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社区党建

2009-08-17张书林

探索 2009年3期
关键词:党建社区

张书林

摘要:社区党建是在社区范围内所开展的建立党组织并开展党的工作的一种基层党建新兴领域。社区党建是伴随着我国社区的发展逐步形成确立起来的。但当前社区党建的状况并不完全令人满意,还存在着一系列的棘手问题。突破和解决这些棘手问题,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科学设计和谋划社区党建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改革创新精神;社区;党建;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9)03—0029—06

社区党建是指党的组织、党的活动、党的工作通过覆盖和渗透进社区内全体党员、全体群众、各个群体、各个机关事业单位、各个新经济社会组织和社区各项工作、各项事业,从而将社区内所有党的基层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构筑起社区区域性党建格局的基层党建模式。目前,推进社区党建的关键是要始终坚持和贯穿改革创新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社区党建,就必须在全面剖析社区党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科学设计社区党建的发展路径。这也就是本文要着重研究解决的中心问题。

一、社区党建的形成确立过程

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城市传统单位制的式微和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更多的人从单位中游离到社会上,其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空间都在社区领域展开,这就使“社区”凸显出来。1986年民政部倡导在城市基层开展社区服务,首次将社区这一来自西方社会的概念引入我国。何谓社区呢?民政部对此的定义是: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我国的社区主要是指城市社区,城市社区的范围通常是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的辖区。1988年民政部成立了社区服务工作管理委员会,1991年5月又在社区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概念,并对社区建设的内容框架作了明确界定。为了搞好社区建设,必须发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必须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向社区的渗透。于是,伴随着社区建设,社区党建应运而生。社区党建最早在上海、浙江这些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经济比较发达、党建工作基础比较扎实的地方进行了初步的试点尝试,然后迅速推向城市社区中。

1996年9月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街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街道党组织的地位和主要职责,提出了高度重视街道党委领导班子建设和搞好社区党支部建设的要求。1999年10月和2000年11月中组部先后在上海、北京召开全国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和全国直辖市、副省级城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研讨会,对社区党建工作进行全面研究部署并开始实行分类指导。2000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其中对社区党组织的建立和其地位明确阐述为:“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结合社区党员的分布情况,及时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组织的领导核心,在街道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001年济南会议和青岛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全国城市社区建设活动由试点转入全面铺开,民政部为此发布了《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指导纲要》和《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基本标准》,2002年9月召开的四平会议为社区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指明了方向。社区党建伴随着社区建设在新世纪的逐步展开深化过程,也同步展开和向前推进。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党章第一次规定了社区党建的内容。强调社区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2004年10月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社区党建工作的“五个好”目标要求、社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和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重要任务,对进一步提升社区党建工作作出了全面规划设计。

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几年来全国城市社区在实践中开展了丰富多彩、亮点纷呈的创建活动,总结形成了关于社区党建的一系列新鲜经验。如进行了“楼宇建党”、“商业街建党”、“自由市场建党”等社区党建模式的探索,组建了社区党建工作队、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互助队等社区党建工作的创新性活动载体,创造了“客厅里的组织生活会”、“庭院里的民主恳谈会”、“活动室里的心得交流会”、“楼层里的意见建议会”等充满生机活力而又为社区居民乐于接受的党支部活动方式,采取了互联网、社区党务公开栏、发放学习资料、开展宣传教育等活动手段,初步构筑起健全完善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

二、当前社区党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社区党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它在实践中的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一片坦途。实际上,在推进社区党建的思想观念、人员素质、体制机制、服务群众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抓紧研究解决的棘手问题。

