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方法

2009-08-05王忠臣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传毒叶期感病

王忠臣

玉米醋缩病60年代曾在我国江南一些地区流行,以后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和种植感病品种而逐年加重,近年在我国西北和华北等地区普遍发生,并有向东北蔓延的趋势。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病毒病,一旦得病,无法治疗,产量损失严重,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现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的病害。

1.症状

玉米粗缩病在整个玉米生长期都可感染发病,但苗期危害最重。玉米4叶期前一般不显症,5~6叶期开始显症。发病初期在心叶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点,以后逐渐扩展至全叶的各细脉间,叶背脉上则出现长短不等的蜡白条突起。病株叶片浓绿,直立,生长显著缓慢,节间矮,植株矮缩,茎基变粗,成株高度仅为健株的1/3~1/2,叶片变得宽、短、硬、脆,上部叶片密集丛生呈对生状,幼根和茎部的维管束肿大,呈现粗糙不平,根系弱、变色,须根少。后期有的叶鞘和苞叶上也出现蜡白条突起,病株根系少而短,发育不良。轻病株一般能抽出雄穗,但穗轴短,有的则夹在喇叭口处,部分雄花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小,粒少,一般减产30%~50%。重病雄穗不能抽出或能抽出也无花粉,无雌穗,提前枯死,或抽出畸形小穗,无粒或极少,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2.病原

玉米粗缩病毒(Maize Rough Dwarf Virus,缩写为MRDV),属于植物呼肠孤病毒组(Phytoreovirus),是一种结构比较复杂的双链RNA,病毒粒体不稳定,一般呈多角形或球形,直径为60~70毫微米。纯化温度为80℃。在半提纯条件下,20℃时可以存活37天。

3.发生规律

玉米粗缩病毒主要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传毒,枝叶摩擦、叶蝉和种子及土壤均不能传毒。传毒昆虫一经获毒后可终生带毒、传毒,即所谓持久性传毒。主要是灰飞虱一代成虫传毒。在我国北方灰飞虱第一代成虫自5月下旬羽化,陆续从小麦迁至玉米田吸食传毒,至6月中旬达到高峰,迁移高峰后25天内出现玉米粗缩病发生高峰期,这段时间恰好是该病毒的潜育期。灰飞虱秋季从主要越夏寄主上迁移至麦田,将病毒传给小麦,并以3~4龄幼虫在麦田越冬,病毒也随之在小麦和虫体内越冬。翌年春季,灰飞虱第一代成虫在小麦收获前后,离开麦田向玉米田迁移、传毒,引起粗缩病的流行。灰飞虱并不食玉米,在其上灰飞虱不能完成生活史,所以玉米仅是灰飞虱的桥梁寄主,在玉米上暂时生存后,灰飞虱又迁至夏季的禾本科作物和杂草上越夏。

玉米不同生育期与抗性关系密切,一般在10叶期前的玉米处于感病阶段,玉米越小受危害越大。7叶期以前感病,产量损失80%;8叶期感病,产量损失38.5%;而11叶期感病损失仅为2.06%。在有玉米粗缩病毒毒源的地区,病害发生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灰飞虱第一代成虫高峰期与当地玉米的感病阶段相遇时期的长短。因此,播期与发病的关系尤为密切。

玉米粗缩病毒寄主范围很广,除玉米外还寄生60多种禾谷类作物和禾本科杂草,如高梁、谷子、大麦、燕麦、黑麦、小黑麦、小麦、马唐草、稗草、金狗尾草、画眉草、山羊草、看麦娘、苏丹草、白茅草、早熟禾等。品种间抗性存在一定差异,但目前仍缺少高抗品种。管理粗放、草多的田块病情较重。

4.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为主,结合药剂防洽的综合防治措施,可基本控制病害的发生流行。

4.1 选用较耐病的品种:玉米对粗缩病的抗性属于水平抗性,不同类型单交种抗性有差异,但目前还缺少理想的抗、耐病品种。一般硬粒型比马齿型的单交种抗病。

4.2 种子处理:实行内吸杀虫剂拌种,采用种子量0.4%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高效大功臣1500~2000倍液浸种12小时后点播。

4.3 农业防病措施:压缩麦田套种玉米的面积,做好小麦田病毒病的防治工作,减少毒源向玉米上转移。采取适当的种植形式,播种期应掌握使玉米幼苗感病期避开第一代灰飞虱成虫盛期。春播玉米尽可能适期早播,春玉米可提前到4月份播种。播种前整地灭茬,清除沟边地头杂草寄主并及时中耕除草,追肥浇水,提高植株抗病力。采取早间苗、晚定苗的办法,在间苗、定苗时拔除病株。

4.4 药剂防治:玉米出苗前两天喷1次药,1周后再施1次药,麦套玉米喷2~3次药。可用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1605乳剂2000倍液或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30%乙酰甲胺膦乳油80~150毫升,对水60~75升喷雾,或每公顷用80%敌敌畏乳油2250~3750毫升,加水5~10倍,分次倒入195~225千克细沙(或细土)拌匀,随拌随用,均匀地撒施田中。

猜你喜欢

传毒叶期感病
“建昌红香芋”养分吸收分配特征分析
土壤pH和主要养分含量与山核桃干腐病的相关性研究
缨翅目蓟马研究状况的文献计量分析
甘蔗实生苗早期阶段黑穗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5个欧亚种葡萄品种感染霜霉病后4种酶活性的变化
玉草迅克
30%氰草·莠去津悬乳剂与30%磺草·莠去津悬浮剂防除玉米田杂草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探讨不同因素对白背飞虱在稻苗间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效率的影响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马尾松松萎蔫病早期监测1)
不同时期施用多效唑对小麦的化控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