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逆向思维训练初探

2009-08-01李秀芳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逆向事物阅读教学

李秀芳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很形象地说明了事物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而人的认识同样具有独特性、差异性。比如,写一棵小草,千百人写小草,千百篇不同样。同样,当你碰到问题,如果按照常规思维,从前无法解决的,不如“反其道而行之”,从反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去寻找出路,那么,一个很妙的聪明点子、一个很新颖的观点看法也许就轻轻松松地出来了。这种思维就是逆向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不人云亦云,而着眼于求异。当别人都说好的时候,想想里面是否潜藏着不足的因素,当别人都谈美的时候,想想其中是否隐含着丑的成分;反之,当别人都加以否定的时候,想想是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对事物若能作一番这样的思考,常常能慧眼独具,有所创见,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推陈出新,标新立异,让人耳目一新。那么,如何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呢?笔者介绍如下做法。

一、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逆向思维

阅读教学应遵循人的思维运动规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何人的思维运动都有“聚合——发散——再聚合——再发散”的运行过程。这个过程表明:①聚合是发散的基础,发散是聚合的延伸。聚合,又称统摄,在表现形式上就是广泛占有材料,吃透材料。只有这样,后期的发散才有可靠的保证。在这方面,古人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即在阅读上强调一个“多”字,着重一个“熟”字。古人让少年读书,先多背了再说。我们常常批评这种做法。其实,这是很有道理的,背多了,而且烂熟于心,到了一定的时候,一道新思维之光照入“积累”的原野,一切会“鲜活”起来;创造,会不期而遇,求异,会翩然而至。②“发散”之后还有“再聚合”。第一次“发散”是对前“聚合”的延伸,“发散”得出的结果,一般都是新的认识。但思考问题不能满足于此,而只能把“聚合——发散”看作思维运动的一个阶段。这样看待“发散”,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指导学生对“求异”到的结果进行“整合”,使之形成新的思考起点。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思维的束缚,许多学生思维单一,学得保守,学得被动。正如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在一篇谈治学的文章中讲道:“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才会发展。”因此,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常常有意识地渗入一些逆向思维训练,以期开启学生的思路、培养探求创新的能力,改变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

教材中可供逆向思维训练的材料有很多。如《项链》、《伶官传序》、《雷雨》等。对于这类课文,笔者在总结课文时常常要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这不但能进一步把握原文,而且能够引导学生进入一个认识的新天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积极思考,乐于探求创新的良好习惯。

例如,笔者在讲完了《项链》一文后,、启发学生思考:“本文主要批评了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思想。一夜欢乐,付出十年辛苦的代价。这在当时的条件下固然有它的道理,但我们若从这一中心的反面作一番逆向思维,可以想到些什么呢?”经过几分钟的思考,便有学生说:“老师,我要为鸡蒂尔德说句公道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美丽动人的姑娘、少妇呢?为了美,借了一条项链,不慎丢失,但她主动赔偿。为了赔偿,她一下子‘显出英雄气概,‘辞退女仆,‘迁进小阁楼,‘像一位穷苦女人一样劳作,‘艰苦生活十年,‘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粗壮耐劳的妇女,这些都证明玛蒂尔德虽好美,但欠债却能靠自己亲手劳动偿还,比那些出卖灵肉来享受的人要好上千百倍。她因此由一个雇用女仆、不劳而获的少妇,变成了一位粗壮耐劳的妇女,这说明她人格上的进步,而不是像有的人那样堕落。再说,这世上,谁又不向别人借个东西?倘若玛蒂尔德借一条项链也要横加指责,恐怕这世上人人都该因此被指责,那银行也必须停止贷款了。”这位同学刚说完,教室里章刻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看,这位同学还“逆”得蛮有道理呢!

显然,通过这样一番思考和讨论,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认识事物的能力,岂不是一举多得!