(一)社区党建在思想观念上不被看好。社区党建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新兴领域,还有一个大家对此统一思想认识、达成共识并积极参与旧过程。但实际上,党内和社会上许多人在思想观念上对社区党建并不看好,存在着一些认识偏差。主要表现为:其一,领导同志认识上的偏差。许多领导同志认为社区党建可有可无,抓社区党建太务虚,不容易出政绩,因而对社区党建支持力度不够,导致社区党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仅仅“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停在纸上”,甚至“说起来不重要,做起来更不重要”。其二,党员认识上的偏差。和其他人群一样,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群体也要去追求更多的自身利益,但社区党组织自身掌握的资源非常贫乏,对党员职业和地位的提升都不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所以一些社区党员不愿意参与到社区党建中去,不去积极找组织,甘做“口袋党员”、“隐性党员”。一些社区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纯粹是为了完成社区党组织分配的任务,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参与状态。一些下岗失业党员的组织关系虽然放到了社区党组织,但他们从来都是把社区当作暂时的栖身之所,一旦找到了新工作,立即将组织关系迁出。驻社区的单位党组织认为参与社区党建不是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事,不愿意与社区党组织纠缠在一起,缺乏自觉的共驻共建意识。相当多的驻社区的单位党组织,认为自己与社区党组织是两种类型的组织,各自都有自己的工作对象和工作任务,都应该做好自己的事,不应插手别人的事。其三,一些社区群众认为,在社区中生活就是图个自由,社区党组织组建起来,还要开展活动,就等于给自由的生活套上了一个“紧箍咒”。其四,社区物业管理和业主委员会认为,在社区建立党组织就是给它们的工作找麻烦,等于多了一双“电子眼”,自然也不乐意。所以,党员和群众在思想观念上对社区党建的不看好,就使社区党建面临着尴尬的处境。

(二)社区党组织设置滞后。社区党组织是开展社区党建的基本载体。因此,搞好社区党建首先要抓好社区党组织的设置与组建工作。一方面,应该承认在大部分城市社区,社区党组织都已经建立起来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一些地方,社区党组织的设置还很不到位,还远远没有达到“一社区一党组织”的目标,更没有实现在居民楼都建立党支部,实现社区党组织网格化覆盖的目标;一些社区在具备条件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内还没有及时组建党组织;企业改制和机构改革后,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发生改变,但党组织设置没有同步调整,出现了究竟由社区管理还是由原上级主管单位管理的“扯皮”问题等等。此外,就是已经建立起来的党组织,巩固起来也很难。在一些社区“两新”组织中建立的党组织,可能会因为党员的流动和“两新”组织的解体或流动而宣布撤销。

(三)社区党员管理难度加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社区党员队伍构成日益庞杂。通常包括了社区在职党员、退职党员、流动党员、“两新”组织党员、驻区单位党员、下岗失业党员、退伍党员、待业大学生党员等等。这些党员有的组织关系在社区,有的组织关系不在社区;有的组织关系今天在社区,明天就不在社区;有的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有的根本就不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有的支持社区党组织工作,有的则不管不问等等。例如由于对在职党员管理职能的划分不明确、监督不到位,许多在职党员没有自觉自愿地到社区党组织去登记报到,已经报到的也不愿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管理。这一切都使得社区党员管理难度大、头绪多、问题杂、范围广,不像单位党员管理那样纯粹和单一。二是社区党员管理方式陈旧。社区党员管理难度加大的另一个表现是社区党员的管理方式比较陈旧,很多社区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还是在沿用传统的已经过时的方式。如还是以开会的次数、发展党员的数量、组建党支部的个数、开展活动的次数、制定制度的多少等“数量型”衡量标准去评价管理成效,而不是更多地去关注管理质量;还是单纯地以党员是否按时交纳党费、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向党组织汇报工作作为衡量党员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而不去重点关注党员思想认识的提高、主观世界的改造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还是习惯于被动地对党员进行管理、等党员上门,让党员有事“找组织”,不能主动地有事登门“找党员”,主动与党员谈心交流不够。形势是发展的,党员是变化的,对党员的管理方式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如果管理方式过于守旧,就会在无形中增加管理难度、制约管理成效。

