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古苗族的写作——附丽于古歌和刺绣

2009-07-30

当代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苗族刺绣

马 莎

[摘要]没有文字的远古苗族,用高亢优美的古歌,记录着千百年来的历史;没有文字的远古苗族,用五彩斑斓的彩线,写下了如烟往事的尘迹。他们一路流离迁徙,歌声环山千年不断;她们一路抽纱刺绣,彩线饶水万代不休。

[关键词]苗族;历史文化;写作;古歌;刺绣

历史需史学家来记录储存,以期留住前朝往事的长河史迹。一如司马迁之于《史记》、班固之于《汉书》。历史文化要文学家来写作流传,期许前尘旧事的情愫得以千古流芳。一如屈原的《离骚》、曹植的《洛神》。苗族历史文化光辉灿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远古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历史只能靠古歌来记录,一代一代,口口相传;因为没有自己的文字,历史只有靠刺绣来写作,一辈一辈,手手相授。严复说:“学主知,术主行”。而苗族则无意识地将其演化为:“歌主知,绣主行”。

一、我歌故我在

“苗族古歌”是我国流传下来的唯一非宗教典籍的传世记史诗,也是集苗族历史、伦理、民俗、服饰、建筑、气候等为一体的百科全书。苗族古歌是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它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无所不包,成为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

由于苗族历史上没有文字,因此,苗族古歌的创作与传承只能靠历代人口耳相传。古歌大多在民俗活动如“鼓社祭”、婚丧仪式、亲友聚会、民间节日中演唱。演唱者多为老年人、巫师、歌手等,通常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可以几天几夜地连续表演。直到20世纪50年代,民间口传文学作品“苗族古歌”,才出版了苗文文本。

古歌中所表现的苗族的特质就是个性或个性化的人性,他们从自己的处境和环境中造就自己,突出自己,以自己的行为表现个性,它实际上是一种民族精神,因为苗族是从他人中区别自己。古歌在文化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阅世千古而日益发展。古歌分格律体和自由体两种,每组歌都有个引子称为“起沙”,古歌讲究韵律和声调协调,语言含蓄精炼,旋律优美动人。

笔者曾在黔东南苗族的大山里调研过,曾多次听(看)到他们唱歌的场面。例如叙述人类和万物起源过程的“开天辟地”歌:“我们看古时/哪个生最早/哪个算最老/他来把天开/他来把地造。……这是远古事/这是远古史/苗人辈辈传/传到了现在……”歌声高亢嘹亮、地动山摇,听得人激昂澎湃,思绪杳渺。

“妈妈(泛指老人)……去东方/沿着老古道/沿着迁徙路/赶路去东方……”这首古歌名为《焚巾曲》,是黔东南流传的丧葬歌,叙述民族的来源、战争和迁徙的过程,死者从生到死以及死后怎样回“老家”的各种礼仪。唱的人哀伤切切、似泣似诉,听的人倍感地老天荒、思绪苍远。

“八层人坐,十层人站”。苗族的飞歌、酒歌、夜歌、情歌——唱得你跟着亢奋、幽思、遐想。你听不懂歌的词句,可你听得懂歌的情感、意境,甚至“看得见”它的状态,似乎你就在歌曲中的情景现场——几天几夜、十天半月,你方唱罢我登台,歌声饶梁千日延绵不绝……

我必唱着,历史才有所附丽!这是他们的信念。

二、我绣故我存

苗族老人曾说:“凡苗衣皆述历史”。苗族素有“无花不成衣”之美誉。姑娘自幼学习针法,嫁妆多为亲手刺绣。刺绣是苗族妇女的特长,很多作品都具有技术高超,造型奇特,想象丰富,色调强烈,风格古朴的特点。苗族刺绣图案色调多种多样,松桃地区以花、鸟、虫、鱼为主,喜欢用粉红、翠蓝、紫等色,较为素净。黔东南多以龙、鱼、蝴蝶、石榴为图案,喜欢红、蓝、粉红、紫等颜色。黔中地带喜欢用长条、长方、斜线等组成几何图案,喜欢大红、大绿、涤蓝等颜色。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苗族刺绣的工艺给予很高的评价:“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

