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他+数量+(……)”与双宾结构的关系

2009-08-04

现代语文 2009年6期
关键词:数量

陈 香 白 荃

摘 要:学者们一般认为“V+他+数量+(……)”是双宾结构中的一种形式,经过对“V+他+数量+(……)”的分析,我们发现“V+他+数量+(……)”与双宾结构关系较为复杂,某些形式可以既作“V+他+数量+(……)”解释,也可作一般的双宾结构来解释,某些“V+他+数量+(……)”不能做一般双宾结构来解释。

关键词:“V+他+数量+(……)” 双宾结构

一、引言

黄伯荣等[1]对现代汉语中双宾结构的定义是:“及物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既涉及人、又涉及事情,因而带双宾语。能带双宾语的动词一般含有接受、交接的意义。”按照这个标准,我们结合胡裕树[2]、张志公[3]、李永[4]等人有关双宾结构的观点,将双宾结构的特点概括如下:

(一)述语一般含有接受、交接的意义,为及物动词中的三价动词或三价结构体。

(二)动词后连续出现的两个名词性成分分别是与事和受事(或受事变体:结果、表称等),有一个缺位就会影响其基本句式语义,从而也就不是双宾结构。

(三)名词性成分在述语后连续出现,并且分属不同的句法层面,彼此没有直接的结构关系。

类似于“睡他三天三夜”“写他五篇文章”等类型的“V+他+数量+(……)”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该结构中的“他”在语音上只能轻读;在语义上“他”虚无所指,既不能指人,也不能指物;在语用上“他”具有表语气的功能。我们将具有以上特点的结构统称为“V+他+数量+(……)”结构。

“V+他+数量+(……)”结构与双宾结构相比,对应的特点有:

1.述语可以是及物动词中的三价动词,也可以是二价动词,甚至是不及物动词①,但不能是二价结构体或三价结构体。

2.“V+他+数量+(……)”结构中的“他”可以省去,“V+数量+(……)”能成立,不会影响其基本句式语义,但会影响语气的表达。

为了加强双宾结构与“V+他+数量+(……)”结构的对比,我们所谈的双宾结构指的是人称代词“他”作近宾的结构。

二、“V+他+数量+(……)”结构与双宾结构的歧义现象

有些语言片段具有歧义,既可作双宾结构来理解,也可作“V+他+数量+(……)”结构来理解。具有歧义的语言片段的特点有:两个结构的动词都具有三价性,动词后面都具有相同的形式②。从动词的语义看又可以分为给予类、取得类、表称类、问欠类,如:

(1)灌他二两 (给予类)

(2)吃他两个 (取得类)

(3)评他个模范 (表称类)

(4)先欠他几天再说 (问欠类)[5]

例(1)可以作两种解释:作“索性灌二两”解时“他”虚无所指,该结构属于“V+他+数量+(……)”结构;作“把他灌二两(酒)”解时,“他”确指某人,该结构是给予类双宾结构。例(2)作“索性吃两个”解时“他”虚无所指,该结构属于“V+他+数量+(……)”结构;作“吃他的两个”解时“他”确指某人,“他”与后面的“两个”具有领属的语义关系,“他”是(人代)“他”,该结构属于取得类双宾结构。例(3)作“索性评个模范”解时“他”虚无所指,该结构属于“V+他+数量+(……)”结构;作“评他为模范”解时“他”确指某人,“他”是(人代)“他”,该结构属于表称类双宾结构。例(4)作“索性欠几天再说”解时,“他”虚无所指,该结构属于“V+他+数量+(……)”;作“先欠他的(东西),过几天再说”解时“他”是(人代)“他”,该结构属于问欠类双宾结构。

由于这几类动词所在的语言片段具有歧义,因而我们不将这种既可作双宾结构解又可作“V+他+数量+(……)”结构解的语言片段作为两个结构对比的主要对象。我们用来对比的语言片段是:能代表双宾结构本质特点③的语言片段1,能代表“V+他+数量+(……)”结构本质特点的语言片段2,并且语言片段1和语言片段2尽量不具有歧义。

