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08-11王建红
王建红
摘要:政治是高中生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但当前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仍存在缺乏趣味性、面临信任危机、学生应试观念尚未转变、强烈要求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要想改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应该从激发师生情感共鸣、转变学生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面对现实情境、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寻求对策。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教学方法;激发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教育理念的变化,高考制度、学校管理、课堂组织形式和教育评价等方面都要进行变革,这是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对新课程改革,政治课教学面临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
一、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育效率低下,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也存在这一突出问题。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去主动学习、善于学习,这正是素质教育的要义所在。调查发现,政治课并非是一门很受欢迎的课程,其消极反映的比例还比较大,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不大,学习动机在很大成分上是为了高考的需要。具体表现在:
(一)缺乏趣味性
对学生而言,他们对课本和教师都缺乏趣味。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多来自相关文件,和平时听新闻差别不大,而教师照本宣科、相对教条地教学更加深了学生的倦怠感,因此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产生偏差难以避免。
(二)面临着信任危机
在“学生对政治课的喜爱程度”的问卷调查中,“一般”和“不喜欢”竟然达到92%,“喜欢”仅占7%,这说明学生对政治课的信任度日趋下降,政治教学面临着信任危机,教改的迫切性突显。
(三)学生应试观念未转变
主动的学习离不开观念的指导,离不开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和社会教学评价观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将思想政治课当做一门要应付的课程来看待,并未给予必要的重视,在平时的学习中,一般采用“识记———考试”的基本方法,只求将此课程应付完毕即可。
(四)强烈要求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对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查,笔者发现喜欢“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开导、鼓励”型的教师的占95%,喜欢“激情、微笑、以情感人”的占53%,在教学中喜欢上课时能“生动形象教学”的占70%以上,喜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的占71%。而学生对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进要求很强烈,因此迫切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二、具体措施
解决学生兴趣不高的症结在教师,教师要在“忠于原味”的基础上重构教材,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思辨性和逻辑性,这是重树思想政治课在学生心中地位的重要环节。当然,如果这点能做好,思想政治课的实用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点燃教师的情感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
在教学中,要想感染学生,教师本身的情感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深厚的。这种情感来自于政治教师深厚的学科功底和强烈的责任感,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学生;只有先尊重、信任、理解学生,学生才会体谅、敬佩老师,这在教学实践中是得到证明了的。所以,如果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近,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境界。
(二)加强实例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原理对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提供了很多帮助,它是一门具有时代感、针对性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时应紧紧围绕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实例,理论与实际结合,以解决身边的问题为突破口,展开师生互动,加强师生交流,在和谐的气氛中理解知识、激发兴趣,达到情景交融、情感升华,从而优化教学效果,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可信度。
(三)转变学生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政治课要促进学生内在身心的发展。当前高中学生思考的问题已远远超出了教材的范围,他们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思考现实人生、设计自己的未来。因此,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教学观念和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的应试教育必须彻底打破。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把握每个学生的思想脉搏,改变教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组合起来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四)面对现实情境,提高自身素质
政治课教学靠的是社会大舞台,面对的是时代新天地,互联网的发展更缩短了学校和社会的距离。面对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现实,作为政治课教师,不仅需要广博的知识,更要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善于引导教育,帮助学生分析、解决令他们迷惑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大量背景材料的基础上,精通教材、熟知学生,创造性地利用教学新手段、运用教学新方法、研究思维训练新形式,并且要注意营造一个充满情感的教学环境,以达到政治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最佳效果。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要以昂扬的精神风貌、轻松愉快的笑容、适度得体的动作把学生的心固定在课堂上。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充满爱心的激情,把枯燥的政治课堂变成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思想驰骋的广场、心灵交融的殿堂。
参考文献:
1.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1,12.
2.刘艳春.政治课问题教学法探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
3.朱定生.构建和谐课堂,飞扬学生个性[J].江西教育,2005,(20)
4.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