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语对广西汉语方言影响之综述

2009-08-04

现代语文 2009年6期
关键词:影响

韦 琍

摘 要:从壮语和汉语在广西的分布概况来看,作为强势语言的汉语对作为弱势语言的壮语影响较大,但并不是后者对前者就没有影响。作为弱势语言的壮语对广西境内白话、平话、官话、客家话、湘语、闽语六大汉语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都有影响,本文拟对此作具体描述。

关键词:壮语 广西汉语方言 分布概况 影响

一、壮语和汉语各方言在广西的分布概况

广西是一个有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壮族人口为16178811人,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而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供的数据,2003年末,广西总人口485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52.14万人,占38.13%,壮族1589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5.79% ,也是广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11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已使用汉语外,其余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长期的民族融合,形成了广西语言类型繁多、语言环境复杂的特点。建国后的语言调查表明,广西除众多少数民族语言外,已发现的汉语方言共有6种:白话、平话、官话、客家话、湘语、闽语。

白话是粤方言的俗称,广西境内的白话主要分布在桂东、桂东南、桂南地区,桂东北的贺县①、钟山,桂西左右江沿岸的龙州、百色、田东、田林等地,也有使用白话的。使用白话的地域几乎占广西的三分之一,使用人口达1200多万人。广西境内的白话一般可分为4片:广府片,包括梧州市、苍梧和贺县县城及其附近,平南的丹竹、大安2镇;邕浔片,包括南宁、柳州等市,邕宁、崇左、宁明、横县、桂平、平南等县县城及其附近②。龙州、百色、田东等地的粤语,也可划归此片;勾漏片,包括玉林、梧州2地区13个市县;钦廉片,包括钦州、合浦、浦北、防城等市县及北海市。

平话主要在广西的南北各地和湖南省与广西毗连的道县、宁远、蓝山和通道侗族自治县等十多个县的集镇和部分农村中使用。此外,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宁县等地也有一部分人使用平话。平话在广西境内分桂南平话和桂北平话,使用人口三百万左右。桂南平话主要分布在宾阳、邕宁、横县、贵港、上林、马山等市县和南宁市郊区以及左右江流域的一些城镇和村庄。桂北平话主要分布在桂林市郊区以及临桂、灵川、永福、龙胜、富川、钟山、贺县、融水、融安、罗城、柳江、柳城等市县。

官话也就是北方话或北方方言,流通于广西境内的官话属于西南次方言,俗称西南官话。广西官话主要分布在桂林市区、柳州市区,桂林市的平乐、荔浦、恭城、永福等县(自治县),柳州市大部分县,河池市的金城江、宜州、南丹、都安、大化、天峨等县(自治县、区)以及百色、钦州、梧州、南宁等市的少数乡镇。

客家话又称新民话,有些地方取其常用词“我”或“什么”的近似读音来命名而称之为“”“[ŋai]”话或“勿改、麻介”“[mat kai]”话,以陆川、博白、贺州较为集中,贵港、平南、柳城等地次之,其余零散分布在广西各地。

广西境内的湘语分布地区很集中,在桂林市北部全州、灌阳、资源、兴安4个县。

闽语分布在平南、北流、桂平、钦州、平乐、恭城、玉林、贺县、钟山、柳江、百色、河池、上思等市、县,使用人口约25万。

除上述几种汉语方言在广西通行外,广西广大的壮族农村地区大部分使用壮语,广西壮族自治区民语委于2000年底进行了各民族语言使用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境内约有1260万壮族人口主要使用壮语进行交际。

壮语是壮族的语言,它是壮族人的主要交际工具。除了广西东部以外,壮语分布在广西的绝大部分地区,它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百色、河池6个市所辖的各个县市(区)。广西境内的壮语,其内部分为南部和北部两大方言区,大致以邕江为界,并向西北伸展连接右江,江的南面属南部方言区,江的北部地区属于北部方言区。南部方言区内部又分为邕南土语、左江土语、德靖土语、砚广土语、文麻土语③等5个土语区;北部方言区内部又分为桂北土语、柳江土语、红水河土语、邕北土语、右江土语、桂边土语、邱北土语④等7个土语区⑤。