能代表双宾结构本质特点的语言片段1可以分为四类:给予类、取得类、表称类、问欠类④。这一些结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也可作“V+他+数量+(……)”结构解。这些结构是作双宾结构解还是作“V+他+数量+(……)”结构解,关键在于“他”是实指还是虚指:当“他”是(人代)“他”时,“他”回指上下文的某个成分或指具体语境中的某个事物,“他”实指,(人代)“他”所在的结构是双宾结构;当“他”没有回指上下文或指向语境中的某个事物,“他”虚无所指时,“他”所在的结构是“V+他+数量+(……)”结构。在双宾结构中,当我们侧重将“他”看作虚指,而不回指上下文的某个成分或指向具体语境中的某个事物,“他”只表纯语气的功能,这种双宾结构又可作“V+他+数量+(……)”结构理解。

三、“V+他+数量+(……)”结构与双宾结构的非歧义现象

当双宾结构中的数量词组为指量词组时,“他”能找到所指对象,是第三人称代词,这种语言片段不具有歧义,为双宾结构,不能作“V+他+数量+(……)”结构来理解。如:

(5)给他这五元钱。

例(5)中的远宾语“这五元”为指量词组,“他”不能理解为虚指的“他”,“他”为第三人称代词。

有部分“V+他+数量+(……)”结构不具有歧义,当“他”不回指上下文的某个成分或不指具体语境中的某个事物,“他”虚无所指时,“他”所在的结构是“V+他+数量+(……)”结构,这是我们用来与双宾结构进行对比的主要对象。

不具有歧义的“V+他+数量+(……)”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动词为及物动词中的二价动词,同时不具有交接的语义。根据“V+他+数量+(……)”结构中“数量+(……)”的不同又可分为动词的结果宾语和受事宾语两类。

1.结果宾语

结果宾语所在的“V+他+数量+(……)”结构中的“他”在动作发生以后产生,语义上可以与“数量+(……)”具有领属关系,但这种领属关系不是“他”所固有⑤的,如:

(6)今年我们村先挖他两个鱼塘,再盖一个养鸡场。

例(6)在动作发生以后,“他”可以与“两个鱼塘”具有领属关系,如“他的两个鱼塘”。但“两个鱼塘”不是“他”所固有的,这种语言片段只能理解为“V+他+数量+(……)”结构,不能理解为双宾结构。

如果动作发生以后,“他”与“数量+(……)”具有领属关系,并且为“他”所固有,“他”所在的结构具有歧义,既可作双宾结构解,又可作“V+他+数量+(……)”结构解。试比较:

(7)你每天作他一篇,我替你看看。 (“V+他+数量+(……)”结构)

(8)咬他两道牙印儿 (具有歧义,既可作双宾结构解,又可作“V+他+数量+(……)”结构解)

例(7)中的“一篇(文章)”是动作的结果宾语,当动作发生以后,虽然“他”与“一篇(文章)”在语义上具有领属关系,即可以是“他的一篇文章”,但“一篇文章”不能为“他”本身所固有,这类结构不具有歧义,属于“V+他+数量+(……)”结构,不能作双宾结构解。例(8)中的“两道牙印儿”是动作的结果宾语,当动作发生以后,“两道牙印儿”可以被“他”所拥有,如咬了他两道牙印儿以后,他脸上出现了两道牙印儿,“他”与“两道牙印儿”具有领属关系,并且“两道牙印儿”为“他”所固有。该结构具有歧义,既可作双宾结构来理解,也可作“V+他+数量+(……)”结构来理解。

不能作双宾结构解的“V+他+数量+(……)”结构中的结果宾语省去后,“V+他”不能成立;能作双宾结构解的“V+他+数量+(……)”结构中的结果宾语省去后,“V+他”能成立。如:

(9)挖他两个鱼塘→*挖他(“V+他+数量+(……)”结构)

(10)咬他两道牙印儿→咬他(具有歧义,既可作双宾结构解,又可作“V+他+数量+(……)”结构解)

2.受事宾语

受事宾语所在的“V+他+数量+(……)”结构中的“他”不管在动作发生以前还是动作发生以后,语义上不与“数量+(……)”具有领属关系。如:

(11)一辈子改他三百六十行(“V+他+数量+(……)”结构)

