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效的思考

2009-08-13王秀梅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劳动力农民培训

王秀梅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备受历届政府关注,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不同地区存在着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如何规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真正把这项惠民工程办好、办实是当务之急。

一、新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主客体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偏差。一方面培训机构的培训理念、培训目标模糊。政府安排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目的是让农民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素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农业外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有的培训机构对此认识不够,只是根据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被动开展培训,满足于完成培训任务:有的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致使培训所能达到的实际效果与农民的预期存在较大偏差。另一方面农民对政策了解不深,培训动机模糊。由于有些地方对国家有关政策宣传不够,致使农民对国家的培训政策、培训宗旨等一知半解甚至误解。农民参加培训,有的是主动报名、有的是村干部指派、也有的是“随大流”。有的没有把培训看作是提高素质、掌握一技之长、拓展就业的难得机会,而是把培训当成自己应该享受的福利,白白浪费培训资源等等。

(二)培训与转移就业、职业技能考核等衔接不够。一些地方为了完成任务,只是按照国家的有关精神匆匆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前缺少前期调研准备,未能从当前就业市场的用工需求、农民自身素质基础和现实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合理设置专业。培训机构安排培训内容,也主要是从自身角度出发,根据现有的师资、场所等条件,能开设什么专业就开设什么专业。培训时间以短期培训为主,培训I内容是重理论轻实践。加上培训一般是考试合格后颁发结业证书,缺乏与之相应的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资格鉴定考核的配套安排和激励机制,对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效果不明显。

(三)培训层次普遍较低,初级培训多中高级培训少。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较多的是初级基础培训,如岗前培训、初级职业技能培训等。适合的参培对象也多是较低文化层次和年龄偏大的群体。对于仍然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和农村新成长的初中或高中毕业后没能继续升学的劳动力考虑较少,尤其是对于农村新成长劳动力,现有的培训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对学历和中高级技能培训的需求,很难与他们的追求和抱负对接,导致这部分人无法享受到国家政策的实惠。

(四)培训机构重视数量忽视质量。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这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一些培训机构看到有利可图,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培训质量。有的借着培训乱收费:有的为了获取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补助,片面扩大培训规模,师资、班级管理等都跟不上,导致培训走了过场。

二、对于新时期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效的思考

(一)加强宣传,提高各方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惠及千万农民的德政工程,要把这项惠民工程办好办实,需要所有参与方共同努力。组织实施的有关部门要提高对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学员参训的积极性、自觉性,引导农民端正培训动机,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的社会透明度。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机构要从对国家和受培训农民负责任的角度出发,以最终让受培训者提高再就业能力、实现再就业或提高就业层次、增加收入为目标,切实达到培训效果。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是制约他们参加培训的重要因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直接收益群体虽然是农民,但要考虑到农民群体的支付能力,尽量让农民少出或不出费用,从而最大程度上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方面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多提供配套资金,加大办学力度,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另一方面要根据资金缺口依然较大的实际,积极探索统一资金管理、理顺培训管理体制,避免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而造成培训1资源浪费的新途径,用足用好有限的宝贵资金。

(三)抓好训前调研、训中管理和训后跟踪反馈。建立训前、训中、训后联动机制。训前充分调查摸底。掌握本地区现有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就业情况、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民的培训意愿等有关情况,同时结合不同时期社会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围绕就业组织实施培训计划。规范培训组织管理,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认定和培训的督查。制定完善工作责任制和奖惩制。严格规范定点培训机构竞争和淘汰机制。管理部门除抓好对各培训基地的日常监督检查验收外,更要加强对培训过程中的监督,随时收集学员反映的问题,同时建立农民与用工单位意见反馈制度。对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质量较差、培训效果不明显的培训基地。取消,力学资格;对于就业情况不理想的专业及时调整。培训机构应该只有在学员考试合格以后才可以取得培训经费补贴。与其他有关部门、协会组织等加强沟通,做好社会用工信息的收集和发布;指导培训机构合理设置专业,引导农民正确选择所学专业;积极组织定向培训,实现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

(四)立足不同群体,加强分类培训。不同群体农村劳动力由于其现有的文化水平、现实的就业情况以及年龄等的差异,其培训的需求各不相同,培训机构需要加强分类培训。目前农村劳动力主要包括留在农村从事农业和脱离农业实现转移就业的两部分。针对不同群体,坚持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学历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现行的培训设置较多的是层次相对较低的基础技能培训。在新时期金融危机的冲击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农内就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业设置要兼顾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市场就业形势的变化,在为农民开拓农外创业空间的同时,为农民拓展以农为本的农业创业空间。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是掌握某项技能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是就业的敲门砖。对基础较好初级培训成绩较好又有进一步深造意愿的农民。尽量统一组织参加职业资格考核并鼓励支持继续参加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在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经费补助额度上适当倾斜,从而为他们参加更高层次培训提供便利和资金支持。

(五)强化过程管理,抓好教、学、考三个环节。培训学校坚持把促进就业和增收作为学校办学的根本宗旨,强化过程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培训学校-二要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师备课、上课,抽查教师备课、上课情况,开通正常的学员反馈渠道,随时了解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效果。二要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杜绝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坚持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相结合,突出学以致用,注重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实践操作培训有困难的学校要加强与相关职业院校特别是较近企业的联合,充分利用企业现成的人力、设备、厂房等资源,探索校企联合办学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实践环节的优势,提高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三要加强学员管理。实行专人跟班负责制,严格学员考勤,对于到课率不达标的取消其参培和考试资格,从而提高学员参学的到课率。四要严格考试考核。学员培训结束后,统一组织理论和技能操作的考试考核,规范考试程序,严格考场纪律,考试合格以后颁发相应的证书。

猜你喜欢

劳动力农民培训
耕牛和农民
会议·培训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农民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