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乙肝携带者的管理和心理辅导

2009-08-11耿晓松寇全强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0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管理

耿晓松 寇全强

摘 要:中国是乙肝大国,在这场与疾病的抗争中,大学校园也没有幸免于难,由于校园的特殊性,大学生更容易感染乙肝病毒,而面对乙肝病毒感染者这一群体,辅导员需要特殊的工作方式和心理辅导方法。这也将是新时期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乙肝携带者;管理;心理辅导

中国是乙肝大国,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比率为1:10,这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表现出临床症状而接受医治,而大部分患者因无相关体征而易被忽视,而成为重要传染源,并且随着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乙肝病毒传播途径多元化和隐蔽性,上述比率正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而在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中,大学校园也没有幸免于难,大学校园人口密度较大,大学生之间接触较亲密,一旦管理不当,将会成为乙肝蔓延的主要场所。

大学生心理尚不成熟,在接触外界事物带来的影响后,心理波动较大,而在目前国内形式下,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歧视,部分地方和用人单位将乙肝病毒携带者拒之门外,这给这些特殊人群带来了心理压力,孤僻,乖戾等心理疾病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更有一部分学生因此产生严重的心理扭曲,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待这一特殊群体,必须采取特殊的工作方法,而心理辅导将是重中之重。

由此可见,对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大学生,教育工作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工作方法上作出适合的调整,既要控制乙肝病毒在人群中的蔓延,又要争取早日使这一特殊人群安全的回归到人群之中,纠正其心理问题。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加强新生入校的乙肝表面抗原的筛查,建立健康档案。

新生入校伊始,应加强对他们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筛查,对证实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学生建立健康档案。这一作为不但方便学校方面对这一人群的管理,也使这一隐性感染暴露出来,使认识到自己是感染者的学生注意自己的日常行为,防止交叉感染。而对于某些院校将表面抗原阳性的同学安排到统一宿舍,与健康学生分开,本人认为并不可取。而建立健康档案,只是对学校方面和学生本人公开,尽量保护学生的隐私,不是所谓的“黑名单”,此举措的意义在于,方便学校对这一人群的统一管理,在特殊情况下,各种措施能准确实施到每个人,并将这些人员的名单交付于各院系的负责人,不定时的督促这些同学进行健康检查,监测这些同学的健康情况,及早发现病情的发展并积极医治,真正做到人文关怀。

2 加强大学生对乙肝的认识。

加强大学生对乙肝的认识,将是有效控制乙肝病毒传播,消除对乙肝患者歧视和错误认识的关键举措。乙肝的科普宣传,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将是推广乙肝知识的有效方式。其主要内容是乙肝在世界和中国范围内的流行现状,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症状,医治方法以及怎样与乙肝患者进行日常接触,使学生能够科学客观的了解乙肝病毒,既对其做好日常防护措施,又消除了病毒的恐慌,也是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学生展开工作的重要前提。

3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学生,因为社会,同学和本身对乙肝认识的偏差所带来的压力,往往成为心理的弱势群体。而他们经常会出现一些棘手的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解决,并将成为学生工作和学校稳定的定时炸弹。

3.1 主要心理问题。

焦虑。由于目前社会中部分地区和单位对乙肝患者采取拒绝的措施,很多学生一旦被发现是表面抗原阳性就会产生焦虑的心境。担心毕业以后的出路,担心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害怕自己被孤立,害怕外界对自己的歧视,而产生极度的焦虑,其主要原因是来自社会方面的压力和本身对乙肝的认识不正确。而由于焦虑所产生的后果是不能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学习效率极度降低,进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扭曲,而真正变得孤独,不能和同学们正常的交流。

敏感。很多被发现表面抗原阳性的学生,将自己当做是老师、同学甚至家人为避之而不及的“祸害”,变得充满罪恶感,生活在自责当中,而变得敏感,脆弱,即使是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怀也被认为是他们对自己的同情和可怜的施舍,对一些学习和工作中的小挫折的承受能力极度降低,一切的不顺心归咎于这个世界对自己的不公平,进而顾影自怜,开始厌倦这个世界,对外界漠不关心,渐渐自闭。这些学生的这扇门一旦关起来,就很难再打开。

