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黑龙江省发展对俄蔬菜出口问题

2009-07-31

西伯利亚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俄罗斯

周 博

摘要:黑龙江省发展蔬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并且在发展对俄蔬菜贸易中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黑龙江省对俄蔬菜出口呈逐年增长态势,但也存在一些影响因素。要克服不利图素,把对俄蔬菜出口产业做大做强,就必须加强对蔬菜出口的监测管理,依靠科技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打造专门化的蔬菜出口龙头企业,完善蔬菜出口的信息服务,加快对境外蔬菜种植业的开发。

关键词:黑龙江省;俄罗斯;蔬菜出口

中图分类号:F752.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1008—0961(2009)03—0021—04

黑龙江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历来以农产品品种多样、较少污染而备受国内外市场青睐。黑龙江省日照时间较长,生产季节昼夜温差大;受工业污染程度轻;耕地平整、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蔬菜病虫害轻,化肥、农药施用量相对较少,由此形成了黑龙江省发展蔬菜出口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近年来,黑龙江省的蔬菜生产得到了长足进步,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其中,绿色大白菜、油豆角、胡萝卜、圆葱、大葱、大蒜、马铃薯、西红柿、茄子、青椒、红干椒、薄皮甜瓜、西瓜、木耳、香菇、山珍、山野菜等优质绿色蔬菜年产量约占全国绿色蔬菜总量的5.7%。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随着农产品市场的相互开放,黑龙江省的蔬菜出口从数量和金额上都出现了快速增长。2000-2006年,蔬菜出口总量以年均24.06%的速度迅猛增长,出口金额与出口量增长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到2007年底已达到33.16万吨,创汇8428.85万美元。由于拥有地缘优势,俄罗斯占黑龙江省蔬菜出口量的比重由1993年的52.3%增长至2007年的95.3%。可以说,俄罗斯是黑龙江省最大的蔬菜出口市场。

一、蔬菜供需情况分析

黑龙江省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拥有绵延3000多公里的对俄边境线和25个对俄口岸,发展对俄经贸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俄罗斯远东地区气温低、无霜期短,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力短缺,因而多年来我省对俄农产品出口一直呈现为“一边倒”,顺差较大。

俄罗斯远东地区只有710万人(2000年),地广人稀,有大量耕地荒芜,很少应用大棚种植技术,除每年7-9月为采摘期,其余时间需要大量反季节蔬菜。俄远东地区年消费蔬菜80多万吨,但由于蔬菜的生产水平较低,自给率不足52%,蔬菜年缺口40万~45万吨,70%~80%的蔬菜须从我国进口,其中绝大部分产自我省,因为就近运输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蔬菜的新鲜度。从市场需求来看,俄罗斯居民对蔬菜的需求旺盛。他们习惯食用甘蓝、西红柿、圆葱、胡萝卜、马铃薯等,其中甘蓝消费量最大,人均年消费22千克;其次是西红柿、圆葱、胡萝卜,人均年消费量分别为14.2千克、10千克、9千克。此外,他们还需要辣椒、大蒜、甜菜、生菜等小品种蔬菜。

黑龙江省蔬菜种植面积近两年一直稳定在36.67万公顷,总产量1321万吨左右,商品量920万吨,总产值65.7亿元左右。其中,保护地蔬菜面积2.4万公顷,产值18.7亿元左右。黑龙江省蔬菜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5%左右,人均占有蔬菜量与全国相近,约为280千克,比世界人均水平高出2倍多。黑龙江省蔬菜出口量及出口创汇额基本上呈逐年递增趋势。如表1所示,黑龙江省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2002-2007年蔬菜出口量基本翻了一番,2006年以后已达到33万吨以上;出口金额与出口量的趋势基本一致,2002-2007年也将近翻了一番,达到8428.85万美元。但2004年,黑龙江省蔬菜出口金额在出口量上升的情况下不升反降,这表明蔬菜出口价格大幅降低,创汇能力减弱。

由图1可以看出,自2002年以来,我省的蔬菜出口随着俄罗斯国内需求的增加而一直呈增长趋势,而出口数量增长速度有些放慢,并且2004年的出口金额还有过小幅的下降。这一方面是由于蔬菜价格走低;另一方面是由于出口产品多为科技含量低、品质不高的大众品种,创汇能力弱。自2004年以后,我省对俄蔬菜出口金额的增长基本保持平稳。截至2008年10月,我省对俄蔬菜出口量已达到31.8l万吨,同比增长13.89%;出口金额达到8 708.66万美元,同比增长49.81%,均已超过2007年全年水平。