苗族刺绣大都依附于服装而存在。苗族服装大多遍施图案,刺绣、挑花、蜡染、编织、镶衬等多种方式并用,做工十分考究,令人眼花缭乱。

如“花苗”在其黑色圆领斜襟窄袖衣的领边、袖肘绣有红、黄、蓝、白等花纹,纹路多呈花状、江水状,据说这些花纹象征着苗族祖先所居之地:红、绿波浪花纹代表江河,大花代表京城,交错纹代表田埂,花点代表谷穗。而大花苗爱披加花披肩,上绣三道方形图案,与苗族古歌上“格蚩尤老练兵场广花三道”的说法正相符。所以,传说它象征古代的练兵场和令旗,披肩两头的花纹则代表过去京城的城市和街道——这些服饰的来由,大多与上古九黎三苗与黄帝逐鹿中原,战败后从黄河流域退到长江,又退到云贵高原的历史有关。因而,苗族的衣装图案并非每个能织会绣的男女都可以随心所欲地织绣,什么地方饰什么图案,什么图案表示什么,什么身份年龄的人该饰什么图案,都有严格的规定。

如黔东南苗族女子有一种肩背、胸前、袖口、裤脚都有滚边绣花的服饰,名“兰娟衣”。传说,兰娟是一个苗族女首领,在带领族人南迁时,为了记住南迁的历程,她常常回头,用彩线在自己的衣服上绘出迁移的路线。过黄河时,她用黄色的丝线在左袖口上绣了一条起伏的黄线;过长江时,她用蓝色的丝线在右面袖口上绣了一条婉转的蓝线。过洞庭时,在胸口上绣一个湖状图案。越往南走她身上的图案越多。最后,她的衣服上布满各种各样的花纹。当然,这些花纹只有她读得懂,只有她的同胞读得懂。兰娟衣后来被复制了千百万件,被复制了一代又一代——就如同有文字的民族印行书籍或传承字画那样。这是另一种经典;是另一种文字;是另一种印刷方式。它是迁徙文化最深刻的铭记物。

又如“蝴蝶妈妈”图案。苗族妇女古藏衣上刺绣的蝴蝶纹,是苗族纹饰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装饰文化,除了蝴蝶纹绚丽的因素外,苗族传统观念认为,世界万物的生命都出自一个母亲——蝴蝶妈妈。这与苗族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相关:“妹榜妹留”(即蝴蝶妈妈)从枫木中孕育出来,长大后同“水泡”游方,生下十二个蛋,由鹡宇鸟孵化出龙、虎、蛇、水牛、蜈蚣、雷公和姜央等兄弟。

“蝴蝶妈妈”刺绣纹样至今仍然深受苗族人民的喜爱和沿用。

苗族刺绣还有一种极常见的人骑龙或骑水牯纹样,体现了苗族人民英勇无畏的气概和生活情趣。苗族民间艺术中的骑龙、驯龙、双龙的各种图案,再现了人们对龙敬而不畏的心理。

苗族刺绣图案的不朽价值在于培养着苗族人的历史意识,教育苗族后来者永不忘祖先故土,显示出苗族人对祖先的追忆和寻根的浓重乡思。这里,图字画文在历史的苍茫中,作为联系苗族群体生存的、最重复不已的经验,被视为本民族凝固的历史而展示与传承,使苗族群体得以在形成上拥有他们的“黄河”、“长江”、“平原”、“洞庭湖”、“城池”和“骏马飞渡”等等,完成其壮丽辉煌的“精神还乡”。

对于没有文字的苗族,刺绣图案代替了文字,发挥出文化符号的功用,从而使没有文字的苗族在这刺绣文化史书中找到了自己特殊的文字。

可以说,苗族妇女是用她们的一生抑或可以说是前世今生,都在双手和彩线中写作,她们将自己的历史文化用刺绣记录下来。其中有悲壮激烈的战争场面、艰辛苦难的迁徙过程。母传女绣,传承至今——我绣故我存!

别林斯基说:“史诗是在民族意识刚刚觉醒时诗歌领域里第一颗成熟的果实”。

苗族古歌正是这样,集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文化于一炉,是苗族古代的“百科全书”。

而苗族刺绣又何尝不是写在身上的历史呢?它以其构图的美观和夸张、丰富的色彩以及饱满雄浑的针法而得以闻名于世且流芳万代。

如今,古歌流出的神话,苗绣带来的传说。这些听着有声,拿着有物的历史文化,已经被“有根有据”地写进了苗民的心里、书里。这些苍凉、凄美的苗族神话传说乃至图腾纹样,都会永远附丽在她们歌声中、刺绣上,直至“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参考文献:

[1]石朝江.中国苗学.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2]卢惠龙主编.苗族古歌.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3]民族文化宫编著.中国苗族服饰.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苗族刺绣
补妆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刺绣风尚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城市化下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共存模式研究
苗族老照片
刺绣新生
漂亮的“银饰”
苗族关于诗歌的一些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