自卑。因为感染了乙肝病毒,便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做不了,羡慕那些健康的同学,而可能由于此种疾病给自己带来的不便,羡慕就变成赤裸裸的嫉妒,活在乙肝的阴影下,自己所有的信心逐渐被湮没,对自己,对老师,对这个社会再无任何信心可言,认为自己前途一片黑暗,唯一生活的方式,最适合自己的生活就是浑浑噩噩的过日子,而这种心境所产生的危害,不言而喻。

3.2 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对策

针对大学生中的乙肝患者这一特殊人群,必须采用有效的针对性的工作方案。所采用的工作方针将是以预防为主,人性化关怀。如上文所说,对入校学生进行抗原筛查并建立健康档案,以现在国内公众对乙肝认识的现状,需要对建立此档案的同学进行保密,防止不可预知的心理伤害,并针对个别进行有重点的心理疏导。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某些思想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解决而某些心理障碍也可以通过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加以排除。然而对于乙肝患者这一群体,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同起来。需要的是更贴心,更细致,更有效的人文关怀。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关心这一人群,可以通过电话,信函或者单独谈话等形式了解这些同学的心理动态。主题班会,学校相关社团,心理选修课,心理咨询中心,也是很好的选择。而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取得他们的信任,作为学生辅导员,首先自己要端正对乙肝患者的态度,学习有关乙肝的知识,定期的督促他们进行健康检查,关注自己的健康,用真诚去打动和帮助这些同学,及时发现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此期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对于那些心理脆弱的学生的再次伤害。一些刚刚显露的问题要将它及时扼杀在摇篮之中,防止恶化,而对于严重的心理问题要虚心请教专业的心理老师,或请专职人员前来治疗。对那些因为自己的疾病而对人生道路充满了焦虑与担心,又远离亲人,独立生活,再加上遭受到同学的疏远而使自己感到孤独无助的人群,不但要在心理上关怀他们,更要帮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共同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为他们的就业开辟一条道路。鼓励他们加入各项大学生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真诚关怀这一群体的同时,也要教育其他同学,端正对乙肝患者的态度,特别是学生干部,要起到表率作用,真正去帮助这一特殊人群。

4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学生的管理

我们一再强调端正对这些学生的态度,如开头所提到的这种做法是欠考虑的,隔离在某些意义上意味着对他们的歧视,也因为隔离,他们不能和其他同学交流,更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激化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另外,乙肝患者之间也会有交叉感染,这样可能会增加日后的治疗难度。这是一种不恰当的做法,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走上另一个极端,对乙肝患者这一群体不管不问,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增加更多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那时社会和家庭将会问责学校这一管理机构,显然这种做法也是不恰当的,也是态度不端正的一个表现。

不能不管,也不可太过宽泛。对于那些患有乙肝的同学,要叮嘱他们使用自己的餐具和洗漱用具,加强营养,多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定期或不定期将这些同学私下集合,进行健康教育和身体检查,若有同学症状明显或传染性增强,考虑到其他大多数同学的利益,要劝告其先治疗再返校上课。但大多数病毒携带者都为无症状者,不能因此就削弱了防范,而对于周围同学要求他们使用自己的私人用品,不通用、不外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降低感染率。

参考文献

[1],[2]曲桂玉.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健康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

[3]鲍晓玲.乙肝歧视大学校园该亮起的红灯[J].亚太传统医药.2007.10(3).

[4]陈红梅,章少哨,夏小华.浅论大学生心理辅导策略[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08).

[5]佴同兰.在校大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3).

作者简介:耿晓松(1980-),男,河南安阳,大学本科,新乡医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寇全强(1975-),男,河南省鹤壁,大学本科,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助教,国家职业指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浅析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