(四)社区党务工作者素质不高。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相当多的社区党务工作者来自街道机关党员和下岗退休党员,其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已经影响到社区党务工作水平的提升。其一,专业素质不高。搞好社区党务工作必须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经验、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掌握基本的党史知识、党建知识、党章知识、党务知识。但有相当多的党务工作者,对这些做好社区党建工作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知之不多,甚至一片空白。其二,工作积极性不高。许多社区党务工作者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不热爱,遇到社区工作中的难事往后躲、遇到社区工作中的大事怕担责、遇到社区工作中的烦事乱吆喝,不具备“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不怕千辛万苦”的奉献精神,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严重不足。其三,讲政治不够。许多社区党务工作者讲政治不够,头脑中没有绷紧政治这根弦,对一些有可能出问题的现象没有敏锐地把握其本质,结果对发生在眼皮子底下的法轮功之类的问题不能洞察到。其四,开拓创新意识和宏观思维不强。许多社区党务工作者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缺乏领导和管理社区工作的经验、能力和胆识,工作方法简单,手段单一,没有新意。他们面对变化了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知道如何围绕社区党组织的“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协调沟通”的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仍然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只知道开会、下通知、盖章。

(五)社区工作的繁杂性导致“党不管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区管理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管理的许多职能都交给社区去承担,社区工作的内容不断扩大、范围不断拓展、头绪日益繁多、任务更加繁重。许多政府部门的工作触角都延伸到社区,通过下达任务、明确指标、奖优罚劣等形式将计划生育、纠纷调解、安全保卫、防火防盗、卫生清洁、园林绿化、法律服务、民政咨询、经济调查、数据统计等名目繁多的工作都压到社区头上。除此以外,社区还要做好由政府部门安排的临时性、应急性工作。社区真正成为穿插上面千条线的一根针。由于很多城市社区实行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委员会交叉任职,两个班子一套人马,所以繁重的社区工作任务使得社区党组织淹没其中,将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对上负责”和“行政性事务”中。自然,社区党组织真正静下心来研究和主抓自身建设的时间就既少又难以保证,这就在一些地方造成了“党不管党”的奇怪现象。

(六)社区党建工作保障机制不到位。有效开展社区党建工作需要完备的保障机制,但从目前来看社区党建工作的保障机制很不到位,甚至在有些方面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

第一,经费无比紧张。社区党组织要组织开展活动、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培训、建立完善工作设施、开展慰问救助、加强流动党员和流动人员的分类管理以及做好社区其他工作都要有充足的财力作支撑,必须切实保证必要的经费供应。但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社区党组织都面临着经费紧张的问题,上级下拨的经费大部分仅够维持社区党组织的电话费、水电费、办公费等日常开支,可支配的党费少得可怜,往往陷入有心为群众办事而又无钱办事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一是城市化和机构改革中,许多社会职能从单位和部门手中转到社区,但与这些社会职能捆绑在一起的财力、物力却没有移交过来,这样就使得社区的社会职能加重了、复杂了,但相应的物力、财力保障却没有同步到位,造成了社区“吃的饭没有增加、干的活却增加了好多”,经费自然就紧张起来。二是出于更好地实现城市社会管理和治理的需要,许多政府部门的职能都延伸到社区,它们“又让马儿跑,却又不让马儿吃草”——向社区下达工作任务却不提供经费,而这些工作任务社区党组织又不能拒绝,于是进一步加重了社区党组织的经费紧张状况。三是由于掌握的经济资源短缺,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党组织本身的创收空间十分有限,有的可以靠对外出租房屋获得一些收入,有的则没有任何创收。

第二,人才无比匮乏。人才是工作成功的杠杆和砝码,做好社区党建工作和其他工作需要大批优秀的人才。但现实的问题是,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较低,许多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仅相当于当地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而且政治上进步缓慢。这就使得高素质的人才都不愿意到社区工作,造成了社

区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社区党建工作和各项工作的提升。

第三,党建合力难形成。社区党建工作要搞好,必须将社区内的各种党建资源都整合起来、各个方面的党建力量都充分调动起来,构建起区域性党建新格局,形成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现在的问题是,虽然有些地方也在尝试通过建立党建工作协调机构和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去做这项工作,但由于没有一个各方都认可的整合理由,没有探索出一个各方都乐意接受的整合方案,社区内的党建资源和党建力量仍然处于各自为战的分离状态。

