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与发展战略选择
2009-08-01李子洲
李子洲
摘要:文章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历程经验出发,结合农村信用社发展实际状况,提出当前农村信用社应采取股份化、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实行财务可持续原则,发展成为管理先进、服务优良的现代金融企业,并针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战略,提出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经营优势、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将农村信用社打造成农村领域最大的社区金融机构。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发展战略;股份制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6-0009-03
当前中央对农村金融改革工作高度重视,提出要加快构建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以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问题,陆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农村金融体系进行重大改革。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一文明确表示国家将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原则,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并于2007年10月12日宣布扩大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试点范围,将试点省份从现在的6个省(区)扩大到全国31个省市区,此举表明国家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举措已经全面推开。
2008年10月,中央出台《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对农村金融改革提出了方向性要求,该决定指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人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在这里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建立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的要求,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已经非常清晰。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要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抓紧制定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实施办法,建立独立考核机制。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农村微小型金融组织可通过多种方式从金融机构融人资金,对农村金融改革又做了明确说明。
农村金融市场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新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过程已经开始,农村信用社作为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上垄断者或准垄断者的地位将受到严重挑战,农村信用社在新型农村金融体系中如何生存发展,如何正确定位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历程经验出发,结合农村信用社发展实际状况,提出当前农村信用社应正视历史,尊重农村信用社从未有过真正合作制,期间又多次试图恢复合作制而未如愿以偿的现实,不再坚持合作制发展路径,采取股份化、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实行财务可持续原则,逐步发展为农村市场上管理先进、服务优良的现代金融企业,并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战略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合理的农村金融市场主体构成
理想的农村金融市场应该是一个机构多元化的市场,通过农村金融组织及活动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在农村金融领域引入金融供给方的竞争,破除垄断或者准垄断局面。金融机构问充分有效的竞争能够提高效率,促进金融创新,扩大金融服务供给,促使金融机构按照服务产品的成本和风险实行风险定价,一个具有充分竞争性的市场可以使金融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
从各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情况来看,一个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应该是竞争性的商业金融、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同时存在,互为补充的有机统一体。在我国应该具体体现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目前的农村信用社、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组织、商业化小额信贷、政策性扶贫信贷以及非正式金融组织,它们都应该是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组成部分。
二、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战略定位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和改革思路上的多次分歧,农村信用社没有真正地实行过合作制,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与国有银行基本类似,农村信用社将贷款贷给谁、贷多少、抵押担保程序等均由信用社管理层以及行政管理部门所决定,事实上农民从来不认为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互助合作金融组织,而视同政府部门或国家银行的某类附属机构,导致农村信用社处于农民不承认信用社是自己的组织,政府不承认它是官办的金融组织,信用社职工也不承认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组织,造成农村信用社实际上处于一种“准官办”状态的尴尬境地。
在我国金融改革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在四大国有银行纷纷撤离农村金融市场,国家对民营银行长期以来实行禁人政策的情况下成为农村金融市场上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正规金融机构,承担了大量政策性支农业务。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的定位始终在商业化和政策性之间徘徊,对信用社的管理始终处于信贷软约束状态,结果是没有人对信贷资产的质量和经营效果真正负起责任,无法对农村信用社形成的大量不良资产进行清晰的责任划分,导致道德风险居高不下。我国的农村信用社,早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制组织,必须承认历史,尊重现实,按照市场原则,坚持股份制方向,围绕管理体制、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等三个关键环节,把农村信用社分期分批办成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
本文认为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实际的发展现状,已经不能也没有必要继续坚持合作制,应该按照市场化、商业化、股份化的方向进行改革,将农村信用社改造为独具特色的农村社区(县域社区)银行机构。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应该是农村金融领域最大的社区金融机构,以服务农村领域的各类经济主体为目标,努力成为农村市场上网络覆盖最全面,以零售金融业务为特色,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同时,对于国家政策性、扶贫性农村金融业务,可以利用农村信用社网络优势进行全面代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渠道作用。
三、充分认识自身差距,选择恰当发展战略
(一)县域金融竞争日趋激烈
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方向和市场定位日趋明确。农业银行股改已经完成,农业银行的目标是恢复县域金融主渠道地位,增设了“三农”政策与规划部、“三农”对公业务部、“三农”个人业务部等专门部室,专门攻占农村市场;农发行也在改革经营机制,增加商业银行功能和业务延伸,将在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上,利用低利率的政策,与同业展开竞争;邮政储蓄银行已经从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向各项贷款业务扩展,其经营目标也是农村金融市场,并经国家银监会批准与国家开发银行在县域开办银团贷款业务;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政策后,按照商业化原则运行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也将活跃在农村金