图2反映了2002-2007年对俄蔬菜出口占我省蔬菜出口比重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在我省的蔬菜出口中,对俄蔬菜出口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份额。但对俄蔬菜出口金额所占比重却比出口量所占比重平均低近16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我省的对俄蔬菜出口量虽大,但价格低廉,品质不高,缺少科技含量,多为满足低端市场的消费需要。由于对俄蔬菜出口在我省蔬菜出口中所占比重非常大,因此能否将对俄蔬菜出口做大做强,直接影响到我省蔬菜出口产业的发展。

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一)产品品质及科技含量

我省在农业发展中走的是数量扩张型的路子,在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价格优势。这在我省的对俄蔬菜出口中主要体现为对产品质量重视不够,产品外观和内在品质不高,结构也不尽合理,低档和大众产品多,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少。虽然从目前看来,我省的对俄蔬菜出口发展较快,但从2002-2007年间出口金额所占的比重比出口量所占比重平均低近16个百分点这点可以看出,不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科技含量,只靠数量取胜,是不符合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内在、外在质量和科技含量,才能将我省的对俄蔬菜出口做大做强。另外,俄方也逐渐加强了对蔬菜产品的品质要求,例如对于输俄蔬菜包装上不允许用藁秆作辅垫材料和填充物;不允许用报刊、油浸纸作内包装;不允许用旧的甚至发霉的竹筐;木包装不准带树皮或有虫眼等。

(二)食品安全卫生

食品安全卫生一直是各国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俄对此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在食品出口中,如果不注意这个问题,轻则遭受损失,重则影响到某一大类产品的出口,甚至危害国家声誉。虽然我省开发较晚,污染较轻,具有开发绿色食品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但随着化学等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废气等的不合理排放,引起菜田土壤、灌溉水源以及大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蔬菜种植比例扩大,重茬连作地块增加,导致蔬菜病虫害加重,地力下降。于是,农民就在蔬菜生产中滥施化肥、农药、激素等。因此,蔬菜产品污染已日益严重,有害金属、非金属污染,硝酸盐、亚硝酸盐及农药残留的污染,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不采取措施,就很难保持我省“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称号。

(三)蔬菜生产、出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蔬菜的生产决定蔬菜出口的规模和档次。我

省在发展对俄蔬菜出口过程中建立了许多蔬菜生产基地,但其规模普遍较小,质量规范不统一,没有形成专业性的区域性种植,形成了“优势不优,特色不特”的局面。另外,由于农户分散种植,产品质量缺乏规范,给出口带来许多不便。目前,我省对俄蔬菜出口企业大多经营规模小,带动、辐射能力弱,对出口生产的拉动作用不强。它们在经营中缺少规划,市场调查不够,导致国内外销售渠道极不稳定。而获取俄方的产品需求和价格信息的渠道不畅,也导致出口受阻,无法很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四)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省在发展对俄蔬菜出口上,虽然具有地缘优势,但仍面对着众多的市场竞争对手。在国内,随着近两年全国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同样具有蔬菜品种和价格优势的兄弟省份正在加快对俄出口的步伐,大量蔬菜产品出口到俄罗斯,挤占了我省的市场份额,而我省的有些蔬菜品种在质量上还与之存在一定差距。在国外,欧美和韩国的蔬菜产品一向以高品质著称,随着俄国内生活水平的好转和收入的提高,对高档蔬菜产品的需求也增长很快,来自于波兰、荷兰、比利时和匈牙利的公司都在俄销售自己的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必将影响我省的对俄蔬菜出口。

(五)俄罗斯的政策法规

要发展对俄蔬菜出口,必须及时了解俄农产品和食品进口的相关政策,如关税政策法规、检疫政策法规和许可证制度等。由于俄尚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政策法规还没有与国际接轨,加上各州政策法规的差异和灰色通关情况的存在,使得对俄蔬菜出口容易受到影响和限制。俄联邦法律对食品包装卫生要求的标准是强制性的,如2005年5月,俄方卫生检疫部门致函要求我方按照俄联邦标准《产品的安全和食用价值卫生要求》规定进行出口,要求中方检验检疫部门“立即采取措施,保证包装的要求,在向俄联邦境内发运果蔬产品时,不准使用油浸包装纸”。2007年,《俄罗斯联邦禁止外国人在售货摊位和市场从事零售工作政府令》颁布以后,从事果蔬经营活动的中国客商虽然未受到直接影响,但考虑到潜在的风险,大部分客商普遍采取减少出口批量、增加出口品种的办法,加快货物周转,避免大量存货,致使黑河口岸对俄果蔬出口数量及金额比2006年同比下降43.0%和41.6%。除此之外,《俄罗斯联邦植物检疫法》和《俄滨海边疆区对进境旅客携带物的植物检疫要求》等中央和地方政策法规也都针对植物产品的进口作了相关规定。

