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水碾
2009-08-12冷文浩
冷文浩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兴胜乡小桥村二组,有一座水碾坊,经过600年的风雨沧桑,迄今还“吱呀、吱呀”地转动着。这是西昌市内迄今为止惟一留存下来并用于生产的古水碾。
远远看去,那碾坊用谷草盖顶,土垒的墙,基脚用大石垒造。房顶的谷草是新翻上去的,金黄金黄十分抢眼。碾坊里便是水车,水冲泻下来时,拍打着水车的木风叶,水车就悠悠地转动起来。像老牛踱步似的。只有在碾米时,水车才会转得飞快,木风叶把水珠拍碎成的水气,弥漫了整个水碾坊。
可惜的是,这600年的碾坊如今已很少碾米,加工锯木面成了它的主要工作。
60多岁的王远伦从骡车上卸下锯木面,扛进碾坊。王大爷说,他是1982年买下这座碾坊的,“过去一直是加工大米,四乡八邻的都来,还要排队碾米。现在都用机械打米了,没人来碾米,只好给附近的香厂加工锯木面,算是一项副业,一年也有一万多元的收入。”
历经600年的水碾还保存完好,还能生产,真让人惊讶。王大爷说,“这碾坊也不知经过了多少代人的经营了,如今政府和乡亲们都很关心这座水碾坊,光我这代就进行过3次大的维修。”1992年,发生过一次大火,把碾坊烧了,王大爷自己又进行了一次大的修建,补修了基脚和房子,好在碾台,碾槽、碾架没有烧毁,一直保存到今天。“老一辈人要我管好这座水碾坊,世代传存下去,经过碾坊的水要灌溉下游上万亩的农田,有多少农户受益哟!”看得出,王大爷是带着一种使命感来守护这座碾坊的。
古老的水车带动着碾盘在碾槽里悠悠地转着,许多小孩子都来看碾锯木面。王大爷的老伴一边和我们说着话,一边围着碾槽扫着碾出来的锯木面。她告诉我们,老是碾锯木面也不是办法,“现在城里人吃精米吃多了,又反回来想吃糙米了,乡政府的领导也在帮我们出主意,想办法。”前不久,乡上举办了“首届草莓节”,打出了旅游的牌子,来了很多游客。“今后来看水碾坊的游客多了,就办一家农家乐,吃草莓、吃水碾米、吃农家菜,既环保,对健康又特别有好处,想想挺高兴的……”老人的眼中闪烁着憧憬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