融市场上,特别是农村资金互助社很可能首先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兴起,应引起特别关注。农村金融市场将形成多家金融机构竞争的格局,对农村信用社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加上体制弱势、资本金势单力薄等客观条件都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不利。
(二)员工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较低
目前,农信社的相当部分业务人员,特别是部分管理人员,从学识水平、知识层次、年龄结构、发展理念等方面看,远不能适应金融理念不断更新、信贷工具不断改进、业务创新不断涌现的要求,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业务快速发展的“瓶颈”。
(三)业务创新严重滞后,技术手段落后
尽管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存贷款规模最大,网点辐射范围最广,但在服务手段、产品种类、技术创新等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其他银行。资产品种单一、负债品种单一、营销手段落后等都制约了农信社的发展,庞大的网络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四)历史包袱沉重
以河北省为例,由于历史原因,全省尚有大量的历年亏损挂账。不良贷款比例较高,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农信社整体经营效益的提高。
(五)内部控制薄弱,约束有力、激励有效的机制尚待建立
农村信用社目前有章不循、执行制度意识差、业务操作不合规等问题突出,多数省份的农村信用社未建立起有效的覆盖“全部业务、全部岗位、全部流程”的内部控制体系,风险隐患较大,既不是好的“部门银行”,更与现代的“流程银行”差距甚远。同时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差,对各项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极其不利。
四、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战略措施
(一)抢抓历史机遇,尽快发展壮大
当前农村信用社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和发展期,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来看,农村信用社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巨大挑战,农村信用社应该把握住当前改革发展的有利形势,充分把握农村金融处在重要转折期这一历史机遇。从总体上看,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农信社基本确立了在县域金融市场上的主体地位,未来一段时间内,网点优势仍将使我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新农村金融体系构建刚刚起步,尚未完善。农业银行刚刚股改完成,在短时间内难以抽出足够的精力顾及农村。邮政储蓄银行尚未真正建立起服务农村的信贷管理体系。农村信用社应该在这个历史机遇中深入进行产权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改革构建新的业务流程,尽快转换经营机制,抓紧发展,做大、做强。
(二)应该充分利用农村机构网点多、人员关系紧密的优势
这是农村信用社最具差别化的竞争优势,要利用长期积累的人缘优势,网点、人力资源规模优势,打造社区性金融服务品牌,建立更加密切的客户关系,努力成为县域内规模最大、辐射最广、业务最全、服务最好的金融机构。
(三)应发挥好农信社的经营灵活优势
农信社自主经营空间大、信贷权限大、利率定价灵活,这是其他金融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只要在依法合规经营、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抓住经营灵活的优势,提高效率,保持对其他商业银行的服务便捷、反应灵活的比较优势,就能巩同和扩大优质客户群体。
(四)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县域社区第一零售银行
核心竞争力就是具有价值的优越性、独一无二性、延展性、不可模仿性、不可交易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性。放到银行层面,就是指商业银行不易被模仿的、具有异质性的独特能力,是符项优势的整合体。当前实行股份制改革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普遍把个人金融业务作为其重点发展领域,围绕个人金融业务,在金融产品开发、机构及人力资源配备、资金投人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个人金融业务的优势在于:一是个人金融业务对全行利润贡献度较高;二是个人金融贷款业务的不良率最低;三是通过发展个人金融业务,可以较好解决机构网点整合所带来的员工相对富余的问题。
农村信用社应该借鉴商业银行的主要做法:一是稳定发展个人负债业务,此项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稳定的资金来源:二是发展个人和企业理财业务,满足客户的投资需要,同时提升品牌效应,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三是大力开展个人信贷业务。第一,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最快、开办最成功的当属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其基本做法是把住房开发贷款与个人住房消费按揭贷款实行紧密联动。第二,不断对个人贷款业务进行产品创新。农村信用社在开发客户适用的金融新产品上应该努力学习商业银行的先进做法,把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进行二次创新后为我所用,改变农村信用社产品单一落后的局面。
(五)细分客户资源,不断开发营销优质客户
农村信用社在县域内有许多潜在优质客户,关键是农信社能不能开发出来,开发出来能不能实行差别化服务,使客户感到满意,建立密切、稳定的关系。主要应该体现在:
1、大力开发居住在乡村的农户客户群。开发农户客户群,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信用户的评定和信用村镇的建设上,做到“三个依靠、两个结合、坚持一个原则”,即县联社要依靠县委、县政府号召推动,信用社要依靠乡镇党委、政府逐村安排推动,信用社客户经理要依靠村党支部、村委会具体扎实地实施评定工作;信用工程建设要与农村产业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经营结合起来,要与新农村建设(文明生态村建设)结合起来;要坚持农村信用社最终决策的原则。为调动和发挥基层农村信用社作为一线业务营销团队的作用,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增强市场营销的主动性,必须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营销、贷后管理和收回放在信用社基层机构,县级联社做好风险控制、风险监测、评价和后台服务保障工作。
2、对县域城郊接合部的私营企业、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开展授信业务。这部分客户群体因为多数是通过农村信用社支持成长起来的,与农村信用社有深厚感情,并且在县域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农村信用社应从中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优质客户,采取灵活便捷的服务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尽快使其做大做强。对已经进城的客户,我们应当采取跟踪服务的方式,县域的信用社要主动与城郊接合部的农村信用社机构沟通联系,以社团贷款方式共同做好服务。
3、开发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从目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特别是按揭贷款情况看,其收益比较稳定,贷款不良率最低,而且占用资本资源比较少,个人消费贷款一定程度上也分散了贷款集中度风险。
4、加快发展公司类优质客户贷款业务。农村信用社应当把县域内每个优质骨干企业作为信贷业务营销开发的重点对象,要力争成为县域优质骨干企业资金供应的主渠道。
5、适度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评估,对财力基础较好的县(市),可以支持政府平台公司对城乡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贷款,开办中长期贷款。
6、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做好业务创新。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很快,社会和居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越来越富于多元化、个性化,农村信用社应该围绕市场需求,及时进行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利率定价创新。
(六)构建良好的客户经理队伍
银行客户经理制,已被西方商业银行证明是能够带来巨大管理效应的金融创新,它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有效地控制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建立一支“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客户经理队伍是保证各项业务发展的基础,我国在1997年就开始引入银行客户经理制,农村信用社应该积极探索实行客户经理制的可行做法,切实发挥客户经理在向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和防范信贷风险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