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架设活桥梁 培养新思维

2009-07-29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7期
关键词:烧瓶氧气习题

刘 刚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3个方面来体现对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学应注重“架设活的桥梁”来“培养学生新思维”,那么从哪些方面作为突破口呢?经过新教材的使用和感悟以及省“四配套”教师培训学习,笔者略知一些做法,下面就对这些做法谈一点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巧用图片教学,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兴趣

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理念,而教材中的这些图片恰恰是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很好载体。例如第三单元课题2中的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最小文字“中国”两字的照片,第四单元课题1中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的头像,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如能配合教师充满激情的陈述,就能使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更能激发他们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又使他们能感受到化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他们树立为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如下册第九单元“溶液”一章“清澈的河水”照片,工厂排出的烟尘污染空气对森林破坏和雕像腐蚀等几幅图,结合学生身边的环境污染及治理后的美丽山河的图片,进行启发和讨论式教学,能使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突出实验教学,发展创新性思维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而大胆设想是创新思维的突破口,是敢于创新的前奏。”实验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设想设计实验,以此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学完初三化学教材下册碱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熟悉由于压强的减小能形成喷泉的实验,笔者又演示氯化氢在水里的溶解实验,学生了解到为保证喷泉实验的成功,必须:1)烧瓶要干燥;2)装置气密性要好。但是有些学生认为烧瓶不必干燥也可以使实验获得成功(其他条件不变),理由是让氯化氢气体多通一会儿,使氯化氢在烧瓶内的少量水里达到溶解饱和后,并不妨碍“喷泉”的形成。笔者支持学生上讲台按其想法大胆实验。但是,学生连续做了几次实验后,才获得成功:第一次,烧杯里的溶液不喷入烧瓶里;第二次,烧杯里的溶液只喷入少量;第三次重做时,延长通氯化氢气体的时间,结果“喷泉”实验同样成功。这一演示实验使学生深感高兴,这是因为其推理、论证得到实验证实。这个实验的经过既使学生领会知识,又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有关物质的性质、制法的实验装置图简明直观,增加视觉效果,对这些图的分析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加深对实验操作的理解。如在实验室收集氧气时,除通常用装置收集外,应进一步启发学生要得到干燥的氧气一般用什么样的装置来干燥?如图1的装置能不能用来收集氧气?如果能,应从哪一端通入氧气?如果此装置图瓶中盛满水,能不能用此装置收集氧气?如果能,应从哪一端通氧气呢?这样的装置还有什么功能呢?经过讨论,学生拓展实验思路,提高实验设计操作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创造力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定的反映方式,创造性思维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机能。教师可以通过经常性的化学专题讲座、化学竞赛辅导、化学课外书籍阅读、化学习题研究、化学小实验以及参观工厂、大学实验室等活动培养学生进行创造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培养独立的个性。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真正起到主导作用,教师自身具有创造力,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创设宽容、理解、和谐的班级气氛,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具有与学生一起的学习态度。

引导习题反思,形成知识迁移性思维

习题教学应该使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解题活动,体验知识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达成知识的迁移。第一,对知识的反思:解决问题需要哪些知识?自己的认知结果是否完备到足以解决这类问题?通过解决这类问题新建哪些知识间的联系?这是反思的基本内容。第二,对策略与方法的反思:反思解决问题时用到哪些方法?蕴涵什么样的规律?思维活动中策略选择是否合适?有没有加别的思路和方法?第三,对解题活动中情绪状态的反思,反思使学生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以及学习的乐趣,为继续学习提供持续的内在动力。只有经过解题后的反思,知识才能真正被理解,才能纳入到学习者相应的知识结构中,成为易于提取、便于提取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对习题进行精选,精选的习题为学生解题后的反思提供空间和时间,这对学生思维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温泉中学)

猜你喜欢

烧瓶氧气习题
火星上成功制造出氧气啦
聚焦空气与氧气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钢化玻璃的来历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水重新沸腾实验的改进