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真诚广博的爱心》教学案例与反思
2009-08-11何冬梅
何冬梅
摘要:本文以《善良是真诚广博的爱心》这一课为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教学反思,指出一堂好课不仅要关注教学预设,而且要充分利用课堂的动态生成资源。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
关键词:教学案例;分析;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内容的延续和扩展。在学过“塑造自我”之后,学好本单元的“善待他人,与人为善”,可为第三单元“相处有方”、第四单元“胸怀天下”作好准备。本课旨在通过学生的体验交流活动,使学生认识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培养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美德,并学会与人为善。
学生分析:
认知结构方面:八年级学生大多保持着单纯善良的天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有些学生可能对善良、助人、爱心、宽容等道德观念产生偏见和抗拒。在现实生活中,要么表现得冷漠无情、自私自利,只管自己的利益,做事斤斤计较,不愿意帮助他人;要么表现得盛气凌人,挖苦、中伤、贬低和伤害他人而无动于衷。
情感方面:当今的青少年表现出明显的以自我中心和功利倾向,注重自我的利益,不顾他人的得失;注重个体的目标,忽视群体的价值,以致成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代。“自我”是处于“融池”状态,还是处于“排他”状态,是青少年学会共处的关键。在充满竞争压力、充满功利诱惑的现实生活中,初涉人生的初中生难免会遇到许多困惑。对他们进行善良、仁爱、宽容、助人的道德观、价值观教育,无疑是非常迫切、非常必要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理解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是博大无私的爱心;善良是无私的,要是非分明,要见诸行动。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法、时政结合法、歌曲欣赏法等,懂得什么是与人为善的品德,懂得与人为善必须体现在行动上,体现在助人的过程中。通过对有关案例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酷无情、损人利己行为的否定和拒绝,懂得善良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规范。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原则,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难点:
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是无私的、博大的,要是非分明,要见诸行动。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时事资料、图片,制作成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收集地震中的感人事迹、与人为善的事例。
设计思想:
时事教育是中学生的必修课,《时事》作为思想品德课动态教材,为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了针对性很强的教学资源,是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延伸和补充,加强时事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思想品德课程学科特色,体现新课程理念,倡导社会主流价值观,充分利用《时事》杂志,实现课堂教学与时政动态资源的结合。
一、板书设计:
与 人 为 善
二、教学过程设计:
1.歌曲欣赏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课前3分钟放音乐《善良的人》
听音乐,感受爱的温馨
通过音乐营造氛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烘托主题
2.感受地震中的善良
展示图片《姚明和林浩》,展现善良蕴含的意义
①了解林浩的事迹和地震后感人事迹。然后说说林浩的闪光点。
②简述图片中的事迹。
③说感想。
理解善良是美好道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感受患难见真情。
3.大善无形
①教师展示林秀贞图片和林秀贞的故事;指导学生结合林秀贞的故事分析善良的品德。
②学生了解林秀贞的故事;说一说林秀贞的善良品德。
③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对善良等高尚品德的共鸣和认同;案例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4.大爱无声
①指导学生结合林秀贞的故事分析善良的特点。
②林大姐帮助的,都是她的亲人吗?你认为林大姐帮助这些人,图的是什么?曾经有一个好吃懒做的年轻人,也想找林大姐“帮忙”,你认为林大姐该不该帮忙?你认为林大姐凭什么感动了中国,语言还是行动?
③懂得善良之心是博大的;善良是无私的;要是非分明,善恶分明。不能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社会公德和国家的法律。善良要见诸行动。培养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5.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①介绍“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的“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
②了解“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的“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宣誓。
③善良要见诸行动;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原则,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
6.善良行动计划
①制定善良行动计划
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与人为善,共建和谐
三、教学反思:
1.时事教育资源化。教师充分挖掘《时事》与教材,并把与人为善的内容与时事热点有机结合,加强了时事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选用图片《姚明和小林浩》、视频《小林浩》的事迹,既贴近学生的年龄特征,又突出了思想品德的学科特色。
2.课堂组织活动化。整堂课观点和知识的介绍与形成,都借助于活动,善良的品质及特征的教学采用了林秀贞典型案例分析、讨论、师生互动的形式,使学生能自然而然参与到教学中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活动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3.课堂预设情境化。整堂课以图片、故事、宣誓等方式创设了学习情境,展开学习内容,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平台,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4.课堂生成动态化。一堂好课不仅要关注教学预设,而且要充分利用课堂的动态生成资源。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给学生创造机会,激活了课堂教学。
5.课堂交流激情化。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55%的面部表达+38%的声音+7%的言词。所以课堂上,教师的表情、语言等教态十分重要,教师正是以明朗、快活、充满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能够使师生创见性的交流,使师生情感交融,达到最佳境界,使学生的情感得以进一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