二、壮语对广西各汉语方言的影响综述

在“汉藏语系”这一仍有待于深入研究的假说中,壮语是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⑥的一种语言,它与国内的布依语、傣语、侗语、水语、仫佬语、毛南语、黎语等,以及国外的泰语、老挝语、越南侬语、岱语、缅甸掸语、印度阿含语等都是亲属语言。同样,在谱系分类法的划分中,汉语也属于汉藏语系。

语言接触的理论告诉我们,世界上孤立生存的族群是十分罕见的,族群之间的相互交往必然要通过语言进行沟通,于是就会发生语言接触,语言接触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一般说来,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都是由于语言的长期接触而产生的。壮语对广西各汉语方言的影响也是由于长期接触的结果。

广西的壮族与汉族的交往历史由来已久。史料记载,壮族的先民百越民族最早居住在岭南地区。尽管岭南地区与中原的交流历史久远,但两地之间的深入接触则始于秦代。秦始皇三十三年⑦建立了桂林、象郡和南海⑧三郡。从此以后,汉族人民才大量移居到现在的广东、广西。南来的汉人并不是来自一时一地,因而传入广西的外来语言也多种多样。说不同方言的移民长期互相交往,并且受到当地壮侗等语言的影响而逐渐形成一种比较一致的“古平话”(桂北平话与桂南平话分歧较大是后来发展的结果)。这种古平话在当时既是广西各地汉族人民的交际用语,又是汉族和当地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主要交际用语,也是官场和文化教育方面使用的语言。西南官话是明清两代才逐渐进入广西的,在明清之前,广西局部地区已经有了粤语,只是在明清两代才开始大量进入广西。官话广泛使用于壮、侗、苗、瑶等民族聚居区,粤语则是南来的广东移民凭借他们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在广西东南部扎下了根,最后逐渐成为广西东南部的主要汉语方言。客家话和湘语进入广西的时间较短,闽语使用的人口很少,因而这三种方言跟壮语的接触较少。

作为广西土著民族的壮族,与生活在广西的各个民族互相往来,壮语也与外来的汉语各方言长期接触,导致了语言间的相互影响,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寻觅到壮语先民曾使用过的古壮侗语遗留在广西各汉语方言尤其是广西白话中的痕迹:

(一)声母m、n、ŋ、l配调的变化

在壮侗语族语言中,这四个声母与阴调、阳调都可以相配组词,但由于m、n、ŋ、l属于次浊声母,在现代汉语各方言中它们只与阳调字相配。而在广西境内各地的白话中,m、n、ŋ、l四个声母不仅与阳调字相配,而且与阴调相配的情况也十分普遍,这与壮侗语的影响有关。

(二)古塞擦音字的塞音化、擦音化

在壮语武鸣标准语的语音体系中凡缺乏塞擦音声母的,汉语借词中古部分塞擦音字在武鸣壮语中通常被念成擦音,如精母字:ɕaːk7作、ɕe3姐,清母字:ɕaːt7擦、ɕo1粗,从母字:ɕi6字、ɕok8族。而在广西一些县市的白话中也出现了中古部分塞擦音字读为塞音或擦音的现象,例如精母字读为塞音即是勾漏片白话的一个特点,如北流话大部分古精、清母字分别读t、t‘,容县白话的古精、清、从母字则分别读t、t‘、ɬ。

戴庆厦先生认为,粤语古塞擦音字的塞音化、擦音化很可能是受到壮侗语古塞擦音读为塞音、擦音的影响,而且,出现这种变化的粤语区与古心母字读ɬ声母的地区基本重合,这与壮侗语的影响密切相关;

(三)古清塞音声母字浊化

勾漏片白话中的古清唇塞音帮母字浊化成b,舌尖清塞音端母字以及舌面清塞擦音精母字浊化成d。戴庆厦先生认为,这种现象的引发点是塞擦音字的塞音化,粤语跟壮侗语发生密切接触后,原来的清塞音声母受壮侗语的影响而演变成了今天的浊音。

(四)韵母介音消失与元音a的长短对立

在壮语的复合韵母中,韵母的主要元音一般都分长短,其中以a为主要元音的各韵最齐。而粤语的元音a也长短对立,可以区别词义。广西钦州、合浦、平果等地的白话中也有a元音长短对立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与白话自身介音的消失有一定的关系。介音消失在汉语方言群中十分少见,但在广西白话中却很平常,《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中所记载的四个片代表的点中,只有勾漏片的玉林白话韵母是有介音的。作为韵母介音不够发达的壮侗语,韵母的主要元音又分长短,这样的韵母结构特点必然影响了与其长期接触并共时存在的白话韵母系统的发展。

