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金凤:186名聋哑儿的妈妈

2009-08-11

党员文摘 2009年3期
关键词:聋哑学校弃婴聋哑

张 伟

为了一个被丢弃的生命

今年56岁的史金凤,是陕西省周至县楼观镇塔峪村一位乡村医生。1991年春节前的一天清晨,史金凤准备乘车去西安购买药品,在停车点,她发现六七位候车者围在路边指指点点:“真是造孽,把那么小的月娃子放在路边,会被冻死的……”雪地上,一个黑乎乎的包裹放在路边,里面是一个还未满月的婴儿。

史金凤一摸,孩子全身冰凉,发出微弱的哭声。母性的慈爱让她抱起了这个婴儿。

回家后,她立即给孩子喂牛奶,可孩子就是不吃。史金凤再仔细一看,发现孩子额头和脚上到处都是针眼。史金凤这才意识到,这个弃婴肯定患有医治不好的疾病!

在家人的抱怨和不解中,史金凤连忙把这个孩子抱进县城一家医院。果然,这孩子患有肺炎和先天性心脏病。医生说,县里医疗条件有限,这个孩子病情太严重了,劝史金凤放弃治疗。

史金凤不想放弃。第二天一早,她抱着孩子赶往西安。在医院住了17天,孩子的病情基本得到控制,史金凤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笑了。可她笑得也很苦涩,因为这十几天把她身上所带的7800元钱花得一干二净。

孩子病情好转后,史金凤走进楼观镇党委书记胡振华的办公室,恳请他发动群众找寻弃婴的父母。她说:“这个娃现在没事了,他的父母可以放心地养育他。如果这个孩子的父母找到后,给娃看病的钱我一分不要,我再给娃5000生活费,帮他家渡过难关!”

然而,虽经多方努力,寻找弃婴父母的事却一直没有消息。史金凤无奈只得说服全家人,把这个弃婴留在家里,并为他正式取名庞小明。

一年后的正月二十二,史金凤对丈夫说:“小明捡回来整整一年了,咱们就把小明的生日定在这天。你去买个生日蛋糕,我们为小明过个生日!”

欢庆的气氛中,大家兴奋地逗小明取乐。突然,史金凤的心猛地颤了起来:不对啊,正常情况下一岁的孩子应该牙牙学语了,可小明只是“啊啊”乱喊。第二天,史金凤就抱着孩子赶往西安检查,好几家医院检查后都认为这个孩子是先天性耳聋。

从此,史金凤抱着孩子踏上艰辛的治病之路。她一趟又一趟往返于西安、郑州、太原、成都。为了这个孩子,她花去家中十多万元的积蓄,可小明病情仍不见好转。

爱,不只给予你生命

转眼小明到了上学的年龄,史金凤把全县200多所小学全跑了一遍,也没有找到能够接收小明的学校。后来,史金凤终于打听到四十多公里外的户县有一所聋哑学校,就把小明送去上学。

可是,每次送小明去学校时,他都哭闹着不愿意去。史金凤想,小明可能太依恋自己了,于是,她在学校附近找了一户人家托管小明。可第一个周末,那家人就打电话来,说小明离家出走了。史金凤寻遍县城,最后在一辆公交车上发现了小明。由于司机与小明没法交流,正准备把小明送往救助站。

史金凤再也不想让小明离开自己,她要请老师到家里来教孩子!她想,要是没有其他同学做伴,小明一个人恐怕也无心学习。一天晚上,史金凤对丈夫说:“我想办个聋哑学校,学生就是咱小明!”丈夫急了:“别胡思乱想了,几十万人口的大县都办不起聋哑学校,何况你呢?”可史金凤还是一心想着办学。

第二天,史金凤骑着摩托车,想在周围几个村子找几个聋哑孩子和小明一起上学,她一再声明聘请老师的费用全部由她出,其他孩子一分钱也不收。在她的软缠硬磨下,史金凤终于动员了3个聋哑孩子同小明一起上学。她聘请了本村的女高中生耿小群当老师,并送她去户县聋哑学校培训。史金凤又专程到北京购买了聋儿全国通用教材。

1999年9月1日,只有4名学生、1位教师的特殊学校正式开学了。虽然耿小群到聋哑学校培训过,但真正教育这些聋哑儿童时,却显得手足无措。于是,史金凤就和她一起探索。刚开始时,孩子连“啊”字的音都发不准,史金凤就平躺在床上,让他们把手放在自己的喉咙处去感觉,然后再让孩子看自己的口型。就这样不厌其烦地重复,两周之后,这几个孩子终于发出了准确的“啊”音。

