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低年级学生朗读的语感
2009-08-06陈玉霞
陈玉霞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
诚然,语感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所谓“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语感,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提出明确的要求
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有着自身年龄以及认知水平约束的独有特点,所以,拿到一篇文章后,由于个体的不同,往往会因为固有的读书习惯不同而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读书姿态,朗读的语感也会显得良莠不齐。
所以从他们一踏入学校的大门,从他们拿到第一本语文书开始就需要老师明确地告诉他应该怎样去读好书,告诉他读书需要根据情节轻重缓急,需要调节自我对文字的把握,读的抑扬顿挫,而不是随随便便地开口就“唱书”,又或者一字一字地蹦着读。让学生牢牢记住读书的要求,读书时在他的心里始终绷着一根弦,始终要有一把尺度在衡量着自己的读书行为。这样,对培养他们朗读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
二、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如何能读好书,如何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在朗读中的感觉,我认为在读书之前总体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非常重要。低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还是比较生疏和稚嫩的,如果拿到一篇文章就让他开口去读,他们往往会把原本很美而且连贯性很强的文本境界强行拆开,虽然经过多次的训练,偶尔会有某些段落或者某些词句也会把握的很好,也能正确读出对文本的理解。
但是这就好像把美丽的花瓶打碎,只是去欣赏满地的碎片一样,让听的人遗憾而无奈。所以,在读书之前完整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他们的心中对文章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对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了整体的把握,在读书的过程当中,他就会很快而且完整地去理解文本,在朗读的过程当中,也会读出正确的感觉,真正做到与文本对话,与语言文字交流,在读书中在训练他们语感的轻重缓急就会水到渠成。
三、利用教材语言的韵律性,训练语感
低年级实验教材中,诗歌、童话等体裁的课文有着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回环的音韵、错落的节奏,它们都是培养儿童语感的极好材料。教师不仅要留意发现其中的韵律性,而且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欣赏、认识语言的音乐美。
如《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这四句短短的韵文,写得优美动听、富有情趣。在教学中,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画面:幽蓝的夜空中,闪烁着一颗颗星星,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提着小灯坐在月亮上欣赏着美丽的夜色。美妙的画面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了情境,然后在画面的下端出示课文内容,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帮助学生划出轻声词,指导学生读出轻声,根据内容划分出停顿,确定朗读的重音。
这样,强弱的重音,加上顿挫舒缓的音步,节奏更加鲜明,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美,极具感染力。朗读时,配上轻柔的音乐,孩子们反复吟诵,陶醉于诗的优美旋律,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夜空中,在这种悠然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训练了语感。
四、有效范读,感受语感
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少,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读一个字想一想后面的字这种一字一顿的情况,甚至把一个词语拆开来读,停顿产生错误,使句子不连贯。这就严重影响到情感的体会和对课文的理解。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指引学生把心放在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让学生在教师投入的范读中深切感受课文的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这篇课文时,学生对小黑兔和小白兔的语气把握比较到位,但无论老师怎么启发,读兔妈妈的话就是语感不够,这时我就利用自己也是妈妈的身份来范读,既读出了兔妈妈的慈爱,又读出了她的语重心长,结果学生在一听一读中,便可直接迅速地感知语言的优美,朗读时语感也随之而来。
五、分角色朗读,激发语感
低年级学生好动,表现欲望强。在教学时,老师就应该根据课文的具体情节组织学生边读边演,在表演中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敏锐地感受到文章语言文字所传递的信息,进而体会到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因素,并能在感情上产生和谐的共鸣,这样也就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如教学《北风和小鱼》一文时,我让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北风和小鱼,学生因为新奇的原因,完全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角色,在表演中,揣摩角色的神态语气,动作表情,时而像北风一样得意洋洋,时而又像小鱼一样毫不畏惧,文章也读得极富感情色彩。
总而言之,语感是语言的一种直觉能力,但训练语感却是一个非直觉的过程。在低年级朗读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实际,从小处做起,适时营造和谐的氛围进行多种多样的朗读训练,耐心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山东省胶州市常州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