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及矫治对策探析

2009-07-31任向东

商情 2009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

王 楷 任向东

【摘 要】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网络游戏本身的原因,有成瘾者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对于网络游戏成瘾者的矫治,需要综合考虑,根据不同情况选择行为疗法、认知疗法、药物治疗、家庭治疗、社会支持疗法、团体心理辅导等治疗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游戏成瘾 原因 矫治对策

网络游戏成瘾可以界定为:通过重复地使用网络游戏所形成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迷恋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愿望;同时产生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现象,对网络游戏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赖。

一、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网络游戏本身的优势

1.网络游戏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成就动机和心理感官刺激。网络游戏的升级设计较好地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成就动机,使得玩者的“成就感”越来越强,玩游戏的心理动机也就越强。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于一体的立体传播形态制造了良好的身临其境的效果,加上砍杀、枪战等火爆的内容,给人以很好的感官刺激,容易使人获得心理上的快感,渐渐就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固的条件反射,使得玩家更加沉迷。

2.网络游戏中人际交往的隐蔽性、自由性、广泛性满足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网络游戏中的人际互动超越了年龄、性别、文化和时空的限制,完全不同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人际交往模式,只要打开电脑,连接上网络,就可以与网上的数以十万计的同道中人共同享受游戏的乐趣,更能满足青年大学生的需要。

3.网络游戏的便捷性方便了大学生们的使用。网络游戏的进入门槛低,只要一台电脑就能满足需要,而目前电脑在高校当中已经较大程度的普及,加上受利益驱动而遍布学校周围的网吧,使得大学生们接触网络游戏,较少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大学生网络游戏的成瘾。

(二)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的自身原因

1.学习压力及学业成绩不佳。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学习成绩总归会有高下之别,尤其是工科学生的学习压力更大。而无论从现今的教育体制还是社会文化传统,或者家长的观念来说,学业成绩都是评判学生优劣的极为重要的因素。这种学习上的压力使得大学生容易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寻求解脱与满足,通过网络游戏世界里的升级来摆脱现实世界带来的自卑感,满足对优越感的追求,然而更快地升级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就更加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业,这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2.人际交往的困惑。现今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人的宠爱,加上成长环境比较单一封闭,容易养成倔强、任性、自私等性格弱点,这些使得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欠缺,而社会贫富分化和区域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更加使得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困惑不断增多。现实中人际交往的困惑在虚拟的网络游戏环境中更容易得到满足。有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在现实中具有孤独、抑郁、焦虑的人格特征,在网上却表现得更加积极开放。

3.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使得戒瘾能力欠缺。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动期,其自制性和自律能力都还不强,遇事容易冲动和消极应对。因而容易被光怪陆离层出不穷的新游戏吸引,同时他们的认知能力又不足以抵抗其诱惑,所以一旦染上网络游戏的瘾,一般难以有效戒除。

(三)家庭、学校及其他社会原因

1.家庭原因。有人曾对上海市8所大学近4千名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情况进行调查,网络成瘾者的家庭关系满意度明显低于网络未成瘾者,“非常不满意”和“较不满意”的比例未成瘾者的近4倍。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的价值取向和情趣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态度和行为。

2.大学教育和管理模式。大学时期采用教育和管理的模式大多是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给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发展空间,和大学以前的教育模式差异较大,衔接工作做得不够好,使得部分大学生不但没有能够较好的自我发展,反而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也是有人将大学一年级阶段作为预防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键阶段的重要原因。

3.其他社会原因。目前仍没有形成网络游戏管理方面的法律,使得网络游戏得不到应有的规范。网络游戏商们不注重行业自律,遍布学校周围的网吧业主们缺乏社会责任感,这些都对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矫治对策探析

综合对于网络成瘾治疗方法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行为疗法、认知疗法、药物治疗、家庭治疗、社会支持疗法、团体心理辅导。就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矫治来说,应该针对不同个体、成瘾的不同程度,综合考虑,加以选择。

(一)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以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为基础,坚持效仿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把人的行为和外在的环境视为考察对象。