(七)社区党组织整合群众利益的难度增大。社区党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是服务社区群众。要服务好社区群众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必须善于代表和整合社区群众的利益诉求。但由于当前社区群众利益格局和特点的新变化,使得社区党组织代表和整合群众利益的难度增大。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群众的利益要求不再具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单一性,而是越来越具有多样性,不再仅仅满足于经济生活的要求,还涉及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的需要;社区群众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自主性、独立性显著增强,强制性地让群众去接受和喜欢一样东西越来越不可能;群众对自己利益的实现途径有了更多的选择性,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党组织在大多数情况下还不能作为群众实现其利益的途径;不同人群在社区的聚集,使社区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它们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其群体性特征非常明显;由于居民的复杂性,导致社区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甚至相互冲突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区党组织整合群众利益的难度增大,相应的,其为社区群众提供高质量、各方都满意的服务的难度也增大了。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社区党建的基本思路

推进社区党建应该在着力研究和分析上述棘手问题的基础上,着眼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出台新举措、设计新路径,切实提高社区党建的整体水平。

(一)创新社区党的组织设置。要按照实现党的工作向有群众的地方延伸、向有社会组织的地方拓展和在人员居住地、聚集地、活动地建立党组织的要求,从有利于加强党对社区工作的领导、有利于推进社区建设、有利于对社区党员进行教育管理、有利于开展社区党的工作的需要出发,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和形势及时创新社区党的组织设置,做到“社区建设推进到哪里、党员流动到哪里,哪里就要相应地建立党组织”。第一,按照“一社区一党组织”的要求,在社区的建立和调整、在城郊村改居的过程中同步建立社区党组织,及时将党员增加后的社区党支部扩建为党总支、社区党总支扩建为社区党委。同时,还要着力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一体化设置的模式。第二,推行社区党的组织网络化设置,完善“一栋楼一个党支部、一个单元一个党小组”的楼宇党建模式,支持社区内的“两新”组织、改制企业建立健全党组织,依托居民楼、商务楼、自由市场、工业园区、商业街、各种商会、在社区进行的工程施工项目等载体探索“支部建在楼里、支部建在自由市场上、支部建在园区内、支部建在商业街上、支部建在工程项目上”的党组织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的设置模式。对于暂时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设立党建工作指导员、党员联络服务站等形式,先期开展党的工作。

(二)探索社区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模式。社区中的党员在构成上包括了在职党员、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流动党员、“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应该采取不同的模式。第一,在职党员。对在职党员应坚持党员所在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双重管理,“组织管理依托条、活动管理依托块”,建立社区和所在单位党组织对在职党员“双接纳、双管理、双考评”的双向管理制度。建立社区在职党员服务中心、联络站,引导在职党员自觉到社区党组织报到、定期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利用自己的专长开展志愿服务。实行在职党员个人身份、专长爱好、服务承诺和为民办事公开公示制度,在职党员单位对其民主评议结果、提拔重用决定、先进模范认定都要在社区党员群众中征求意见。第二,退休党员。退休党员是社区党建工作的坚强后盾和可靠助手。社区党组织要动员他们将组织关系转入社区,对他们实行规范化的直接管理,在思想上、生活上多关心爱护。同时,社区党组织要引导退休党员根据各自爱好专长和身体状况参加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体育和科普活动,引导他们发挥余热关心帮助下一代健康成长,引导他们利用长期积累的经验、资源和社会关系为社区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使他们真正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值。第三,流动党员。对社区流动党员要建立“流出地党组织为主组建、流入地党组织为主管理”的双向管理模式,加强党员流入地与流出地的沟通协调,明确社区党组织、流动党员工作单位党组织、流出地党组织对流入社区管辖区域内流动党员的管理权限。要通过在社区设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流动党员联络站、流动党员之家等机构为流动党员安家,通过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形式建立对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机制,使他们“政治思想不掉队、组织活动不断线、理论学习不断档”。要通过在流动党员中开展“我为社区作贡献”、“社区是我第二故乡”等活动,探索社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第四,下岗失业党员。对社区下岗失业党员的教育管理要依托在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建立的下岗失业党员临时党支部进行。社区党组织要通过对下岗失业党员进行职业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和创业等形式,支持鼓励下岗失业党员自强自立,为他们走出困境助一臂之力。第五,“两新”组织党员。对社区“两新”组织中的党员要依托“两新”组织及其上级挂靠单位,探索实行多层次的联合管理,让他们切实增强归属感和党员主体意识,自觉投身于“两新”组织的发展中。

