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2009-08-11宗阳
宗 阳
摘要: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阅读习惯、高效的阅读方法,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在文中提供了几个方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在化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不少学生不重视读书,认为上课时能听懂就行,阅读时也是囫囵吞枣、草草而过。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精心设计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预读教材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讲明预读教材的重要性。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读课文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教材的内容,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而带着问题听讲,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要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引导学生预读课本。教师设计的预习提纲,应体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且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第六单元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可设计以下预习提纲:1、什么是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2、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3、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同一种元素——碳组成的?4、金刚石和石墨为何有那样大的差异?5、C60是什么意思?这种物质结构和性质有何特点?有何用途?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通读课文,能激发求知欲,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预读的方法,如:要通读全文,不要跳读,记住章节标题和课文中的小标题,遇到不懂的地方做标记等。
再次,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要严格检查,防止个别学生蒙混过关,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阅读习惯。
二、加强课堂阅读指导,提高阅读的时效性
课堂阅读是在预习阅读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的精读、细读。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重点阅读。初中化学教材中出现的概念较多,且主要集中在前几个单元。对于化学概念,要求学生一字一句认真研读,不能随意删改,只能深刻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如“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能说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加以区分,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在重视文字叙述的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图表、实验装置图、插图等。这些图表和插图或是为了引出概念作事实依据,或是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抽象的知识……均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做好复习阅读,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和总结能力
复习中的阅读可以使学生理解、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使记忆更加深刻。学生结合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阅读课本,经过反复思考,提出中心,理出脉络,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组成提纲,使知识形成系统。教师可提示给学生一些方法,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目录进行复习阅读,从目录中选择要阅读的课题,按照课题中的小标题列出内容提纲,然后展开阅读。阅读时应注意读写结合,做好阅读笔记,这样知识就会掌握得很牢固。
总之,阅读习惯的形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