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原因与对策

2009-08-03粟远荣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4期
关键词:农村课程教育

粟远荣

近年来,农村落实了国家“两免一补”的政策。修建了不少寄宿制学校,各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也在“控流保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农村中小学生的辍学率有所降低。根据2008年教育部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字,2007年全国小学五年巩固率达到99.4%,比2002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4.66%,比2002年提高了5.27个百分点。但是,该数据也反映了中小学辍学问题的严重性。小学生辍学率约为O.6%,辍学现象还没有得到完全遏止。中学生的辍学率约为5.34%,依然偏高。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农村地区的中小学辍学率还要高一些。本文将探讨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以求对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有些许参考意义。

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现象严重的原因

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系统、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

1,农村教育系统方面的原因。一是教材内容难、考核方式单一。目前,我国中小学教材普遍较难,考核方式单一,一些学生听不懂、学不进、考不好,由此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直至辍学。二是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单调。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学校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小学除了文化课程学习外,很少组织课外活动及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枯燥乏味的校园学习生活,丧失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成为农村学生辍学的又一重要原因。三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够。农村中小学的一些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教育教学方法十分简单,甚至体罚学生,使学生感受不到温暖,产生厌学心理。四是农村小学布局不合理。为了节约教学资源,许多地区撤消了村级小学的教学点,只在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实行寄宿制教学。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太小,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到远离父母的学校上学,生活、学习、交通等方面都不方便,就学成本上升,一些学生因此而辍学。

2,农村社会方面的原因。中小学生心理和生理上都不成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易受到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是网络游戏的影响。现在农村学校附近有许多网络游戏室,对农村中小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一些不法经营者利欲熏心,无视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使一些中小学生在课余甚至上课时间都在泡吧。学生一旦痴迷上这些,就会无心学习,经常逃学、旷课,最后导致辍学。二是色情暴力因素的影响。社会上宣扬色情、暴力的电影、游戏、书籍等,对中小学生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受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组织、参加学生帮会,有的学生早恋,失去了学习兴趣,最终辍学。三是不法用工的影响。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违反国家劳动法规使用童工,也是造成一些中小学生辍学外出打工的重要原因。四是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在如今大学毕业生就业普遍困难的情况下,能否找到工作,找到工作的好坏,与学生父母等人所拥有的权力和社会关系息息相关,与学生自己的学习关系不大。就业中这种不合理、不公平现象的存在,会使学生觉得读书无用,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导致部分农村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3,农村家庭方面的原因。一是家庭贫困。高等教育高达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不是农村贫困家庭可以承担的。虽然国家有助学贷款提供帮助,但是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学习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无法就业,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就得不到回报。这种高投入和低产出的不对称,使许多农村贫困学生升学抱负被弱化,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失学人数增多。二是家长法律意识淡薄。农村地区观念相对陈旧,一些家长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对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顾眼前利益,让学生早点赚钱,导致部分学生辍学。

4,农村义务教育执法方面的原因。义务教育执法不严也是导致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义务教育验收检查部门,在进行辍学率检查时不认真负责,往往只查看报表数字,没有进行实地查看,对检查中发现的弄虚作假行为,也没有依法予以严厉惩处。这种执法不严的态度,导致了中小学弄虚作假的现象大量产生。往往上报的是一个数字,而实际的却是另一个数字。以河南省商丘市某县为例,该县上报辍学率2%。但实际辍学率9%以上。相对于真刀真枪地“控流保学”,弄虚作假成本低、风险小,使一些学校降低了“控流保学”的积极性,导致辍学率的上升。

当然,农村学生辍学也有其个人方面的原因。缺乏远大理想、意志薄弱、好逸恶劳等,是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的主观原因。

解决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措施

1,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宣传和执法力度。一是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宣传力度。义务教育宣传工作是防止学生辍学的基本保证,农村各级政府和学校一定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农村基础教育得到全社会更广泛的关注。二是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执法力度。首先。继续做好“控流保学”工作。农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府及中小学要做好辍学情况报告、统计工作,一旦发现学生辍学,要及时上门动员辍学学生返校。其次,加大处罚力度。对子女未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家长或监护人进行批评教育,对拒不悔改的家长依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采取行政措施或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直至学生入学为止。对义务教育中消极怠工、弄虚作假的工作人员。也要予以严厉的查处。

2,进行农村中小学教材和课程改革。只有进行农村中小学教材和课程改革,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才能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一是要进行农村基础教育教材改革。从目前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学生根本不可能都去上大学。他们绝大多数,只能回乡务农、创业或者外出打工。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建构适应农村地区学生发展需要的现代化课程,在原有的、单一性的学术类课程结构中,引入农业科技和职业技术类课程,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农村学生毕业后更好地从事农村建设,并且为乡镇企业提供大量的初、中级技术工人和经营管理人员。二是深入开展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农村中小学要努力贯彻国家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除开设文化学习课程外,还要认真开设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技能等课程,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另外,我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高级技术人才,同样也急需现代新农村的新农民。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农村中小学课程。譬如,可以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当地农作物的产量;可以让学生学会一门或几门养殖技术,改善家庭经济条件等等。

3,加强农村中小学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恶劣的周边环境,往往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辍学的发生。教育管理人员应积极探索优化社区环境的途径与方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土壤”。

一是公安、司法、工商、文化、教育等多部门要齐心协力、互相配合,坚决取缔学校周边在政策范围内不允许存在的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厅等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法文化、娱乐场所,最大限度地消除不良影响源。

二是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周边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督、执法力度。对政策范围内允许出现的所有从事文化、娱乐经营的经营者进行培训和规范,聘请学校教师、家长等人担任监督员,及时举报违法违规操作的文化、娱乐场所。大力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农村中小学周边文化环境。

三是创建安全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要完善各项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形成良好的校园秩序和安全保障。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明和文化建设,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

四是规范用工制度。劳动部门要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切实加强劳动用工管理,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违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严厉查处非法雇佣童工的行为,对违规使用童工的业主及“流生”的家长施以必要的处罚。

4,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受教育不仅是权利,更是义务。要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要关注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解决网络成瘾、心理偏差等突出问题,培养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方式。

猜你喜欢

农村课程教育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