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2009-08-11张宝红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环保意识生物教学自主学习

张宝红

摘要:创新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受教育者为中心,通过加强课改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从实际出发,联系实际,强化环保意识的教育与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之成为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新能力;自主学习;环保意识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创新教育既是教育的目标,又是一种教育观念,还是一个有效的教育过程。具体来说就是要以人为本,以受教育者为中心,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环保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养成和提高,使之成为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激发兴趣、探究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它能促使学生去学习、研究、设想、探索、创新。初中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生物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就能保持学生对生物学习经久不衰的兴趣了。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营造一种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去学习,这样才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时的拘谨,调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勇于提出问题,从而使他们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问题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如利用形象生动逼真的生物实验、曲折多变的问题情境来刺激学生,并力求幽默、风趣,能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创新精神也称创新意识。在强烈的创新精神的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发挥创新潜能,释放创新激情,进行创新活动。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折纸飞机是大家从小就玩的游戏,但要折得好、飞得远也不容易,需要有一定技巧。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时,让学生进行折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得最高最远,并研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纸材质轻还是重;纸的大小;飞机翅膀大或小;机头折法等,最后引导得出纸飞机要飞得远,必须解决“三个力”:重力、阻力、动力。那么“鸟是怎样解决这三个力”的?通过引导大家分析讨论课本中的资料,再总结得出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问题的解决就水到渠成了。

二、加强课改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生物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探究《人的反应速度》时,我首先在前面表演抛接硬币,一个、两个、三个,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时,同学们为我鼓掌,失败时为我叹息。此时,师生的关系已经拉近,当我刚停下,许多同学争着也要“试一试”。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此时自然会引出课题,我再顺势启发:反应速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想探究反应速度在哪方面的问题?学生问:“反应速度与人的性别有没有关系?”“反应速度与人的高矮有没有关系?”等,全班一下提出了39个不同的问题。良好的学习氛围,放飞了学生心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大发展。紧接着,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定课题,设计方案,开展探究实验。整节课大家都在快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理论、概念,巩固生物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活动既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又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如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先让学生观察活鲫鱼在水中的运动状态,然后分别剪掉它们的胸鳍、背鳍和尾鳍,再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学生们看到,剪掉背鳍的鱼会失去平衡而侧翻,剪掉胸鳍的鱼只能向前游动而不会转弯,剪掉尾鳍的鱼游动速度明显减慢、身体摇摆不定。通过这些直观现象,学生极为容易地掌握了鱼鳍在鱼游泳中的作用,教师再加以讲解,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和分析,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三、从实际出发,联系实际,强化环保意识的教育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利用生物课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环保教育也是生物教师应负的责任。因此生物教师要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保教育。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出课程内容与环保教育内容的结合点,及时挖掘。如结合植物学部分的教学,介绍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绿化环境,自觉爱护一草一木;结合动物学部分的教学,介绍青蛙、鸟类的益处,提倡爱护动物,不要乱捕滥杀;结合“人体生理卫生”部分的教学,介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关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每一个人自身的健康。

其次要上好典型课。初中生物第二册第三章“生物与环境”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章节,是进行环保教育的极好素材。如在讲“生态系统”时,选8位学生上台,他们代表草、动物(包括兔、虫、蛙、鸟、羊、狼、鹰),要求每位学生用绳将与自己有食物关系的生物连接起来,呈现一个食物网,体现生态平衡的状态。然后一位学生代表“人”上台,抓走了鹰、狼。这时问问学生有什么变化?再把草拉走,又问结果又会如何?这种游戏的方法,很生动、形象,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自然地理解了生物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了生态学的观点。

另外,教师还要注意联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进行环保教育。如学校附近的化工厂排出的废水对人们饮用水的污染,生物化肥厂释放的恶臭气味,公路上机动车辆排出的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学校旁边各种噪音对学生们正常学习生活的影响等。这样,以学生身边能够感受到的问题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更可以收到非同凡响的效果。

猜你喜欢

环保意识生物教学自主学习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