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如何体现情感诱导
2009-08-04王有贤
王有贤
所谓“情感”,是指人对客观现象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情感诱导是施教者以这种态度和体验为主,对被施教者施以诱发引导,从而达到增强教育效果的一种教育方式方法。它是使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内在意识和外在行动的先导和中介,具有增强教育效果的功能。
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实施情感诱导,以最大限度发挥其教育功能呢?关键是一个“爱”字,即热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尊重是启迪学生心扉的钥匙。只有建立了融洽的情感氛围,做好细致的“导行”工作,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班主任可亲、可敬、可信赖时,他们的心灵之窗才会打开,教育才能奏效。
一、讲究诱导语言。情感诱导中,语言表达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同样一件事,是关心询问,还是训斥指责,其效果迥然不同。以学生迟到为例,有的班主任见到学生迟到,便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有时甚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训斥、挖苦。结果,有些因故(家中的确有事的)迟到的学生便认为老师太不近人情,进而产生抵触情绪;个别无故迟到者,也会因心理逆反而来个“破罐破摔”。因此,只有诚心诚意地询问其迟到原因,分析迟到造成的损失与影响,并帮助他们寻求避免迟到的办法,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
班主任每天与学生交往频繁,在情感诱导中,不仅要讲究语言表达方式,还应注意眼睛表达情感的功能。班主任的目光,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时时在变换中传递教育的信息,经常向学生投注自己的期待,让学生在期待中相信自己能够改正错误,获取成功。
二、注意身教诱导。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这是因为,对学生来说,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最有象征意义的人物。
要做好情感诱导,班主任应参加学生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使自己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把握好教育契机,以增强教育效果。学生都有渴求进步以及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班主任的行动是无声的命令,班主任身体力行,学生也会把班主任作为学习效仿的榜样。
三、用肯定积极的情感,因势利导。班主任在和学生的接触中,要善于随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捕捉学生心灵的火花,点燃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之光,使他们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以教学为例,日常教学中,有些学生在回答教师提问时,常说出出人意料的话来,其中不少话蕴含着一定的智慧,我们应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正视学生表露出来的情感,对积极的情感,要保护、引导,对消极的情感,要进行调节、转移、沟通和转化。
四、诱导应严而有度。在情感诱导中注意“情”不等于放纵、护短和迁就,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当然,严要有“度”,超越了“度”就破坏了“情”。比如,班里有位男生由于长期养成了散漫习气,因此,迟到,上课说话,做值日、课间操不认真等现象经常发生。要想让他一下子改掉所有毛病,那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应采取逐步帮助他改正错误的办法,一点一点地提高要求,有进步就给予肯定,重犯错误就耐心帮助,使他增强改正错误的勇气与信心。长此以往,该学生就会从根本上转变过来了。因此,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不加分析地一味批评、指责,否则学生就会误以为老师不通情理而形成逆反心理,这不但无助于纠正学生的缺点错误,反而会增大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另外,在评价学生时,要注意看基础,看发展,看整体,克服成见,摒弃“定型效应”,对应该肯定的充分肯定,对缺点错误则应多从正面启发诱导,指出努力方向。
五、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这是实施情感诱导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班主任对学生往往无形中形成了分明的厚薄之情。对聪明伶俐或听话的学生,给予许多热情、器重与怜爱;对笨拙或调皮的学生则给予轻视、冷漠。实际上,后一类学生更需要班主任的关心、帮助与鼓励。有了这些学生的支持与拥戴,才会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有基础、有威信、有保障;失去了他们,工作就难以全面开展。只有从情感上、行动上对学生一视同仁,对优差生在人格上平等相待,师生之间的情感才得以沟通,才能真正形成一条无形的情感纽带。这是一种微妙的教育艺术,掌握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这一原则,情感诱导的实施才能成效卓著。
总之,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急躁、粗暴、冷漠、厌恶是永远无法发现孩子心中的“锁簧”的。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是教师必备的修养。以“爱”为根基的情感诱导,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之所在!
(责编 周侯辰 英 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