1999年9月20日,是史金凤终生难忘的一天。这天,小明见了她,突然用含混不清的声音叫了一声“妈妈”,她惊奇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小明再一次叫出“妈妈”时,史金凤一把搂住孩子激动地哭了……

很快,小明和几个聋哑孩子口中吐出一个又一个让人激动不已的词汇。好多聋儿家长闻讯后,带着孩子来到史金凤家要求上学。看着一张张可怜巴巴企盼上学的面孔和家长们期盼的眼神,史金凤为难了:不收吧,于心不忍;收下吧,家里简陋的条件怎能容下这么多的孩子?最终,她和丈夫反复商量,决定腾出自家住的房子,拿出行医多年的积蓄,收下这些聋哑孩子。

最幸福的时刻,

是听聋哑儿叫她“妈妈”

史金凤博大无私的善举赢得了四邻八乡的称赞,他们纷纷把聋哑孩子送到这里来。教室很快就不够用了,史金凤只好租下村民闲置的6间空房。由于这些空房大多是几十年的土坯房,所以每逢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上课时,课桌上都放着脸盆接水。

2003年5月24日,由于突遭暴雨,住着46个孩子的一栋房屋出现崩塌,所幸发现及时,没有伤亡。丈夫经受不了这样的惊吓,向史金凤摊牌了:“让孩子们散伙吧,咱们承担的责任太大了!”史金凤眼里滚动着泪花:“孩子们学得那么好,我实在不忍心!”丈夫语气很硬:“咱们贴钱办校我不心疼,可万一出了事,咋给人家父母交代?” 那一夜,史金凤辗转反侧,彻夜未眠。

第二天,当史金凤把打算解散学校的想法透露给孩子们后,孩子们哭了,突然间全都跪在史金凤的面前。看着这些哭成泪人儿的聋哑孩子,史金凤流着眼泪一字一板地宣布:“同学们,学校不解散了,‘妈妈就是再难,也不会放弃你们!从明天起,‘妈妈就给你们筹钱建教室!”

史金凤“逼”着丈夫拿出家里所有积蓄,还把弟弟给儿子准备结婚用的3万元钱拿了过来,又把妹妹准备盖房的2万元钱借了过来,给已成家的儿女硬性摊派任务。就这样东拼西凑,她终于筹集到十万多元,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上下共12间的新校舍。史金凤说:“让聋哑孩子走出无声世界,我就是付出自己的一切也无怨言!”

2005年5月29日,史金凤突然收到一封来自上海的信件和800元汇款。这是一个名叫李涛的聋哑孩子写来的,他在信中写道:“亲爱的妈妈,我发工资了。这是我的第一个月工资。我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钱。如果没有妈妈含辛茹苦的辛勤培育,就没有我的今天,所以我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寄给您——亲爱的妈妈……”读着读着,史金凤的眼睛模糊了……

像李涛一样,如今,已有38名聋哑孩子走向社会,在西安、上海、深圳等地工作;有26名孩子经过训练进入普通小学,同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教育;有6名孩子进入技工学校定向学习。目前,史金凤家里还有116名聋哑孩子。

18年来,史金凤始终把聋哑孩子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她既当教师,又当保姆。不知疲倦的劳累,使她体力过度透支,积劳成疾。2008年1月10日,一直感到下腹疼痛的史金凤在医院做手术,取下一个重达2.5公斤重的肿瘤。

“爱心妈妈”患病后,西安市慈善总会派人到医院看望她,并捐助她1万元作为医药费。史金凤说:“这钱我收下了,但我要把它用到新校舍的建设中。至于我的医药费,我的子女是会负责的!”之后,一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纷纷去医院探望这位“爱心妈妈”。

作为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华慈善总会“感动中国十大真情故事评选”活动的候选人,史金凤对社会的肯定和关爱表现得很坦然。她说,当她看到一个个聋哑儿能够叫出“妈妈”时,那才是她最幸福的时刻。

(吴宝河、一鸣荐自《妇女》2009年第2期原标题为《“爱心妈妈”史金凤:倾情付出17载,只为186名聋哑儿》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聋哑学校弃婴聋哑
天使“翻译官”和她的聋哑爸妈
两个好朋友
翻转课堂在聋哑类特殊教育学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聋哑学校班主任工作之我
女儿孝心无边聋哑50年的母亲开口说话
弃婴岛的现实困境与法理分析
聋哑学校化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弃婴岛的良性运行与儿童权利保障
——由厦门弃婴岛关停引发的思考
“弃婴安全岛”为何被“弃”?
“弃婴岛”之困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