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2009-08-11王炳晨张墨涵

当代教育之窗 2009年5期
关键词:创新研究

王炳晨 张墨涵

【摘要】《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创新,这将对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1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36-3619(2009)05-15-01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大幅度改革的背景下设立的新课程,新的课程标准昭示着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有重大创新和突破。所以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1]。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的教育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理念先行,与新课程同行,并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深刻地思考,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进行创新。

1.教学内容创新是教学水平提高的内在推动力

1.2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贯穿当代大学生人文修养塑造的始终。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在传统文化中包涵的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精神成果的精髓,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的良好媒介。 [2]提倡言行一致,恪守诚信。肯定人的价值,注重人格的尊严,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当今社会,个人价值、意愿、利益得到了尊重和认可,为个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个人欲求的无限膨胀。许多大学生对历史缺乏了解,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进而形成了反叛心理、或者盲目崇尚外来文化。传统文化的缺失使现代人很容易接受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袭。在现实中被大众普遍接受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的背景下,大学生内心的迷茫和空虚,需要传统的文化精髓去填充。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华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有机结合,将对构建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文化背景,帮助大学生建立起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健康的伦理道德观,通过各种方式丰富教学内容用传统文化的精华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3]。

1.2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该职业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4] 大学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训练基地,大学生将面临着由学生向职业工作者的转变。所以应当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使大学生自觉认识到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使他们深刻感受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确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和择业取向;表现在将来的从业行为上,通过教育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履行职业义务,有较强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成功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为大学生以后从事本职工作打下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为他们从业后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修养提供理论、知识、情感前提。

2.教育方法创新是教学水平提高的必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在不同的思想观念的比较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又是认识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帮助他们在错综复杂的现实和各种风浪考验面前,认清方向,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促进其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为将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强调针对性,要对解决大学生成长道路上遇的理论问题、实际问题有帮助。如果教师讲课都是照本宣科,不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就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针对我们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采取以下方法。

2.1积极拓展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

在课堂讲授中应当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增大课堂容量,实现各种教学形式的优势互补。对于需要重要理论知识的内容,采用板书教学形式,给学生打下较深的烙印,使学生处于较严密的逻辑思维状态。做到课堂上能清楚、简洁、准确地交代基本概念的同时深化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及其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当中还要结合实际探索多种教学形式的运用,除了正面讲授之外,课堂讨论、学生自学、社会实践、参观访问、专题调查都应该成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电化教育和课程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育条件的限制,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将会十分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

2.2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教师应当了解学生关心什么、有哪些实际问题、思想上解不开的扣儿在什么地方,要强调针对性,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善于把历史和现实的距离拉近,善于把理论和实践的距离拉近,并把它们很好地结合统一起来。时代在变化,政治课不能总是‘板着面孔。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教师进行总结,使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对于不准确的表述,教师要耐心的讲解纠正,澄清各种模糊观点。特别注意的是讨论不能就题论题,要将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带普遍性的问题一起纠正;注意将讨论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析和判断问题能力的培养上。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增强知识的趣味性

2.3改进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考核和评价。

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考核是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使教师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的经验,改进教学的方法,也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在掌握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情况。因此,在课程考核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单纯考概念、考论题、考学生死记硬背的做法,逐步采用多样化的考试试题和考试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改变死记硬背的旧学习方式。应当提出提倡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在考试中着重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思考社会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和成绩的评定,应该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评定考核,必须加大学生平时学习成绩的比率,多采用课堂讨论、调查报告、小论文、演讲辩论、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对学科教学积极参与,并把参与的情况作为评价的基本内容,一并记入学生的总评成绩。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教育方法创新过程中还应当加大学科建设力度,为教育教学提供强大平台。坚持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相统一、科学性与政治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既要研究课程相关的科学体系、理论范畴、思想观点、创新思维等;又要适应当代社会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要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实践,创造当代新颖的学术概念、学术语言,创新课程的学术观点、学术方法。学术积淀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只有搞好学科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程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科研,必须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不重视科研就搞不好教学。在教学实践当中我们认识到自觉的理论创新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为重要,没有理论创新和创造性地理解与解读新课程的内容,就无法逃脱照本宣科的教条化命运,也就无法吸引人、说服人。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

[2]王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5).

[3]薛继红.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2).

本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

猜你喜欢

创新研究
生产性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研究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