就网络游戏成瘾的大学生来说,要自我观察、自己把握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转变不合适的看法、观念,形成有效的自我控制和应对问题的方法,并且及时对自己予以正强化和负强化,使得瘾症自然消退,从而真正起到戒除瘾症的效果。具体来说,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行为的错误,设定一个从易到难的目标,从减少上网时间尤其是网络游戏时间开始,并制定学习计划,使自己的生活充实,并且努力坚持,时时加以强化,再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和计划进行调整,逐步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二)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是美国学者贝克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该疗法认为心理紊乱是由患者错误或不合理的信念和看法引起的,通过现实的评价,并矫正其歪曲的或功能障碍的想法,可以达到情绪和行为上的改善。

就对于网络游戏成瘾的大学生来说,认知疗法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针对网络游戏成瘾本身,父母或老师与成瘾者进行谈话沟通,探讨网络游戏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网络游戏本身的负面作用,以及应该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二是针对隐藏在网络游戏瘾症背后的问题,也就是成瘾者为何会玩网络游戏成瘾,比如说是因为学习压力带来的自卑,还是人际交往问题带来的困惑,或者是其他的什么问题。只有了解到了瘾症产生的真正原因,才能与其共同面对和探讨解决方案。

(三)药物治疗

宁波戒毒研究中心的杨国栋、刘悦和北京军区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陶然等人认为,网络成瘾不只是一种心理疾病,而需要通过有效的药物进行干预,结合心理治疗,效果明显。

就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者来说,笔者认为,对于部分由于瘾症出现严重的抑郁症、神经失调症的重度成瘾者可以适当采取药物疗法,其他大部分网络游戏成瘾者没有必要采取这种疗法,因为药物疗法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有副作用,加上大学生群体毕竟综合素质较高,可以先行通过其他方法予以治疗。

(四)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建立在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心理场理论的基础之上。在网络成瘾者中,他们对网络有着共同的心理体验和认知,也对存在地问题容易产生共鸣,这样,在心理辅导时就容易产生“向心力”和心理场。

就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者来说,应用团体心理辅导,就要组成成瘾者团体,采取认知+行为的模式,从认知的角度鼓励团体成员就网络游戏依赖的问题进行主体交流和讨论,了解各自的状况,看到存在的问题,并共同寻找产生的原因,进而根据自己的依赖程度确定矫治目标,制订计划,实行行为纠正。

(五)家庭治疗

陶然、李邦合提出了家庭治疗方法,他们认为医学治疗不是治本之策,家庭教育更重要。其理论依据是网络成瘾症可能是家庭功能失调的表现。因此,就需要修正、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改变网络成瘾症产生的家庭动力机制,使症状消失。

就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者来说,应用家庭治疗重点是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家长应该正确对待和处理孩子的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能够肯定网络的正面作用,而不能只是一味地责备和限制,以免引起逆反心理。二是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其协调学习和上网的关系,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网络游戏。同时家长也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协调好家庭个成员之间的关系,使家庭成员的感情融洽,使融洽的亲情成为鼓励孩子不断取得好的进步的动力。

(六)社会支持疗法

社会支持疗法,指的是治疗网络成瘾症需要社会、学校等各个环节共同努力,缺一不可。

就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者来说,社会支持疗法,就需要社会不断优化网络游戏环境,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建立有效的监控系统。学校的学生工作者注意创新德育的方式方法,加强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建立起有效的“网络成瘾”预警和矫治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其他的爱好,以此转移对于网络游戏的依赖等等。

参考文献:

[1]张宏如.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学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12).

[2]http://www1.cga.com.cn/hfsite/business.html.

[3]江楠楠,顾海根.大学生上网行为、态度与人格特征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

[4]顾海根.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治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9.

[5]刘瑞光,赵万庆.高校预防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键阶段[J].科技教育,2009,(08).

[6]董四平,王江陵,安艳芳.网络成瘾症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09).

本文是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大学生网络成瘾症研究”的基金项目。项目编号为:07SJB710039。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