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30年迎来可喜新局面

2009-08-16刘海元李小伟

体育教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升学考试体育考试升学

刘海元 李小伟

经过许多年中考体育成绩不计入总分的考试之后,天津市决定从今年开始,将体育考试成绩列入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科目和升学考试成绩总分,规定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形式与成绩由体育平时成绩、体质健康达标成绩和体育统一测试成绩3个部分构成,分值设为30分。

随着天津市等地恢复将中考体育纳入中考总分举措的实施,中考体育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将中考体育成绩计人到中考总分。自1979年我国在个别地区试行中招体育考试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各地都已实施体育考试制度,分值以30分居多,考试项目大多从立定跳远、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50米跑、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女)、跳绳(1分钟)、引体向上(男)、篮球(运球)等项中选择,成绩计算分集中测试和学分制两种。

30年磨一剑,中考体育期待美好的明天。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艰难历程

1979年上海崇明中学试行升学加试体育这是我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发端,在此基础上,1980年原国家教委体育司进行调研并向全国推广。1981年4月24—30日原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的期间对学体育考试做了专题讨论,充分肯定了这一改革实验的方向。1982年原国家教委体育司在广西柳州召开了体育考试座谈会,继续贯彻1981年会议的精神加强体育考试试点工作,据统计,当时全国有24个省市进行了试验(有的是全省,有的是一省中的一个市或几个市、地)。1983年由于原国家教委领导人事变更,对体育考试的观点不一,认为学生体育合格就可以了,没必要再举行升学体育考试,工作转向“学生体育台格标准”的研究,体育考试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

1990年国务院批准颁发了《学校体育工作条列》,其第九条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的考试科目”。从此,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同年5月,原国家教委在河南周口市召开了全国部分省市体育考试座谈会。1991年11月,体育科学学会、教育学会在韶关召开体育考试研讨会。1992年4月原国家教委体育司在杭州召开部分省市体育考试工作会议,认真、全面地研究了开展体育考试的有关问题,并于同年月8月下发了《关于印发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教体[1992]4号),对体育考试的计分、项目选择、组织工作等作了指导性规定,正式确定了北京、天津、辽宁、江苏、山东、浙江、湖南、广东、陕西等九省市为全国试点省市。1993年在深圳召开会议后,原国家教委下发了《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方案》(教体司[1993]25号),要求各试点省市结合本地情况参照“方案”执行,同年10月,在无锡市召开了试点省市体育考试工作总结交流会,全国有26年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升学体育考试试点。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北京举办了“体育考试工作培训班”,及时解决此项工作试点过程出现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及其一些担忧,并对1993年方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1995年原国家教委出台了《全国继续试行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工作方案》,对体育考试的范围、组织领导、确定考试项目、评分标准及计分办法、时间安排、对残疾和有病学生的照顾、实施工作的要求等六个方面作了较详细的规定;同年,5月14-17日在辽宁锦州市召开“升学考试体育”现场会,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试行体育考试。1996年,有个别地方暂停了体育考试试点。

经过1979年-1996年,17年的体育考试试点工作,体育考试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影响面逐步扩大,逐渐被大家所认可,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有着重要的作用。

1997年4月,原国家教委体卫艺司与基础教育司在天津召开“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座谈会”,就一系列有关体育考试的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并达成共识,特别提出了体育考试制度化的问题;同年11月16日,原国家教委印发了《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基[1997]18号),决定自1998年开始在全国逐步实行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访方案从实施步骤、实施对象、组织领导、考试项目、评分标准、计分办法、收费办法、免考与缓考、考务工作、保障措施等十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同时,此方案的印发标志着体育考试作为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确定下来。1999年3月教育部体卫艺司与基础教育司在武汉召开“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研讨会”,总结了1998年全国第一年正式实施体育考试的情况,全国除甘肃省外,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始实施体育考试,并对1999年的体育考试工作做出了部署。同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基[1999]5号)指出:“体育考试分数一般为中考总分的5%。要严格体育课的考勤制度,积极试行将体育课成绩和平时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计人体育考试总分,折合分数建设占体育考试成绩总分的40-60%,具体分值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农村初中体育学科的考试一般在乡、镇范围内组织。”

自2000年-2005年以来,全国各地开始广泛推行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并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考试项目的选择、评分标准的制定、计分办法的确定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改革,比如营口市、锦州市、常州市、青岛市等都研制了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考试方案,对当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加强,对学生的体质健康促进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育部亦每年在体育考试前发文对各地体育考试做出要求和指导。2001年12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02年初中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2001]11号)指出:“要进一步明确体育考试的作用和意义。体育考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也是培养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客观要求。通过体育考试,可以有效促进学校体育课的正常开展,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反馈学生的锻炼效果,激励学生学习和锻炼,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要积极推进体育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考试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平时的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有利于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有利于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保证学生的安全、减轻学生的负担。要积极进行将体育课成绩和平时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计人体育考试

