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探析
2009-08-04赵海
赵 海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的增多,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显露,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维护、心理问题的矫正,需要具有健康心理的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重视。日本的一项调查也证实,教师患心理疾病的比例比一般人高。
一、教师心理问题成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对富裕生活的期望与工资、地位的偏低;教师的无私奉献与社会上人们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世俗功利之间的反差;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激烈的竞争;由于人事制度的改革,下岗、待岗的威胁;社会上的虚伪、欺骗与教师待人待事的诚实认真;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的需要与教师工作的交际面窄;过高的期望值和现实之间的矛盾,这些强烈的对比反差使得辛勤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极易产生精神压力而导致心理不平衡。
2.教师职业的影响。教师是个特殊的职业,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理念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又要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学法,不断提高教学成绩,还要应对继续教育、评优选先、职称晋升等压力。终日忙忙碌碌,超负荷运转的高付出与无法与之相匹配的低回报,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值,使得教师的工作在全社会的监控之下,处于社会舆论的焦点,压力自然是比其他职业大。
3.个人因素。教师自身的性格特点、知识水平、情绪的稳定程度,个人过高的期望值,看待事物理想化,对自己的身份、角色意识模糊,对自己个性认识不够,家庭关系、子女升学、就业的压力,不满足于现有的地位、物质生活,不会调节自己的学习、生活压力,都会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而影响心理健康。
4.学校管理方式及环境的影响。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升学率过高的期望,促使各级管理部门及学校对教师工作以教学成绩及升学率为评价教师工作的唯一方式。奖励与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各种考核评比的增多,学校管理中出现偏差,如分配不均、用人不当、待遇不公、学非所用、能力强而得不到重用,学校领导对教师精神生活、心理问题缺乏关注,部分学校教师之间人际关系淡漠、紧张,封闭和缺乏交流的环境,严重威胁着教师的心理健康。
二、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对策
1.自我调节是心理健康的关键。作为教师,必须适应教师职业紧张而繁忙的工作特点,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既然走上教师之路,就应该在工作中努力释放自己的光和热,敬业爱岗,宽容大度,既来之则安之。面对紧张的工作学会减压、学会放松,在和同事、家人、朋友交流中面对现实,调整心态,放松自己。通过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理解领导,理解同事,理解家人,待人处事真诚坦然。
2.自我教育,增强心理健康观念。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己优良的意志品质和正确的教育观,培养积极愉快的情绪和有效的情感,采取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防止过度疲劳,要增强心理健康观念,加强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正确面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接纳别人,不断提高对社会的认识水平,自我激励、自我满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更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3.淡泊名利,培养豁达的人生观。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要淡泊名利,淡然处世,要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工作,心态坦然,否则心态就会失衡,不利于心理健康。面对一切功名利禄泰然处之,处事不惊,遇事冷静,做到“得意时坦然,失意时淡然”,得失随缘,心中无悔,遇挫折沉着应付,襟怀坦荡,豁达、开朗。
4.培养广泛的兴趣。教师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如体育运动、静坐、听音乐、欣赏文学作品、练习书法、下象棋等,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越是繁忙,越要合理安排时间休息、娱乐,学会放松自己,缓解、释放心理压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交几个知心朋友,诉说心中的烦恼与不快。
5.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既要给予物质支持,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又要给予精神鼓励,表彰奖励先进,创造机会为教师晋升职称等,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还要关注教师的成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不断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建设和谐校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形成有序的竞争,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文艺活动,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正确对待升学及各种社会舆论,为教师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教师是树,心理健康是阳光。愿社会各界多关注教师,愿每位教师都以阳光的心态,健康地迎接灿烂的每一天,以健康的心理,饱满的热情培育祖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