例(11)中的“改”是及物动词中的二价动词,且不具有交接性,我们不能将这一例句理解为“一辈子改他的三百六十行”,“他”虚指,“他”不是(人代)“他”,这一结构属于“V+他+数量+(……)”结构。如果及物动词具有三价性,则所在的结构具有歧义,既可以理解为双宾结构,又可以理解为“V+他+数量+(……)”结构。如:

(12)买他两盏灯 (具有歧义,既可作双宾结构解,又可作“V+他+数量+(……)”结构解)

例(12)中的“买”表面看来是一个二价动词,但在这一结构中,“买”也可以具有交接性,是及物动词中的三价动词,该结构中的“他”能与“两盏灯”具有领属关系,即理解为“买他的两盏灯”。该结构具有歧义,既可作双宾结构解,又可作“V+他+数量+(……)”结构解。

(二)动词为不及物动词。根据“V+他+数量+(……)”结构中“数量+(……)”的不同又可分为时量词组、动量词组和(数)量……结构。

1.时量词组。如:

(13)睡他一会儿

例(13)中的“睡”是不及物动词,“他”在动作发生以前和动作发生以后都不能与“一会儿”发生语义关系,“他”也不能回指上下文的某个成分或指具体语境中的某个事物,“他”虚无所指,所在的结构是“V+他+数量+(……)”结构,不具有歧义。

2.动量词组。如:

(14)走他一趟

例(14)中的“走”是不及物动词,“他”在动作发生以前和动作发生以后都不能与“一趟”发生语义关系,“他”也不能回指上下文的某个成分或指具体语境中的某个事物,“他”虚指,所在的结构是“V+他+数量+(……)”结构,不具有歧义。

3.(数)量……结构。如:

(15)学校一群陌生的年轻人中跳一个通宵的舞,然后回到学校倒在床上睡他个天昏地暗。

例(15)中的“睡他个天昏地暗”中的“睡”为不及物动词,“他”在动作发生以前和动作发生以后都不能与后面的部分发生语义关系,“他”也不回指上下文的某个成分或指具体语境中的某个事物,“他”虚指,所在的结构是“V+他+数量+(……)”结构,不具有歧义。

综上所述,不具有歧义的“V+他+数量+(……)”结构具有的特点是:无论在动作发生以前还是动作发生以后,“他”与“数量+(……)”都不会发生语义关系⑥。

内容注释:

①在说明动词的语义特征时采用了价这一概念,这是为了进一步比较两个结构中动词的异同,因而双宾结构中的动词要求一定具有三价性。

②“V+他+数量+(……)”结构中的“V”不能是二价结构体或三价结构体,因而具有二价结构体或三价结构体的语言片断不具有歧义,即只能理解为双宾结构,不能理解为“V+他+数量+(……)”结构。

③双宾结构的本质特点即上文提到的双宾结构的特点。“V+他+数量+(……)”结构的本质特点同理。

④主要采用了黄伯荣、胡裕树、张志公、李永等人的观点。

⑤固有指的是“他”与后面部分之间的领属关系具有永恒性。如“他的两个鱼塘”中,“他”与“两个鱼塘”不具有固有性,“两个鱼塘”可以发生转移而成为别人的;“他的两道红印儿”,“他”与“两道红印儿”的关系具有永恒性和固有性,他的两道红印儿出现以后,就成为“他”的一种固有属性,“两道红印儿”不能发生转移而成为别人的。

⑥结果宾语所在的结构中的“他”可以与“数量+(……)”具有领属关系,但“数量+(……)”不能为“他”所固有。

引用注释:

[1]黄伯荣,1981年,第359页。

[2]胡裕树《现代汉语》(增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第358页。

[3]张志公主编《现代汉语》(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22页。

[4]李永《配价语法理论框架下的汉语双宾结构》,宁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

[5]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77页和119页。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

[2]胡裕树.现代汉语(增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3]张志公.现代汉语(中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4]李永.配价语法理论框架下的汉语双宾结构[J].宁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4).

[5]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一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陈香 白荃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100875)

猜你喜欢

数量
Count the Animals
空间向量数量积的相关计算
数量:新年来碰杯
角:开启位置与数量关系的探索
感知6以内的数量
头发的数量
向量数量积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应用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在比较中发现 在发现中“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