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兰质心与流放青春的皈依
2009-07-30周兴
周 兴
青春是一本太过于匆促的书,来不及细细的品读已悄然走过,当我们孑然回首,已然天涯。如果说“80后”是一个不安与骚动的群体,是反叛与不合流的结合体,那么,在人们的价值取向、意识形态都在不断发生裂变的今天,也许“90后”留给我们更多的是焦虑与失望!因此废墟中陡然凸显的生机与希望就更显其可贵,龙安华这份难得的生机与希望中让我们倍感欣喜。她利用同龄人充当读书机器或上网游戏的时间,打开多思之门,用青春“红丝线”锦绣花季年华,用激情散发蕙兰质心的洁净与清幽,用笔墨寻求流放青春的归宿,寻找灵魂放牧的绿洲,让青春与情感不流于浮尘与浮华之上。
不得不说,安华其思想境界及对美的感受是大多数同龄人不可比拟的,而要把这种“境界”和“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让人产生共鸣,获得美感,仅仅依托心理历练是永远不够的,这还得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艺术展示能力,在我看来,她在这方面正在突破。“我们得与水为邻,并且登临山川,只因为,在那靠近天空的地方,有着无比的清凉。”(《西上莲花峰·清凉》)历历数字,让我们奔突的灵魂得到短暂的休憩,感受到登高临远的豁然和依山傍水融入自然的放松。“小小的花房,盛着青春的祝福。暗香来自皎洁的年代,牵手的时光被流水带走,而我们也会衰老,落花一样被尘世遗忘。”(《尘埃里盛开的花·槐花》)则用诗歌般干净的语言,让我们徜徉于时光倒流,感受情缘在流年中演绎着的无奈与忧伤,而这种无奈与忧伤源于面对槐花或槐花飘香的时令,这同样让我们感受了美丽的疼痛和疼痛的美丽——象空旷原野的一锊烟,象秋后沉寂的一阵寒,象酒后残香的一滴泪,在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这样类似的句子,在安华的作品里随处可见。
“文学即人学”,这说法一点也不过。真正好的作品源于好的人品与好的心灵,文学不过是心灵的一面破碎镜子,它映射了作者心灵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而我们则可顺着这“一部分”感受作者心灵的律动。读龙安华的作品,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亲和自然、空灵悠远、干净纯粹、细腻婉约,追求唯美与追求宁静有机统一。其呈现的一大特点是,把古典文化很自然地生活化、平民化,把古典文化拉近我们现代生活空间,从而把意境古典化、禅悟化。因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作者及其作品,即“蕙兰质心”与“流放青春的皈依”。“……珙桐花开得很盛——那是一颗很高大的树,英姿俊伟,令人敬慕。一朵朵,碧绿的手掌呵护着,宛若千百只白鹤,就要振动翅膀,飘然飞往玉润的蓝天。”(《西上莲花峰·珙桐》)这样的句子,爱心洋洒,驰骋想象。“酒样的酥柔的夜色,侵蚀旧年的梦寐,在恍惚间花气袭人。而青春不过若一夺昙花,谁为我痴诚地守候,情不自禁的流下滚烫的爱怜?”(《素心妩媚·月亮的衣裳》)这是情景交融的倾诉,更是对自我的审视,也是自我态度的一种坚韧坚操守。“……那么,请让我低声告诉你,善良已如刺青,铭刻在我谦卑勤勉的生命里。我要用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献给每个迎面而来的人。”(《素心妩媚·初雪》)生命的原质,源于自然与社会万物的恩赐,善良与博爱,闪烁作者青春而独具活力的人性灵光!“清洁的时空,谁弹奏忧伤的乐曲,震落隔世的花瓣。这前生芬芳的脚印,谁又会怜惜地俯身拾取,珍藏在时光册页。”(《素心妩媚·挥着翅膀的女孩》)为艺术开启一扇神奇之门,作者“兰心”又岂非在弹奏忧伤的乐曲?“……女性从未放弃对这个堕落世界的救赎,她们以宗教般的坚韧与虔诚,照亮无边的暗夜。”及“每个生命都是接受上帝请柬的客人,那些被爱纹身的灵魂,无疑就是携带希望与快乐的天使。”(《穿上最美丽的衣裳》)等等这些词句,则不但为“爱”穿上最为美丽的“衣裳”,更把“她”作为亘古不变的主题写上旗语,让安华作品增添浓郁的禅味。
坚守是作为文学爱好者抑或成为文者的一个堡垒,尤其是在这个文学处于尴尬境地的物质时代。“……弱水三千,也不忍拒绝她永久的憩眠,那水里从此便有映日荷花开得无怨无悔,遗世而独立。”(《穿上最美丽的衣裳》)好在安华同学还很年轻,年青是最不可战胜的伟力,我们真诚的希望,她只身打马忘川,用蕙兰质心放声歌唱,在文学的净地上找到灵魂的皈依,让生命之花,开得无怨无悔。
(作者系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青年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