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09-08-06王玉芝
王玉芝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活动的源泉,是影响学生自觉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减少对所学内容的枯燥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教学实践,我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一、用心编织课堂每一环节
一堂课的开端既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又是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触发点。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要新颖,向吸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精彩的开端使学生进入了特定的学习环境中,丝丝相扣的中间环节尤为重要,因为这一过程学生要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有了精彩的开头和丝丝相扣的中间环节还不够,一堂课的结尾也不容忽视。好的结尾可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升华主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丰富课堂教学语言,增强教学感染力
1.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和节奏性.教师的语言应生动流畅,富于趣味性,不能像老和尚念经似的一个调,使学生萎靡不振,造成课堂气氛沉闷;老师讲解的语言要抑扬顿挫,有轻重缓急,富于节奏感,使学生听起来顺耳、悦耳、愿意听,听进去、学进去。
2.老师语言简洁、形象、直观、富于启发性,切忌语言拖泥带水或前言不搭后语,漫无边际。老师说的口干舌燥,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听得一塌糊涂。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最好是越通俗越好,且简明扼要,这样不至于因教师的废话连篇而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心烦,没兴趣听课,从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巧妙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心理特征,创设具有科学性、新颖别致,足以引起学生探索活动的各种疑问,通过设疑和解疑使学生产生兴趣,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发扬民主,激励点拨
没有人甘愿落后,天天受老师家长的批评。对学生来讲,表扬、激励多于批评、指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学生不仅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还有很强的好胜心,语文课上,我们举办了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硬笔书法比赛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综合素质能力。
五、课堂练习,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新颖多样的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注意题型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学生做这样的练习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学活动主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否则课堂就是一潭死水,学生灵感的产生来源于教师的启迪。在我教《我与地坛》时,抓住史铁生对母亲的痛悔和对母亲的理解,然后将其延伸出去,从引导学生对瘫痪十五年的史铁生对母亲的认识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愧疚和无边的追思和悔恨。希望学生不要对父母做后悔一辈的事。从而激发学生理解母亲,感受母亲。
从感情入手是现代教学的标志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催化剂;是思考的内在因素。环境是思考的外在因素。在欢乐的气氛中,学生的头脑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在过分紧张的气氛下,则常常判断失误,手足无措。“信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语文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语文老师的情感转化而形成的。因此,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就必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了解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体验成功。
七、营造好的课堂气氛,激起学习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那么将难的开头开好了,效果就非常明显了。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导入于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荷塘月色》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还记得朱先生父亲的《背影》吗?那是一个怎样的背影,承载着悲凉、惆怅与沉重,那无言的父爱压的我们的心好痛;还记得他老人家的《春》吗?那刚出生的婴儿,那花枝招展的姑娘,那健壮的青年,留在我们心中的“新美丽”是无法阻挡和抗拒的生活活力。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朱先生的心灵荷塘,叩响心扉,去解读,去品味,那淡雅朦胧的“美、喜、哀。”有了这个导语开头,同学们那一双双诱惑的眼睛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了,急切地想一睹朱先生的《荷塘月色》,就自然而然,认真地品读起文章来了。好的气氛,激发了孩子情感的共鸣,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就产生于所营造的环境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多方面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努力,不断发现新的“自我”,从心理让感觉到学习的成功与欢乐,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利用媒体激励,可起到调节情绪、设置氛围、引入意境,诱发联想的课堂效果。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懂得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掌握知识的程度,它要求教师必须在长时间内把多种教学手段迁移默化的运用到教学中去,让学生上课时感到轻松愉快,觉得既学到了知识,又是一种享受,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爱好语文的良好风气。
(河北省廊坊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