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农村牧区“送国债下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09-07-31张瑞霞

北方经济 2009年13期
关键词:惠农牧区农牧民

辛 勘 张瑞霞

“送国债下乡”活动,是人民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国九条”精神,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服务农村促“三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向社会各界充分展示央行金融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但在宣传和发售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制约和阻碍西部农村牧区国债发行市场发展的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惠农政策的有效实施,

一、主要制约因素

(一)国债承销机构网点过度集中市区,难以满足送国债下乡农村牧区对国债发行机构的需求

近年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县域金融机构网点不断萎缩,县域金融服务缺位。以内蒙古包头地区为例,7七家国债承销机构361个网点中91%的网点集中在市区,农村牧区仅占9%,机构网点集中在市区,难以满足西部农村牧区对国债发行机构的需求。

(二)承销机构国债发行任务分配格局,制约着发行范围的延伸难以满足送国债下乡农牧民的购买需求

受发行任务所限,国债承销机构的发行任务主要集中在市区,以内蒙古包头地区2009年第一期凭证式国债发行情况为例,98.6%的发行量集中在市区,各旗县仅占1.4%。从承销机构各自在城区的国债任务分配格局看(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任务由上级分行控制),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全部集中在市区、包商银行99.3%、中国银行97.2%、工商银行92.9%的发行份额集中在市区,旗县发行额度缺失,难以满足农牧民购买需求。

(三)目前各地实行的送国债下乡模式单一,忽视西部农村牧区农牧民购买国债的个性化需求

包头市进行“送国债知识下乡”的同时也将发售网点真正送到了乡村,包商银行负责凭证式国债的现场发售,尽管咨询的村民络绎不绝,表示购买的村民也热情高涨,但是在现场发售的仅有1笔,金额2万元。事后了解到农牧民思想仍然很保守,怕“露富”,想买但不敢现场买。在宣传当日下午参与宣传的包商银行沙河支行就向村民发售了20.7万元,说明应向农牧民提供多种模式的销售方式,满足农牧民购买国债的个性化需求。

(四)现有国债宣传方式忽视国债宣传的长期传播效应,难以满足送国债下乡对农牧民国债理财知识需求

从现场宣传的结果看,农牧民需要通俗易懂的国债理财知识,在我们与广大农牧民面对面进行宣传交流时,他们认准的是“国库券”而不是“国债”。在谈到“国债”这个名词时,只单一地理解为国家财力不足,没有真正理解发行国债的目的是国家为积聚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财力支援经济建设。由于农民对国债在思想上存在模糊、片面的认识,由此会起到一些负面影响。由此也可以看出。国债知识传播需要一个长久的认知过程。现有国债宣传方式主要采取集中宣传的方式如发放宣传单、布置国债知识展板、发送国债知识短信、设立咨询台现场解答等,具有规模大、时间短的特点。缺乏系统的、持久的宣传,忽略宣传的长期效应,难以满足农牧民国债理财知识长期需求。

二、相关建议

(一)准确定位农村国债需求市场,凸显国债惠农效应

一是准确定位农村国债发行市场。考虑到西部地区大部分农村牧区信息比较闭塞,还不十分富足的实际,国债发行首先要渗透到近郊,其次是偏远乡镇,最后逐步扩大到广大农村牧区。因此国债下乡在近郊农村牧区可侧重于国债的发行,偏远地区则要侧重于国债知识的普及。

二是要合理调配发行任务分配格局。要充分发挥现有国债网点资源的发行优势。灵活调配发行任务,适当向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的农村牧区的网点倾斜,先侧重近郊逐步向偏远乡镇延伸。

(二)建议总行突破现行制度规定,尝试代销发行试点,增大涉农金融机构发行范围,凸显惠农本色

一是吸纳邻近城区、资质优良的农村信用社试点分销部分国债,为以后承销资格的取得积累发行经验。现在西部地区广大农牧民投资渠道单一。除储蓄外。几乎没有其他选择,购买国债更加贴近百姓。从包头市宣传和发行的结果看,近郊的村民购买意愿高于其他乡镇。原因是近郊村民多数以经商为主,闲置资金比较多,购买意愿强烈,而远乡主要以农业为主,时值春耕备耕时节,资金需求比较旺盛,国债购买意愿不强。如第一期凭证式国债发行期结束,分配在各旗县的161万元的发行任务有80%是通过郊区的网点发售的。从地区实际来看,包商银行获得承销资格后发行量多,但网点远离乡镇鞭长莫及,即使送国债业务下乡,却不方便到期兑付。建议吸纳邻近城区、资质优良的农村信用社试点代销部分国债,将包商银行的发行任务分销出一部分,一方面扩大农村发行市场,提升国债信誉,为下一步农村信用社获取承销资格积累一定的发行经验,另一方面也缓解包商银行发行任务偏重的局面。

二是尝试允许包商银行控股的乡镇金融机构代销部分国债,满足农牧民国债需求。由包商银行控股的包商惠农村镇银行、包商惠农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位于经济相对较好的固阳县下湿壕镇、达茂旗百灵庙镇,经过几年的运行已经初具规模,在当地为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其代销包商银行承销的部分国债,能够直接将国债送到乡镇,满足农牧民的国债需求,真正体现服务“三农”促“三农”的服务宗旨。

(二)注重宣传实效,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宣传方式,凸显国债惠农声誉

一是采用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扩大宣传范围。在宣传方式上不拘泥于形式,采用更加贴近百姓的宣传方式进行宣传,切实做到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采用通俗易懂的宣传语言,加深农牧民对国债的认知程度,激发农民对国债的投资热情:采用生动活泼的小事例进行收益的讲解,让广大农牧民更为直观地了解国债理财知识,体会到国债的益处:采用图解的方式宣传购买、兑付流程。方便农牧民购买、兑付国债,达到实实在在的宣传效果。

二是重实效多方配合,建立国债宣传长效机制。构建人民银行为主导,财政部门协调配合、乡镇村委会支持、承销机构承办的送国债下乡服务体系。从宣传效应来看,乡镇村委会往往占据绝对优势,长期以来,乡镇村委会是农民的领导核心,是农民依赖、信赖的地方,在村委会进行宣传。体现政府的重视程度。更能极大地调动农民了解国债、参与国债的积极性,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建立国债宣传长效机制,充分利用乡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农村牧区文化传媒机构,将国债知识图册、宣传单等发放到这些地方,方便农牧民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增加理财知识,最终达到惠民、便民、利国、利民。

猜你喜欢

惠农牧区农牧民
科普惠农 晋农优选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惠农直播间 美好在身边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12316惠农短信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