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思考

2009-08-13张建利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张建利

河南省八次党代会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列为全省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近日,笔者深入原阳县的部分乡村和基层文化单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走访,理出了一条发展当地文化产业、实施文化强县战略的粗浅思路。

一、原阳县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

(一)遗迹文化。据史料记载,公元前671年到公元前515年的一百五十多年中,中原各诸侯国在此会盟达15次之多,比较著名的有“践土之盟”、“衡雍之盟”、“扈地之盟”等。目前,全县共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

(二)名人文化。原阳自秦汉至唐宋,曾出过12位官居宰相之职的历史名人。这些宰相级人物有汉代的“张陈二周”,即:张苍、陈平、周勃、周亚夫。有唐宋的“韦娄李杨”,即:韦氏一门三相(韦思谦、韦承庆、韦嗣立)、娄师德、李恽、李穆、杨再思,还有宋代谋害岳飞的万俟高。此外,原阳还是毛遂故里,毛泽东祖籍之故乡。

(三)民俗文化。原阳县的民俗文化也独树一帜。原阳盘鼓始盛于唐,女皇武则天曾亲封原阳盘鼓为“大得胜”。全县现有盘鼓队108支,演职员工3500人,演出足迹遍布北京、安徽、山东、湖北、福建、陕西等省市,先后荣获国家、省、市级几十项大奖。书画艺术也是原阳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初步形成了“龙头+基地+书画家”的书画产业发展格局。

(四)餐饮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引黄改稻,昔日盐碱地上产出了享誉华夏的“中国第一米”。原阳烩面堪称一绝。全县大大小小的烩面馆就有上百家。此外,原阳凉粉、龙王庙粉皮、白庙黑王食品、原阳烧鸡、牛肉等名优食品和风味小吃久负盛名。

二、制约原阳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

(一)认识上的不到位,导致思想解放不够。一些领导认识不到位,总认为文化建设是赔钱的事儿,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工作中不要,致使文化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在创意产业方面只有为数极少的婚庆中心、婚纱影楼:广告策划始于起步,内容产业、动漫产业均无一家。280家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固定资产超过50万元的只有15家,且大多都是“作坊式”生产,经营能力弱,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龙头企业。

(二)投入上的严重不足,导致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极低。由于原阳县是省级贫困县,财政紧张,加之社会力量办文化的氛围没有形成,致使这些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如夏家院、玲珑塔、谷堆文化遗址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的维修保护投入几乎为零。更有甚者,目前全县文化系统二级机构中,影剧院、电影公司等经营性事业单位。几乎处于倒闭状态,正常功能得不到发挥。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事业单位,由于缺乏购书经费,文化活动已无法正常开展。

(三)人才的严重匮乏,导致文化产业的发展后劲不足。据摸底调查,全县各类文化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600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仅40多人。特别是文化馆,本该是文化专业人才聚集的地方,但随着年龄大的专业人才离退休,新鲜血液输不进来,有专长的人被堵在门外。图书馆、文管所、豫剧团等单位也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三、发展原阳县文化产业的基本思路

坚持体制创新,努力在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坚持艺术创新,努力在增强艺术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上取得突破:坚持运行迎新,努力在文化产品的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上取得突破。要通过重点项目带动、文化设施推动和投资拉动,千方百计增强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大力发展文艺演出、文化旅游等为代表的主导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网络服务业、网络游戏业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业等为代表的社会文化业。经过努力,发展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形成一批文化名牌,培养一批文化名人,建立一批具有地域优势的文化产业基地,着力构建地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明显、发展重点突出、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把文化产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四、发展文化产业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一)要加强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建立党委、政府牵头的文化工作协调组织,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运作四个体系,认真研究文化事业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落实文化工作的重大决策,帮助解决文化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突出困难,使文化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要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选用总体规划和同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将文化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二)要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要切实增加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保证重大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项目的经费投入,保证图书馆有一定数量的购书经费。要加大对转制文化单位、文化发展项目在财政税收、投融资、资产处置、社会保障、项目用地、规费减免和拆迁安置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三)要加快文化单位体制和机制创新。对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继续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增强自身活力。对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组织部、宣传部、人事部、文化部《关于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人发[2003]14号)有关政策,及省、市已出台的相关政策,搞好人事制度改革。

(四)要实施人才战略,注重培养和引进人才。要认真落实豫发[2004]9号文件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解决文化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聚集能力不强,特别是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外向型文化人才短缺问题。各类职业学校要积极调整专业结构,着力培养文化创意、动漫、网络、电子出版等新兴技术人才和生产销售人才,尤其是策划、经营管理人才。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人才激励机制,对文化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吸引省内外优秀文化人才加盟到县文化产业创业活动中。

(五)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完善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有文化服务中心的目标。要以创建先进文化县、先进文化乡镇、先进文化大院为载体,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积极引导举办各种形式、各具特色的农村文化活动,不断探索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的新形式、新方法,着力开发农村文化消费市场,提供与农民生活方式、欣赏品位、经济收入相适应的文化产品的服务,切实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以盘鼓协会为依托,整合全县鼓舞艺术资源,使之做强做大,进一步突出鼓艺特色,进行市场化运作,真正在全省及全国打响自己的品牌。

(六)要整合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一要积极推进原阳县文化旅游带开发、汉唐博物馆、原阳历史大观园、毛氏祖根大观园、秦汉文化城等项目建设,打造原阳古文化旅游区。二要拉长文化旅游链条。在旅游饮食上,大力开发原阳本地特色饮食。做大做强原阳烩面、原阳凉粉、原阳烧鸡、原阳大米等旅游餐饮名品,培育地方名吃店。在旅游商品上,扶持一批集旅游商品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重点企业,建成一批经营规范、信誉良好的旅游购物场所。在旅游娱乐上,大力开发原阳本土娱乐项目,发展豫剧、舞狮、高跷、盘鼓等富有原阳特色和游客喜闻乐见的节目。三要加大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力度,组织好“老字号”、“古民居”、“民间文化传承人”的认定、命名工作,使文化遗产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在发展中得到保护。

(作者单位:原阳县文化馆)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