此外,还应该做到:其一,在进行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的基础上,通过“设岗定责、党员认岗、公示明岗、考核评岗”等程序步骤,确定社区党员的工作岗位、创立社区党员示范岗,对社区党员进行岗位管理。其二,切实做到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把党组织引导帮助服务党员、党员帮助服务群众作为管理的基点,把提高服务水平作为衡量党员教育管理成效的重要尺度。

(三)整合社区党建资源,开展共驻共建活动。搞好社区党建离不开驻社区单位党组织、“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其他驻区党组织和社区全体党员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为此,必须将社区内的各种党建资源都充分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整合起来,开展共驻共建活动。第一,确立共建理念。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使驻社区各种党组织真正做到“驻在社区、融入社区、热爱社区、建设社区”,充分认识到参与社区党建的重要性。第二,探索共建载体。要从社区实际出发,探索符合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特点而又与社区党建要求相契合的共建载体。重点是建立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驻社区单位党组织

参加的党建工作联席会议,采取小事通报、大事协商等形式共同谋划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第三,开展共建活动。要积极开展以“共谋发展、共同受益、共建和谐”为主题的驻社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共驻共建”活动,特别是要重点在思想政治工作上搞联合、在党员活动上搞联谊、在党风廉政建设上搞联抓、在社区公益事业上搞联办、在社区改革发展上搞联建,推动社区党建资源的整合和发挥更大效益。第四,创设共建制度。要从制度安排上建立驻社区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的具体办法、渠道和测评体系,构筑驻社区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的体制机制。第五,构筑共建格局。党章规定: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推进社区党建的新发展,应该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着力探索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驻区单位党组织和“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积极参加、社区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大党建新格局。

(四)构建社区党建支持保障系统。这里从人才支持保障、经费支持保障、领导支持保障三个方面谈一下社区党建的支持保障系统构建问题。

1.人才支持保障。社区党建开展离不开人才支持保障。为此,必须创新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改革社区选人用人机制,按照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结构优的要求,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社区党建工作。一是扩大选人用人渠道。要采取公开招聘的形式,从机关、街道、企事业单位、下岗职工、大学毕业生、复退军人党员中选聘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热爱社区工作的人才充实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将那些政治思想水平高、群众满意认可、熟悉城市基层管理工作的优秀同志选拔到社区党组织领导岗位上来,着力解决社区党组织成员文化偏低、能力偏弱、年龄偏大的问题。同时,在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把其中一些比较优秀的干部通过分流、下派、挂职、兼职等渠道,充实到社区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社区党务干部队伍。聘请一些从领导岗位、学术岗位、技术岗位上退下来的、德高望重的老党员担任兼职党务干部,实行专职党务干部挂牌上岗,推进社区党务干部的职业化建设。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党校干校教育培训资源,采取国家出资、定向培养的办法建立对社区党务干部的省、市、区、街四级培训网络,通过“走出去”学习培训、挂职锻炼、亲身体验、“请进来”传经颂道、开展研讨等形式加大对社区党务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四是抓好班子建设。实行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两推一选”和“两推直选”机制,完善社区党组织成员和社区居委会委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实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办法。对于没有党组织书记合适人选的社区,也可以在上级党委的主持下面向社会公开考选社区党组织书记。

2.经费支持保障。保障社区党建工作必要的经费支持,可以采取上级财政拨一点、社区所在街道出一点、社区自己筹一点、驻区单位资助一点的办法来解决。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也要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在不损害公益原则的前提下自力更生地搞好创收。