二、在写作教学中训练学生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训练不仅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在写作中同样适用,而且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运用逆向求异思维的方法,能让学生写出有独特见解的、观点新颖的文章。例如,在一次讲评学生习作《谈谦虚》一文时,针对多数学生的观点“谦虚使入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笔者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谦虚真的能使人进步呀?”过了几分钟,有位学生站起来发言:“谦虚未必能使人进步。如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题,想去向学习好的同学请教,可这位同学非常谦虚地说‘这个问题我理解的不是很透,你去请教老师吧。表面看,这位学习好的同学很谦虚,实际上此时的谦虚已经成了他保守自私的借口,所以说谦虚未必能使人进步。”的确,如果我们互相交换一个苹果,那么我们还是只有一个苹果,可如果彼此交换思想,那我们就拥有了两种思想,我们的思维就会更开阔,想象力也就会更丰富。

接着笔者顺势又出了几个作文题目:“开卷有益”、“旁观者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让同学们讨论。略加思考,同学们便踊跃发言了,有的同学说:“‘开卷未必有益,试想如果一个人整天沉迷于武侠、言情类等书籍中,无选择地盲目开卷,那么这样的开卷不但不利于我们的学习,还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这能说开卷有益吗?因此,我认为‘开卷未必有益,如果想说‘开卷有益,那么事先必须加一些条件,即看一些对我们的成长有益处的书,同时要求看书者必须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不能东张西望,心不在焉。”这位同学刚说完,又有一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近墨者未必黑,众所周知的屈原,他生活在昏暗的楚国,楚王昏庸,小人当道,但屈原并没有向南后郑袖等人屈从,宁可被流放,最终竟怀石投江,可谓‘出淤泥而不染。还有后来的陶渊明、李白,他们都能在污浊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己的操守和高尚的人格,因此说‘近墨者黑的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同学们各个说得有理有据,他们不但对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他们潜在的思维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可见逆向思维是不可忽视的。

由此可见,无论在阅读教学还是在写作教学中,都可以进行逆向思维训练,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现在许多学生经常为自己的成绩不理想而担忧、焦虑,甚至发展成为抑郁症。如果他们能够换个角度看自己现在的成绩,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虽然现在成绩低,但没有关系,这正是追赶别人的动力,起点低进步就会大。如果经过这样的心

理暗示,他们就会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想效果。

三、逆向思维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逆向思维虽然有许多好处,但是要想正确地运用逆向思维,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通常情况下,逆向求异思维是为了匡正谬误,揭示事物的本质,还事物以本来的面目。某些固有的观念、惯用的看法并不符合事物的本质,反过来思考,求异探究,也就发展了真理。如“出头的椽子先烂”、“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枪打出头鸟”等成语、俗语是旧意识的反映,今天我们则提倡。“敢为人先”、“张扬个性”,鼓励大家既要扫自家“门前雪”,又要管他人“瓦上霜”。所以要进行成功的逆向求异思维,就必须敢于破除习惯的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架,大胆设想。

(2)有时,“反其意而用之”只表现为局部范围的补充、发挥,并不一定要全部推翻原来的观点。

“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熟不一定生巧”、“弄斧应到班门”、“不看风焉能使舵”、“近墨者未必黑”等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申的合理的逆向思考。对于这一类的“反其意而用之”,一定要严格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严肃地探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3)更多的时候,逆向求异是出于表达的需要,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的主观感情。但一定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

逆向思维尽管有着强烈的主观色彩,仍应符合原来事物的某一特点,而不是“指鹿为马”。众所周知的蒋干,是个志大才疏的糊涂蠢才。你也为他写翻案文章,让他成为一个自告奋勇的“英雄”,这是妄加曲解,是不足取的。人人痛恨的秦桧是个为了个人利益而出卖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彻头彻尾的大奸臣,如果为了求异,把他写成一个保家卫国的大英雄,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是绝对不允许的。

(4)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求异的。如“骄兵必败”绝不能说成“骄兵不败”,再如“滥竽充数”绝不能说成“滥竽也可充数”,“温故而知新”绝不能说成“温故而不能知新”。如果不分情况,随意进行逆向求异,就会出现一些笑话。

总之,我们既要提倡逆向思维,又要对思维结果进行反思,有益的就坚持,不恰当的就放弃,要真正辨别其正误与优劣,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逆向事物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碳排放效应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
逆向应用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