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族妇女的旗鞋

2009-07-31[满族]关云德

满族文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泥塘平底鞋鞋面

[满族]关云德

满族妇女讲究穿木底鞋,这是因为满族先世有“削木为履”习俗的反映。直到清初已发展成为高底女鞋,清宫贵族妇女穿得普遍,民间妇女只有结婚时才穿,平时跟男人同样劳动时,穿旗鞋就不方便了。据《黑龙江外记》记载:“夏日妇女跣足,或划袜行,然野花满鬓,无老少分,故有‘修头不修脚之谚”。满族女子自幼不裹足,从小就与男孩子们一起学习骑马射箭,长大后也上山下河渔猎,故称“天足”。平常穿着宽大的旗鞋是绣着花的,浅帮、短脸、尖口,称高底鞋和寸子鞋。鞋底用木制作,其木底高一至二寸,鞋脸尖端突出上翅,其形状似船底,所以又称“船底鞋”。后来增高到三四寸,长度约占全鞋的二分之一。鞋底上下宽中间细,或上宽下窄呈梯形,鞋底的中部以木料为垫。木底的形状有两种:一种是装有前平后圆的马蹄形木底,踏地时脚印形如马蹄,故俗称“马蹄底”,另一种是上宽下窄,形似花盆状,因此得名“花盆底”鞋。此鞋与京头、旗袍配合,使女性穿上自然挺起腰身走路,步姿和体态婀娜端庄。体现贵族妇女高贵典雅的气度。但是不适合下层满族妇女田间劳作,她们只能穿舒适方便的平底鞋,满族民间故有“父子不同姓,男女一双鞋”的民谚。前一句是说满族人不冠姓,后一句就是指鞋的样式男女相同,大脚的妇女可以穿男人的鞋。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极传旨:“若有仿效他国衣帽及令妇女束发裹足者,等于身在本朝,心在他国,视为内奸,自今以后犯者俱加重罪。”满族入关后,仍旧推行禁止妇女缠足的政策,孝庄太后悬懿旨于神武门:“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顺治二年、十七年都下有谕旨,禁止满汉女子缠足。康熙元年(1662年)又有缠足禁令,违者罪其父母家长。

关于旗鞋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满族妇女喜欢遮脚面的长旗袍,为了行走方便,使旗袍的下摆既不拖地,又能遮盖双脚,便在鞋底下安上高高的木头跟儿。第二种说法是:穿高底鞋是为了增加身高,走道时不能快,需莲花碎步,才能体现出女人优美的身姿。第三种说法是:满族妇女经常上山采集山菜、蘑菇和野果等,为了防止虫蚁叮咬,便在鞋底绑缚木块,后来才逐渐演变成高底木鞋。第四种说法是因为鞋面上绣有美丽的图案,为了防止雨雪污泥弄脏了鞋面,便把鞋底垫高。另外一种传说是满族的先世女真军为了渡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便学高腿的白鹤样子,在鞋下绑上了高高的树杈子,涉过了泥塘,出其不意地攻下了城池,取得了胜利。

满族民间劳动妇女穿平底鞋,绣花鞋等,俗称“网云子鞋”、厚底鞋、坤鞋,其鞋底厚度为八分、一寸、一寸半、二寸不等,鞋帮、前脸皆绣花卉图案“云头”。最适用的是千层底布鞋,男女皆宜。是用旧布打成袼褙,多层合在一起,以麻线纳成鞋底,因层多而得名。

[责任编辑苏铁]

猜你喜欢

泥塘平底鞋鞋面
《青蛙卖泥塘》的“愣”
《青蛙卖泥塘》教学实录
贫困户办起了小型加工厂
SKECHERS Dlites夏季厚底增高凉鞋
泥塘广告词
穿上这些平底鞋 舒舒服服过夏天
高跟鞋与平底鞋能互换
反高跟运动
学会认输 (片段)
轻便好穿的人气平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