三、发展对俄蔬菜出口的对策

(一)加强对俄蔬菜出口的监测管理

要保证对俄出口蔬菜的品质和安全,必须建立从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到口岸的三级检测程序,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有效的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加大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的力度和范围,确保出口蔬菜的质量和安全。当前化学农药仍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主要手段,但必须严禁在蔬菜生长中施用有机氯、有机汞制剂及甲胺磷、氧化乐果、“1605”、“1059"、“3911”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建议生产者使用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提倡选用一些较为安全的农药。同时,在施用中要严格控制浓度、次数和用量,严格遵守农药在蔬菜上的安全间隔期的管理规定,大力推广施用有环保功能的“绿色”植物农药。还要加强对出口蔬菜批发市场的管理和监测,提高检验水平。只有各级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标准严格把关,才能守住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使我省对俄出口无公害蔬菜贸易得到长足发展。

(二)依靠科技提高蔬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科技成果研发及转化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蔬菜产品的生产中可以看出,新品种的培育、新技术和新覆盖材料的应用都可能带来显著的效益,不仅可以增产增收,而且还能明显提高产品质量。目前,我省在对俄蔬菜出口中,主要是靠数量取胜,但这种状况很难提升贸易的档次和产品的竞争力,改变这种现状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为此应根据俄罗斯市场的需求,在增加产量和出口量的同时,更加注重依靠科技提高蔬菜品质,选育和引进新品种,实现生产的良种化;研究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借鉴外国成功经验,抓好有机绿色蔬菜产品的生产;研究与开发蔬菜贮存保鲜、包装和加工技术,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附加值。

(三)打造专门化对俄蔬菜出口龙头企业

政府部门应关心和重视对俄蔬菜出口企业的发展,在各个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打造“产、加、销”一体化的专门化对俄蔬菜出口龙头企业,并以此为依托争创知名蔬菜品牌。在这方面,我们一直与欧美企业有较大差距。在现在的俄罗斯冷冻果蔬市场上,进口产品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波兰厂商的产品占主导地位。同时,荷兰、法国、比利时和匈牙利的公司也在俄销售自己的产品。但目前,黑龙江省在俄罗斯还没有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为此,要有机地结合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努力打造能使生产专业化、加工规模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的专门化对俄蔬菜出口龙头企业。逐步改变只重视生产,忽视贮藏、加工的局面,从而优化蔬菜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在俄罗斯市场的竞争力。

(四)完善对俄蔬菜出口的信息服务

要充分发挥政府机构信息集中、快捷的优势,针对俄罗斯市场加强信息化管理,建立蔬菜出口信息服务网络。加强信息的搜集和交流,重视市场调研,分析市场行情和俄居民消费习惯,以供参考。须由政府组建专门机构,加强信息提供及共享力度,及时提供俄市场的蔬菜价格和需求信息,公布俄有关政策法规的变化及对我产生的影响,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损失。这可使企业根据俄罗斯的蔬菜市场信息,有组织地针对已有市场开拓新品种,针对已有品种开拓新市场。我省可以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制定“俄罗斯农产品市场发展计划”。在俄罗斯主要区域建立信息收集站,监督当地蔬菜等农产品的市场运行情况,收集当地市场信息,帮助我省企业分析当地市场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为我省的蔬菜产品出口服务。

(五)加快蔬菜种植业的境外开发

我省的对俄农业开发起步较早,随着中俄经贸合作的深入,近年来更是掀起了对俄农业合作的热潮。俄远东地区地广人稀,耕地撂荒,自然环境保护较好;而我省农业人口众多,农产品种类丰富,技术成熟,在毗邻的俄远东地区建立大规模的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最合适不过。通过这种绿色农业合作,可以缓解我国耕地面积减少和水资源紧张的压力,同时还可以吸纳一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对俄劳务输出。另外,由于蔬菜产品是在俄境内生产的,因而可以降低出口成本,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产品出口的影响;使产品就近销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新鲜程度,甚至还可以销售到第三国。

责任编辑张梅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俄罗斯
俄罗斯猫展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严防死守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