(五)“先”的后置

汉语在用“先”作状语表示动作时,是用“主语+先+动词”的结构形式,而广西白话、官话、客家话中“先”的用法都有“主语+动词+先”的结构形式,这与整个壮侗语的用法完全一致。此外,广西官话还有把“后”也放在动词后面的用法,如:你走先,他走后;小王排先,老王排后。歌剧《刘三姐》中有句莫秀才的唱词:“我会耙地会犁田,牛儿走后我走先”即是“先、后”两个副词后置的最好明证,这是按照壮语中状语后置的句法结构来唱的。

上述五种现象充分说明了历史上的古壮侗语与广西各汉语方言尤其是广西白话曾经有过密切的接触。因而,在这些汉语方言中保留了若干壮侗语的底层现象。其实,仔细考察我们会发现,今天的汉语各方言,在与壮语共时接触的过程中仍然或多或少地受到壮语的影响。

一般说来,语言之间存在着语言使用状况、使用人口的多少、使用范围的大小、使用者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了语言的强弱之分。关于语言强势与弱势的问题,戴庆厦教授曾于2006年11月24日在广西民族大学召开的第五届国际双语学研讨会上,作过题为《构建双语和谐的多语社会》的发言,其中谈到了双语竞争的必然性、语言互补的可能性以及双语和谐的必要性的问题。他认为,双语存在着不同的功用,语言功能的差异造成了双语的竞争。此外,李云兵在其《论语言接触对苗瑶语语序类型的影响》中认为:“语言接触导致的语言影响,既有单向性,也有互向性……母语和目的语的相互影响,大多发生在多民族杂居地区。如果其中一种语言处于相对的强势,具有特定的社会功能,并且成为区域共同语,那么,这种共同语就会影响其它语言,而其它语言对共同语的影响不大。”

在广西这样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我们或许可以把双语的竞争理解为汉语和民族语的竞争。由于少数民族人口中壮族人口占大多数以及壮族在广西的广泛分布,从一定意义上说,广西汉语与民族语的竞争又主要表现为汉语与壮语的竞争。同时,众所周知,在与壮语的竞争中,汉语具有特定的社会功能,一直处于相对的强势,成为了强势语言,经济文化的发展却带来了壮语交际功能的退化萎缩,使其在与汉语的竞争中因处于不利地位而逐渐成为了弱势语言。语言在长期的相互接触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彼此吸收对方的某些成分,但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必然是强势语言对弱势语言的影响远远大于弱势语言对强势语言的影响。在广西,壮语作为一种弱势语言,与广西本土通行的作为强势语言的汉语各方言共时存在,学者们对于汉语对壮语的影响这个话题十分熟悉,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领域涉及到了壮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可以说这种研究是全面而颇有成果的,比如在壮语吸收汉语借词方面的研究,相关论著屡见不鲜。但对于弱势语言的壮语对强势语言的各汉语方言的影响,比如汉语吸收壮语词汇以及各种成分的研究等等,历来不被学者们重视,鲜有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成果面世。关于壮语对广西汉语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具体影响,笔者另有文章进行详述。

注 释:

①1997年改为贺州市,下文同。

②桂平和崇左分别于1994年和2002年改为桂平市和崇左市。

③砚广土语和文麻土语在云南境内。

④邱北:在云南,后改为丘北。

⑤一说在广东省有连山土语,共8个土语区。

⑥壮傣语支:或称台语支、壮泰语支。

⑦即公元前214年。

⑧桂林郡治约在今广西桂平,象郡郡治约在今广西崇左,郡治在今广州。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2]梁敏,张均如.广西平话概论[J].方言,1999,(1).

[3]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少数民族语言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4]罗美珍.论族群互动中的语言接触[J].语言研究,2000,(3).

[5]梁敏,张均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民族语言的相互影响[J].方言,1988,(2).

[6]戴庆厦.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关系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

[7]李云兵.论语言接触对苗瑶语语序类型的影响[J].民族语文,2005,(3).

(韦琍 南宁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教务处 530022)

猜你喜欢

影响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民法典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一张图告诉你:2014年,中央如何影响你生活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你喜欢什么样的床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