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2009-08-11张国海
张国海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通过主动尝试、体验、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就是探究性学习。通过探究性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愉快的精神状态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一、转变思想,更新模式,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学的主体,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人。学生的种种能力不是单纯地“教”就能培养出来的。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识要靠学生自主去学习、掌握;大量的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靠学生自己分析、解决。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重要的在于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首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变灌输为引导,变验证为探究。
二、巧设情境,引人入胜,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创设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悬念式提问、新奇的故事、巧妙的设计等,使学生处于亢奋、激动的状态,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勇于揭示奥秘,形成“我要学”的氛围,达到提高自主学习意识的目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深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是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最好形式之一。
三、创造性地设计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课后作业是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资源的不同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布置一种人人可以体验的探究学习作业。让学生深入生活,切实感受到数学在社会及生活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教学中,既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调查或文献检索等活动,为自己收集一些相关教学素材,也可以由教师提供一定具有代表性、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让学生查阅、调查、分析、评判。这些活动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体验和积极的学习倾向。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求知欲望,把数学教学的过程变为猜想、探究的过程,把死板的数学题变为多层的练习,增添数学课的情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可设计或选择一些探究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一个新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进行探究解答,从而培养他们归纳类比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1. 充分信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探究式学习的一大特征,而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关键在于信任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亲自实践。当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毕竟,学生的经验还不足,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坚韧性还需要不断磨练,我们应该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2. 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是重过程、重发现、重参与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己的不断探索、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能力。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乐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这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
3. 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我们提倡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我们在指导学生探究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探究过程与方法及操作技能上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当然也不能满足于学生自发探究的水平,应当着眼于学生基本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总之,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为学生做出探究示范,教给他们探究的策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鼓励他们进行探究学习。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