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婚活族”

2009-08-04

现代语文 2009年6期
关键词:词源词义

于 璇

摘 要:最近,由“肉食女”这一词衍生出了新词——婚活族。“婚活”深刻地反映出了当今青年一代的婚恋状态。本文从“婚活族”一词的词源、产生原因以及词义的扩大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述。

关键词:婚活族 词源 词义

近来,网络、报纸等媒体常常提到这样一个新词语——“婚活族”。那么,“婚活族”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呢?请看下面的例子:

(1)大多数婚活族MM都明白这一点。4年前,兰一心只想考研究生。如今,她发现仅凭那张文凭并不能成为找个好老公的筹码,都说婚姻是人的第二次生命,于是兰改变了自己的战略计划,像考研一样,给自己制订了个“猎夫计划”。(华商网,2009年2月25日)

(2)“婚活”妹妹阿丹说,她已经参加了好几次“上流社会”的活动了,每次都发现某“钻石”身边又换新面孔了,看不出来他们找女友是不是有足够的诚意。不过她还是准备深入这群“钻石”中长期抗战,因为她认为这和找工作同理,费尽心思做准备,最后橄榄枝未必会向你招手。她说自己才23岁,但也想快点找到自己的归宿,“虽然现在我很有行情,追的人不少,但想趁着年轻有资本,要找一个帅、高,又有钱的男友。”她不认为这是傍大款,而是通过有效的途经找到自己的中意对象。(《扬子晚报》2009年2月26日)

“婚活族”从表层意义上理解,和“慢活族”“趣活族”“乐活族”等众多以“活族”为标志的词语一样,易被理解为“以结婚为目标并将其作为生活方式的一群人”。其实不然,这里“活”的含义和其它以“活族”为标志的词有所区别。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婚活”一词不仅指一种以结婚为目标的生活状态,更倾向于指一种“结婚活动”。我们从“婚活族”一词的定义便可得知。

所谓“婚活族”就是和结婚相关的活动的总称。通常指一部分女性以找工作的态度和决心来找结婚对象。这些人对内积极装备自己,参加化妆、健身或沟通等课程;对外积极参加相亲、约会式交友等活动,一旦发现符合自己设定条件的目标人群,就要想方设法加入这个圈子,一切为了结婚而经营。

“婚活”一词并非是汉语生造词,其最早出现在日本,是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山田昌弘在2008年2月29日出版的《“婚活”时代》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他在书中指出:“婚活时代已经到来。现在由于恋爱和结婚的自由化,结婚反而变得麻烦起来了,想要结婚的话就必须积极展开行动,这和找工作是相同的。”

山田昌弘分析了日本现今社会每四个青年人中将有一个结不上婚这种婚恋状况的原因。日本为了改变这种非婚化、少子化的社会状况,开始倡导“婚活”。于是“婚活族”一词便应运而生。

“婚活族”进入汉语词汇系统,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

一、社会因素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波及中国,导致中国经济一度低迷,也致使大学生找工作更加困难,于是许多女大学生纷纷采取了“曲线就业”(先结婚再找工作)的策略。2008年末,新华网出现了题为《女大学生征婚代替就业,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新华网,2008年12月3日)的文章,于是引发了“婚活”现象的产生。2009年初上映的贺岁电影《非诚勿扰》,更是让一部分中国女大学生中流行的“结婚代替就业”的“征婚热”再度高涨。这样的社会背景为“婚活族”一词顺利地进入汉语词汇系统提供了社会条件。

二、语言因素

日语词“婚活族”之所以能进入汉语词汇系统,被汉语所接受,汉字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日语和汉语同属汉字文化圈,日语词进入汉语较之西方语言来得更加直接容易,因为日语词往往以汉字的形式直接借入汉语。这使得日语词“婚活族”能够顺利地进入汉语词汇系统,并被广泛使用。

“婚活族”一词进入汉语词汇系统后,经过语言融合和汉语自身的改造,使得这一词语的词义范围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有所扩大。例如:

(3)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使得男性的经济能力出现了较大的差距,交际能力和外表的魅力等差距也在扩大,于是适婚女人们都想方设法地接近那些受欢迎的男人,而毫不留情地摒弃那些不受欢迎的男人。(龙虎网,2009年3月4日)

(4)情人节那天,哈尔滨大型“相亲”会就有三个,把单身男女忙得只恨分身乏术。他和她目地非常明确——找对象,他和她的条件也非常明确,不符合条件的免谈。新兴的“婚活族”,以他们的智慧,成为积极参加寻婚觅爱活动中的人。(中华网,2009年3月12日)

由此可见,中国的“婚活族”与日本的“婚活族”相比,不仅仅是“为了结婚而结婚”,而是“为了结好婚而结婚”。

“族”在汉语中的构词能力很强,已具有明显的词缀化倾向。而大量“活族”类词语的出现,使得“活族”也具有了向词缀转化的条件。“婚活族”一词与现在流行的众多以“活族”为标志的词语一样,进入汉语词汇系统后,不仅在数量上扩充了汉语词汇的规模和容量;而且在结构上加速了汉语词汇的多音化进程,促进了汉语词汇由双音节向多音节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江萍.汉语中日语借词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

(于璇 辽宁锦州 渤海大学中文系 121000)

猜你喜欢

词源词义
“五官”一词源于五个人
西行学院成语班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西行学院成语班(一)
张炎《词源》新探
简析英语成语的典型特征
大少不同
浅谈事件域认知模型视角下的英语词义演变
来自人名的英语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