)。
决策在第三阶段,确定采用哪种方案制作零件。按照计划任务要求,由学生独立确定加工工艺,或者以团队、学习小组形式共同确定加工工艺。学生应该比较并探讨不同的工艺计划建议,必要时对图纸进行检查,检查程序计划与图纸是否相符合。该阶段学生必须请教教师。教师分析该计划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可行,所选择的工具是否合理等。
执行在第四阶段,按制定的可行性计划执行工作任务。学生要按照最终的决策来完成楔撞杆的制作。在执行过程中,学生要不断交替制作与检验工件,同时记录相关数据,调整进度和修订方案。在团队的帮助或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
检查在该阶段,应比较设计方案与零件的加工情况,检验工作效果,必要时提出改进建议,并加以实施。其中利用检测工具对工件的尺寸、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等进行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
评价在该阶段,师生共同对鉴定和评估工作结果进行交流,包括交流工作经验和提出优化建议。本阶段同时对学生前几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行为及成果作出全面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学到必要的技术规范,学会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作出公正的评价。评价既要能检查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情况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又要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项目评价包括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部分,应运用多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机制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图5为教学过程中完成工作任务的流程。
注意事项
首先,由于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班级学生为新生,学生对行动导向教学法会有一个适应过程。刚开始,学生会因教师知识传授较少而提意见,此时教师应加以引导。
其次,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授课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还应有组织、管理、评价的能力,能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并能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学生分组要合理搭配。学生间的学习交流可以帮助他们共同提高。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欧盟Asia- 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姜大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初探[J].教育研究,2004,(5).
[4]赵志群.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课程模式和课程开发方法的一些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作者简介:
卢培文(1980—),男,江西赣州人,赣州技师学院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数控加工技术。
温盛红(1969—),男,赣州技师学院技师,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