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与生理训练的探讨
2009-07-31罗拥军
罗拥军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训练比赛小结研究法,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及生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内容、心理特点及其表现、影响心理的主要因素、提高途径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篮球 心理 生理 途径
1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了心理训练的资料进行了推理、分析。
(2)训练比赛小结研究法就平时教学、训练比赛巾运动员心理及生理方面引起的一些问题进行整理、分析。
2 分析讨论
2.1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本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心理训练是运动训练的组成部分。心理训续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较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提高运动技战术水平、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2心理训练的内容
心理训练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一般心理}I}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与专项运动有关的心理因素,由于在训练全过程均可安排又称为长期的心理训练。
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主要是针对具体比赛而进行的心理准备,一般在比赛前两三月开始练习,并一直持续到比赛期间。赛前专门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使运动员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以便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2.3心理训练的影响因素
影响篮球心理素质的因素很多,但可把它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主观方面的因素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智力水平、技术水平、对待训练的态度都是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其它如文化程度、神经类型等等,也会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和发展。客观方面的因素包括:教练员的指导水平、对训练的组织安排、采用的方法手段、同伴水平的影响,以及对方个子的高矮、对手的技术水平;正式比赛的实践,以及学习训练的环境、场地、
器材、时间等客观因素,也都会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3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
3.1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还没完全成熟,处在这一年龄阶段的运动员的他们的注意特点已经有较好的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尤其对独特、新颖、多样的训练方法倍感兴趣,同时他们也容易被一些新鲜事物所吸引。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感情很丰富,对比赛很兴奋易于冲动,常因一场比赛的胜负而大喜大悲。这与他们的神经系统的抑制较薄弱有关。
3.2青少年运动员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
根据我们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观察,教练员在比赛和训练中对心理训练重视不够,往往凭经验和习惯顺其自然,就事论事临时处置,致使青少年运动员大都不能正确认识正常兴奋和过渡紧张,缺乏白我抑制和调节的能力,打好顺风球,一遇到挫折就束手无策。这样对比赛成绩有很大的影响。
4 青少年运动员的主要表现
4.1平常中的表现
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的表现由于训练方法的单调和枯燥,运动员心理上表现为单纯、机械、目标不清楚。只知简单的训练,而不去考虑训练的效果、机械地完成任务、出现错误也不知是何原因。教练员安排他们一些简单的篮球技术、身体素质、游戏等,运动员开始还有兴趣,但时间长了,由于训练方法的单调和枯燥,使兴奋性下降。在篮球技术教学、训练中,教练员只教动作,而忽视了动作的一些理论知识、重点、难点的教学,由于运动员个性的差异性,有些运动员掌握动作快,有些掌握动作慢。教练在帮助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中操之过急。如时不时地打骂,更易导致运动员心理紧张、害怕,失去自信心,以致失去兴趣。
4.2比赛中的表现
4.2.1过度兴奋
队员赛前兴奋过早,使身体机能过早动员,能量过分消耗。表现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食欲不振、失眠、尿频,急于比赛。虽然信心十足,体力充沛,但由于用力过大、过猛,致使动作变形,难以发挥自己的其实水平。
4.2.2过度紧张
由于对比赛不能正确认识,对于选手实力强或者个子高的运动员过度的紧张焦虑产生恐惧心理,出现抑制心理。表现为血压下降、血色苍白、出冷汗、沉默寡言,不主动、不积极、求胜欲望降低,表现消极。
比赛中,比分领先时,盲目兴奋,沾沽白喜,过高的估计自己,不能按既定的计划打完比赛。
当比分接近时,盲目、急躁、不知所措。比分落后时,面对困难表现出消极畏惧的心理。
5 心理训练的提高途径
(1)提高运动员对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是实施心理训练的前提。各队都有辉煌的历史和难忘的教训,这是我们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的很好的教材,这样的素材可激发队员热爱集体、维护荣誉、不忘耻辱、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
(2)多给运动员一些激励和鼓励,对培养他们的兴趣等心理品质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更能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艺高人大胆,胆大艺更高”,其中包含了技术与心理之间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
(3)每次训练课安排内容要丰富,方法要灵活多样,对每一项练习都要有明确的要求,使运动员的训练目的明确。让运动员在练习过程中养成分析自己动作的习惯,教练员对出现的情况进行鼓励或纠正。这样可提高队员的良好的分析能力和正确的感知能力。
(4)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时,教练员应明确训练任务和指出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使队员在思想、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
(5)对于青少年运动员,他们很难适应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各种困难都可能影响队员的情绪。所以,赛前动员切忌过分,任务、目标要定得切实可行,不能让队员背着包袱上场。
(6)在比赛中,如出现了不利局面,会使运动员产生了紧张情绪,可以通过调整呼吸、放松肌肉来达到缓解的目的;或利用改变任务的方法,使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在新的任务上,来分散和转移运动员的紧张情绪,从而使比赛顺利完成。
6 青少年的生理训练的研究
(1)运球互拍。指在一块长、宽各5米左右的篮球场上或者平地上,里面站三至四人,每人一球。在此场内运球,运球的同时去击拍别人的球。此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球兴趣,在游戏中提高运球、控球、护球的水平,学生乐此不疲。
(2)一人运两球(接力)利用半个篮球场,运球迎面接力。一人左右手同时各运一球,从起点一直至终点。球若被运丢,则拾回从丢球处理继续。若一手推,一手运球则从起点开始,重来一次。此游戏对培养学生左右手运、控球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3)运传抢游戏。利用篮球场,游戏内与之平行1米处划一线为禁区(只许接球队员在内,其余任何人不许进),每队人数4-7人左右。游戏开始,在中圈跳球,获球的队通过运球和传球组织进攻,设法将球给本队的接球员,接球员接到球后,该队就得1分。同时守队则积极组织防守,努力断抢,利用运球和传球转守为攻。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得分多者为胜。
(4)躲闪运球在半个篮球场上进行。分成2组,一组在内4—7人,半场内每人一球进行运球,外围一组共三个球,把这三球滚或抛入圈中,击里面的人腰部以下,被击中或运球停止则出来,加入外围击球行列,至都被击中为止,换组进去继续进行。此游戏在运球基本掌握下才能进行,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视野和灵活性,提高控球能力。
以上四法可根据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自行调整场地的大小和球的多少等进行。
7 结论
通过对青少年篮球心理训练的研究,我们认为心理训练是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其内容包括:“一般心理训练”、“赛前专门心理训练”、比赛心理适应水平是篮球心理素质主要影响因素,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应从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分析能力、自身调节能力、教练主导作用几个途径入手。而生理方面,则可以通过本文说提供的四种趣闻训练法来进行训练,以提高其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震中.球类运动——篮球仁[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