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样的“签到薄”不要也罢

2009-08-03张建平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4期
关键词:人本化值日制度化

张建平

学校有一本签到簿,专门用来记载教师早晨到校时间的。以前从未把它放在心上,可最近却引起我一些思考。

那天在“行政值日”桌边,当天的值日记载摊着,我无意识地扫视了一下,赫然——我的名字排在长龙的最后,记录时间:7:50。我一怔:距离到校时间还有5分钟呢!怎么就?再往上搜索,7:43、7:41……直到7:00,我吃惊不小,几个老教师竟然提前了50多分钟,再前翻,他们几乎每天如此。惭愧之余,我若有所思地离开了。

为何教师普遍存在“早早”到校的现象?我分析,主要是传统的舆论导向所致,强调做什么都讲究一定的提前量,认为早到学校是爱岗、敬业的具体表现。记得有一次学校会上,领导在“扬师德、正师风”时,说了这样的话:“签到簿上排在前面的总是那些人,排在后面的也是那些人(注:并未有人迟到,讲话也并无恶意。)!”这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次,大概是缘于教师个人的生活工作习惯。曾与一位老教师谈心:每天,“行政值日”还没有到校,你就来了,为什么呢?他解释,早晨起得早,在家没事干。自然就到学校来了。

诚然,教师早到校,可以批阅作业或做一些其他的工作,但我以为教师的工作量是一定的,完全没有必要早到校。如果这么早去班上辅导学生,势必剥夺了学生的自由时间,加重学生负担,也违反了教育常理。

签到簿是学校制度化管理的产物,是学校“考勤”的依据,对“出勤”曾起到一定的管理实效,现仍被许多学校普遍采用。但作为一种传统的管理手段,它体现的是对教师的管制、监控。在新课程理念注重学校“人本化”管理的今天,显得简单化,对教师的发展起到了非期望的阻隔作用。

首先,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其职业特点具有高度的自治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校园,一个知识层次、文化素养较高的群体里,据笔者平时了解,教师上班基本无故意迟到现象。而签到簿暴露的正是教师最不愿意面对的“信任危机”。可见,按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他们更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被肯定。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充分尊重、信任和合理利用教师的专业特点,尽可能简化不必要的干预手段,取消繁琐的形式主义的约束。减少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监控,强化教师的自控意识,鼓励教师自治、自主决断,提升教师的自我胜任感、自我控制感,增强功效感,使之成为自主、自律、自觉的自我管理者。

其次,使用签到簿也确实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教师们早晨到校时间相对集中,一本签到簿的前面往往站满了排队等候签到的人,耽误了时间,有时因招呼前面的老师代签而出现漏签的现象;遇到雨雪天则更不方便,湿漉漉的大门口,人群、雨具、交通工具混杂,显得拥挤不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到校的心情。也经常发生部分教师由于匆忙而遗忘签到,后为避免误解,还要做不必要的解释。

再次,签到簿的使用在客观上造成了上班前后次序的排名,会形成消极的心理暗示。也易于引起学校管理者的错觉,产生有失偏颇的舆论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教师“早早到”的现象,甚至滋生攀比的不良心理和行为。这不利于创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人本化”学校管理目的就是依托这种浓厚的校园文化来塑造人、发展人、提高人的思想水平,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内在的潜力。同时,“人本化”还要注重遵循人性形成的规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即使学校存在教师自觉“早早”到校,并忘我工作的教师群体,但如不顾惜身心的休息,所体现出的学校管理也是一种“伪人本化”。

相对于签到簿“刚性”的管制、监控,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倡导采用“软性”的暗示和认同。否定签到簿的使用,不是强调人性化不要制度化,而是让制度化充满人性化的温情。通过致力于教师价值观的形成和文化的管理特色,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结合起来。以“刚性”的制度管理和以师为本的“弹性”管理为支撑,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由制度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转变。

一位名校长的管理经验介绍:每天清晨,他都准时站在校门口,用微笑迎接每一位教师和每一缕晨光。我以为,此举实现了签到制礼仪化的管理创新,体现的是管理者对教师的一份弥足珍贵的尊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最好的“签到簿”应是校长。

猜你喜欢

人本化值日制度化
值日歌
小熊值日
以“人本化”管理模式促学校高效运行
面向人本化的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论国家主权维护与投资者保护的适当平衡
人本化管理模式在小学管理中的思考与实践
小河马值日
《今天我值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