总分的改革,以此促进学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平时的体育锻炼。考试的方法要简便易行、公正合理。要高度重视体育考试中的安全问题,加强安全保障措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然而,由于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实施以及各地教育改革自主性的加强,近年来,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不是在全国所有地区实施,部分地区开始退回到上世纪90年代的状况,对体育考试不作要求。

中招体育考试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中招体育考试经过近30年的曲折发展,在2006年以后基本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在发展之路上却存在许多问题。如,《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教基[2008]6号)指出:由于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中考改革(即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实验阶段的任务,进入全面推广阶段,2008年全国所有初中毕业生都应按新课程要求参加中考。目前正全面推行“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的教育要求,转变部分地区仍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普通高中录取新生唯一标准的做法,开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突破性环节。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应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评价方式要坚持学生自评、互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等都参与评价的做法,要注重客观事实,坚持激励上进的导向,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积极推广采用成长手册、电子档案等形式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评价过程应程序清楚、公开,有利于监督和公平公正。以上是教育部对中考提出的总体要求和改革方向,但中央7号文件和一些相关文件中却多次要求实施中考体育制度并加大体育学科考试的分值。由此可以看出,中央7号文件及一些相关文件与整个中考改革方向有相悖之处,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还需深入思考和研究。一方面如果不进行中考体育考试,体育学科却又得不到重视,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还将会继续,在这种矛盾下,体育考试制度很有必要。而另一方面,中招体育考试属于中考范畴,必将会受中考总体改革的影响而命运多舛。多年来,中考体育在部分地区发展起起伏伏,教育内部的压力不可谓不大,如何解决好这一矛盾,有待决策部门科学的研判,做出进一步的决定。可以肯定的是,中考体育终究会和其他中考科目一样成为历史。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鼓励体育考试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来进一步促进标准的实施,同时也使体育考试节约化,不用另搞一套单独的测试,浪费财力和人力。但如何与标准相结合,是测试项目相结合呢?还是项目与评分标准都要结合呢?目前,从试点的区域来看,体育考试项目与标准测试项目结合的多,而评分标准还是有一定区别,因为这些地方认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分标准是全国性的,是全国的平均数,而与具体到某一地、市区域可能还有一定差别。另外,还认为,体育考试是选拔性质的,要拉开距离,而标准测试是评价性质的,个体之间差距并不大,不宜直接套用。如何把体育考试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起来,甚至在质上替代都需要不断的进行研究。

由于中考体育考试是在室外进行,需要分组的运动技能类考核,所以对考试组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的场地、器材较多,裁判工作人员较多,因而体育考试组织经费也需要较多。但是,目前各地物价部门对中考收费都有明确规定,体育学科作为中考课程门类的一个学科与其它文化学科收费基本相同,按7元-8元收费。各地普遍反映费用远远不够支撑体育考试组织,所以经费紧张也是体育考试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中央7号文件出台推动中考全面实施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加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中发7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叠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

中央7号文件下发后,全国各地基本上都开始实施初中毕业体育考试,只有个别地方处于过渡阶段没有全面实施,总体来看,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各地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适合当地情况的体育考试制度,体育考试的基本面越来越广,通过考试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质增强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如北京18个区县自1993年开始,连续15年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实施体育中考,河南全省1 8个省辖市、6个重点扩权县(市)160余万名初中毕业生参加了升学体育考试;浙江11个市都实行了体育中考;内蒙全区12个盟市101个旗县区全面实施体育中考;福建省2008年共有初中应届毕业生44868人,参加升学体育考试445211人,占总人数99.2%,其中0.8%学生因身体健康状况,经本人申请,家长同意,医院证明,学校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免予考试。参加全省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学生成绩分布为:优秀率(85分以上)占22.7%,良好率以上(76分以上)占62.54%,及格率以上(60分以上)占98.38%,不及格率(59分以下)占1.62%。

为进一步落实中发7号文件的精神,2007年9月13日,为贯彻落实中发7号文件的精神,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大力推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有机结合,有效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活动,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函[2007]31号),决定在锦州、唐山、青岛、郑州、常州、武汉、仙桃、长沙等八市组织开展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改革试点工作。主要内容和目标:一是将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内容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和要求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激励和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作用。二是将初一、初二年级学生所测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和学生平时体育课成绩按一定比例计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成绩,以此促进初中阶段学生都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根据对全国的调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已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的精神在今年全面实施了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并且有些地方体育考试的分值较以往有了提高。有10个地方初中毕业体育升学考试分值为30分,约占全国省份总数的41%;有6个地方分值为30-40分,约占全国省份总数的22%;有4个地方分值为50分,约占全国省份总数的15%;个别地方分值达到60分和100分;有5个地方体育中考分值实施等级制,因这些地方多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区要求中考(即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逐步实行以等级形式呈现学业考试成绩,但这些地方体育中考分值实施等级制也是经过统一体育测试后再换算成等级。

(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100816)

(中国教育报100088)

猜你喜欢

升学考试体育考试升学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20年对口升学考试 数学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模拟试题 数学(一)
2020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计划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语文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英语
宜春市推进中考体育考试改革
升学啦
第一次体育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