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效率的分析
2009-08-06李青素
李青素
在初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同的政治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是有差别的。效率高的课堂,往往是教师有意无意地抓住了决定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也就是影响课堂效率的要素。
我们把这些要素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课堂传授知识的逻辑性是否强。例如:思路不清,缺乏条理,逻辑上间断和重复。严重影响教师的授课质量,增加学生理解和记忆的难度。让学生听起来费力,不易产生牢固的记忆。第二,政治课的可接受性也决定教学的成败。可接受性可以理解为趣味性,情感性,实际性,构建性(探究性),艺术性等。第三,课堂上有效的训练也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学以至用”,来检验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上述三个要素在各地不同的教学模式中被经常使用,比如:传统教学,情景教学,愉快教学,探究教学等。这些教学模式尝试把某一两个要素做到极致,但是,没有完整的提炼出来。看上去用了不同的方法,实际上是抓住了政治课堂教学规律的一两个侧面,不能指导所有的教学。这三个要素还可以作为三个维度,制订评价一堂政治课的标准。现将这三个要素展开如下:
一 、教师讲授知识的逻辑性对课堂效率的影响
知识的逻辑性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思路和条理。政治学科的知识特点,就是在社会信息中抽取相关的信息加以归纳整理,来说明问题和教育学生。如果我们抽取的信息缺乏条理性,或东拼西凑,就很难把一个问题说明白,更无法教育学生改变错误或理清思路。所以,判断一节政治课的第一个标准就是逻辑性。这也是考察一个教师理论和思维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逻辑的两个基本表现方式就是并列和递进。所谓并列,就是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特点同等存在,同时解释上面一个问题,处在同一个逻辑平面上。在政治课上就是知识点分1,2,3……比如讲人格权时的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如果漏掉其中一个,人格权就有漏洞,内容概括就不完整。政治课的并列逻辑的意义,就是把一个问题的所有要点都说清楚。逻辑的另一个表现就是递进。把一个问题进一步分解成几个细小的问题。或由因到果,果变为因又到下一个果的因果链。
如果我们讲一个概念而不讲背景原因,那学生很难把这个概念与其他概念建立联系,在头脑中找不到与已有知识的连接点。不易理解。如果我们讲一个概念而不进一步说他的用途和细分,不把一个概念的逻辑链延长,单讲概念,这个概念是死知识,无法与其他知识建立联系,很难完全理解和长久记忆。例如这样一个递进逻辑链,社会需要公平—公平是什么—怎样做到公平—公平的意义,一节课有这样的逻辑设计那学生的思路是清晰的,把一堆问题连成一串,也便于学生记忆。这样的逻辑适用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
学习的过程就是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过程。并列和递进是这个知识体系的基本逻辑形式。也有说够建知识树,并列和递进是这个树的基本脉络分支。以任何一个概念为起点,进一步细分,就构成了干上的几个分支,把每一个分支进一步细分,就成了更多的细枝,总的来看就象是一棵树。学生学习时就是“接知接枝”。教师在讲述时就是要澄清逻辑,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知识。
人类的大脑不能同时处理位于几个逻辑体系中的不同类知识。有的人讲课,一个问题没讲完就转入另一个问题,或是重复讲述,或是不分先后。这样的课让听讲的人很费力,抓不住重点,乱了头绪。所以讲逻辑的意义在于更尊重人脑的认知规律。知识有条理,就减少大脑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必要消耗。让思维顺畅,减轻疲劳,减少错误,增加乐趣。比如学习中的马虎现象大多是逻辑性不强的产物。
二、知识的可接受性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
逻辑性是知识的本质是科学性的一面,可接受性是知识的趣味性,生活性,情感性是艺术性的一面。它是一种传递方式,就是知识以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出现在学生面前。
单纯念念教材与用事例说明,或者师生互动,让学生自主探究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所说的教学模式大都在艺术性上,也就是可接受性上做文章。
例如:情景教学,让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增强直观感受和趣味性。情感教学,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同感和求知欲。探究教学,顺应人脑对知识掌握的一般规律。从问题入手,激发求知欲,构建知识树。
三、课堂训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课堂训练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教学效果的反馈,是思维的进一步延伸,是查漏补缺。“学以致用”,学生通过有效的课堂训练不仅巩固了知识,还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延长了逻辑链,这种延长扩展了思维深度和广度,对记忆是大有好处。
有的教师用学生的训练来弥补自己教学的不足,采用题海战术,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就说明充分有效的训练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即使我们的课讲得再好,也不要忽略训练的因素。课堂训练有一些误区:首先,不是训练题越难越好。有老师认为训练是拔高的过程,这错了。
训练要针对那些教学的难点,重点,以及学生经常犯错误的知识点,用典型题进行训练。是反馈,矫治过程。其次,训练不是越多越好。太多不必要的重复只会加重学习负担,降低学习的积极性。训练是检查弥补的过程,教学中的疏漏在训练中得以弥补。再次,训练不要只写不说或只说不写。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是同样重要。
上述三个要素,从三个维度简单概括了影响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三个因素。随着教学科研的进一步深入,这样的因素还会更多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的研究远不是终点。但是我们的思路概括了各种教学模式,规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另外,从这三个维度出发,可以制订出评价一节政治课的标准,这也是一个小小的贡献。
(河北省大名县张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