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独山毛南族民族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
2009-07-30徐永坤
徐永坤
毛南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全国人口不足十万人。在黔南州主要分布于贵定县、平塘县和独山县的羊凤乡。1990年国家有关部门在进行民族识别时,认定为毛南族。独山县羊凤乡共有毛南族人口1600人,分布于全乡的六个行政村,其中羊凤村南面与朵罗村交界的坝浪小组,共37户,有毛南族人口166人。为了将毛南族民族民间文化发扬光大,发挥好民族地区学校的民族特色教育优势,做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在这里,我们试对毛南族民族教育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进行一下探讨。
(1)德育教育资源。生活是道德的基础,只有植根于生活之中的道德教育才能让学生易于接受和感动。独山县羊凤乡毛南族群众在解放前生活相当困苦,居住简陋,交通闭塞,信息不通。羊凤村坝浪组与外界沟通仅有一条羊肠小道,生活用品要到二十多公里远的县城去买,运输只能靠肩挑马驮,苦不堪言。解放后,毛南族人终见光明,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所有的毛南族儿女们都能上学读书,与其他民族一样享有同等的地位和权利,自由地生产和生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毛南族青年外出务工,努力改变家乡面貌,电灯通了,马路通了,电话通了,自来水也通了。2005年,党中央又出台了新的民族政策,大力扶持人口不足二十万的少数民族。羊凤乡坝浪组的毛南族人在国家民委的关怀和指导下,利用帮扶的少数民族经费,异地新建了毛南新村。毛南族人搬进新村,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地唱道:
共产党最英明,毛南族人大翻身。
新村排排齐整洁,院坝平平暖风馨。
坚决紧跟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上事实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素材,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潜在资源。它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与正确,表明了我们国家民族政策的深得人心。
(2)民俗风情教育资源。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民族民俗民风各不相同。毛南族的婚丧嫁娶、各种节日、生活禁忌有别于其他民族。毛南族结婚后,女方通常不住男方家,婚礼举行后,即回娘家,在两三年内,女方只有在农忙季节或男家有婚丧大事,逢年过节才到丈夫家住上一两天。过了两三年,有了孩子,才在男家定居下来。而毛南族人的丧葬习俗,在聚居区至今还保持着古老的传统习惯,严如法定,例如毛南族人家亡男必杀牛,亡女必杀猪。是因为亡男杀牛祭之,是使亡魂在九泉之下有牛耕;亡女杀猪祭之,是使她于九泉之下有猪喂。杀牛时,要举行拜哭仪式。在毛南族的节庆中,其端午和冬年(小年)的过法与其他民族也不一样,自有特点。同时,毛南族仍保持其特殊的节日“分龙节”。另外毛南族人视牛为一种灵物,认为牛可以镇压邪恶,保护一家人安宁,因而往往在门上钉上一对牛角。在编制校本教材时,可充分开发这些与众不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视野,让师生了解民族历史传统,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3)民族艺术审美资源。审美教育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都有重要作用。毛南族的民族音乐与舞蹈独具特色,能够培养和提高师生的审美情趣,例如毛南族古民歌《要吃嫩笋等四月》,属于中国民间音乐同宫系统五声调式的征调式,旋律进行较为平整,节奏规则而有力,词曲结构严谨,每个乐句的句尾首音都落在重音上,体现了毛南族人热情、刚直的性格。另一首《伤僙人情歌一首》,属民歌小调角调式,旋律优美含蓄,曲调流畅。毛南族的舞蹈艺术集中体现在猴鼓舞和花灯舞上,猴鼓舞专用于丧葬礼仪中搞闹场的一种舞蹈,花灯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通过毛南民族艺术欣赏,不但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还会提高大家对审美的多视角认识能力。
(4)体育教育资源。毛南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有同填、同顶、同拼、同背。同填在毛南语中是同撞同碰的意思,比赛时,人数不限,但每次上场竞技为甲、乙双方各一人,其撞、碰只允许用肩膀接触,还要把双手交叉置于胸前,抱紧腰身略蹲,能以自己肩膀将对方撞出圈外者为胜。也允许使用闪、展、腾、挪的方式诱使对方不小心自己冲出圈外。同背就是两人为一组背对着背,两臂互相扣紧,一人背起另一人。待发令员发令后,各自往前跑,谁先到终点算谁胜。
总之,我们在挖掘优秀地方课程资源以建设校本课程时,要很好地利用地方课程资源的区域性、本土性特征,做到校校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