3.领导支持保障。各级党委和主要领导同志要全力支持社区党建,把社区党建当作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巩固的大事来抓,树立“不抓社区党建就是失职,抓不好就是不称职”的理念,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切实把社区党建纳入基层党建、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全局之中,科学决策、统筹谋划、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

(五)提升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质量。社区党建的实质是要打牢党在城市工作中的群众基础。这就必须突出服务功能,着眼于为社区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使社区党建切实做到服务群众、融入社会、凝聚人心。为此,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质量。

第一,整合群众需求。城市社区的复杂性,决定了它是群众需求、社情民意、社会矛盾集中反映的地方,是群众脉搏跳动剧烈的地方。社区党组织要发挥好服务功能,就必须在社区公共利益的框架内,整合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协调不同的利益矛盾、寻找各个利益群体的共同点,将社区全体群众凝结成一个有机的利益共同体。这就要求社区党组织必须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切实了解社区群众究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以有效把握、协调和整合社区群众和利益群体的需求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将群众需要的满足融入社区党建之中,并以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社区党组织服务质量和建设成效的尺度,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社区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切实增强社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第二,拓展服务内容。社区党组织在把握社区群众利益需要的基础上,要根据时代和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拓展服务群众的内容。基本的方向是要从单一走向多元,从表面向深层推进。具体说来:要从提供单一的经济帮扶向同时提供思想帮扶、政治引导、文化引领、精神提升、社会融入的方向发展,要从单一的进行纠纷解决向建立根除纠纷长效机制和构建和谐社区的方向发展,要从单一的面向全体居民的宏观服务同时向进楼入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向弱势群众提供面对面、心贴心的特别服务的方向发展,要从单纯的提供一时帮助转向提供致富门路,从单纯地“送白菜”到“送白菜种子”。

第三,创新服务体系。应从社区实际出发,构建起囊括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医疗、计划生育、环境卫生、劳动就业、物业管理、法律服务等在内的覆盖社区生活各个领域的服务网络;构筑以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救助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主导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以社区党员为主体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支持社区内各种组织和各个群体通过政府资助、企业赞助、自愿有偿和无偿服务的形式开展面向社区居民、驻区单位、困难群众、流动人员的便民服务、福利服务、维权服务、互利双赢服务。

第四,转变服务作风。切实改变“脸难看、门难进、话难听”的机关化、官僚化服务作风,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在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做到理解人、看重人、尊重人、温暖人,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以社区群众“希望而来、满意而归”作为服务作风建设的尺度。

第五,建立服务群众考评机制。有效的考核评价是推动社区党组织提升服务质量的内在动力。要切实建立上级党组织考核、社区群众考核、驻区单位考核、社会舆论评价等相结合的服务考核评价机制,使社区群众从周到的服务中去判定党组织的工作业绩,真正从内心接纳和认可社区党建工作。

(六)着力推进新兴农村社区党建。社区建设发展由城市向乡村延伸,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重要趋向。在新兴农村社区不断涌现的情况下,积极推进新兴农村社区党建已经成为社区党建的重要范畴。新兴农村社区党建在模式选择上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一是在以原有村庄为基础、将村庄改造成为社区的,社区党建延续原有的农村党建模式;二是在地缘相邻、产业相近的强村兼并弱村基础上组建的农村社区,其社区党建模式由以强村为主组建的联合社区党组织领导协调开展党建工作;三是在以乡镇原有“管区”为基础组建的大型农村社区中,成立由原管区书记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管区各个村党组织书记参加的联合党组织,对辖区村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辖区村党组织书记要按照分组排班顺序到社区驻地定点办公。

总之,虽然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棘手问题,但应该肯定社区党建空间广阔、前景光明、潜力巨大,推进社区党建大有可为。我们应该坚定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顺应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社区党建的基本态势,从总体上认清形势、吃准问题、规划设计好发展蓝图,继续有领导、有步骤地将社区党建推向新的阶段。

责任编辑:王慧

猜你喜欢

党建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酷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